一种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430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大超深腰形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腰形桩孔(1),其特征在于:在腰形桩孔(1)的直线段内从上而下对称地埋入若干对暗梁(2),在暗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以上的支护梁(3),腰形桩孔(1)护壁与暗梁(2)采用混凝土浇筑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的支护结构与桩孔护壁浇筑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桩孔护壁的侧向支撑力,有效防止桩孔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
【专利说明】一种超大超深人工挖孔粧的护壁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属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地质情况的复杂的区域进行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施工时,往往会遇到桩基持力层岩性较差(泥质砂岩)且承载力较低、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高等情况,而且随着孔桩开挖深度的加大、地下水等影响,其孔桩护壁所承受的侧压力极大,同时,上部护壁也会因底部土方被挖除而无支撑,且随着孔桩开挖深度的加大,孔桩护壁的自重也会加大,当孔桩护壁的自重超过护壁和与其接触的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时,护壁就会有下坠的危险,这样就会给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在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中,施工人员常采用钢管或木方进行护壁支护,但是钢管或木方的长度是固定的,且钢管或木方与护壁接触的地方没有经过处理,钢管或木方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滑脱,导致护壁支撑不够稳固,容易发生护壁坍塌。因此,现有的护壁支护结构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对孔桩护壁支护稳固,能保证孔桩施工安全的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包括长圆形桩孔,在桩孔的直线段内从上而下对称地埋入若干对暗梁,在暗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以上的支护梁,桩孔护壁与暗梁采用混凝土浇筑成一个整体。
[0005]每对暗梁之间相隔900mm布置在桩孔内。
[0006]所述的暗梁的长度等于桩孔的直线段的长度。
[0007]所述的支护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在暗梁之间,并与暗梁连为一体。
[0008]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支护结构与桩孔护壁浇筑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桩孔护壁的侧向支撑力,有效防止桩孔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有效提高桩孔的施工效率,而且对桩孔护壁的支撑稳固,能保证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1-桩孔,2-暗梁,3-支护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3]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包括长圆形桩孔1,在桩孔I的直线段内从上而下对称地埋入若干对暗梁2,所述的暗梁2的长度等于桩孔I的直线段的长度,每对暗梁2之间相隔900_布置在桩孔I内;在暗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以上的支护梁3,所述的支护梁3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在暗梁2之间,并与暗梁2连为一体,桩孔I护壁与暗梁2采用混凝土浇筑成一个整体。
[0014]施工时,按设计图纸测量定位长圆形人工挖孔桩位置,开始挖掘第一层桩孔。当第一层桩孔挖掘至900_深时,在桩孔I两侧的直线段内对称地埋入两根预制好的暗梁2,在两根暗梁2之间开始捆绑钢筋并支模,然后采用混凝土浇筑两根支护梁3,待支护梁3的混凝土养护完成后,便完成第一层桩孔的护壁支护。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桩孔I的桩底标高,完成孔桩I挖掘;挖掘第二层以下桩孔产生的砂石及泥土,可以从孔桩I两端的半圆形口部吊运出。最后,在桩孔I内捆绑钢筋笼,然后采用混凝土浇筑桩孔1,待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桩孔I的护壁支护结构便制作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包括长圆形桩孔(1),其特征在于:在桩孔(I)的直线段内从上而下对称地埋入若干对暗梁(2),在暗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以上的支护梁(3),桩孔(I)护壁与暗梁(2)采用混凝土浇筑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对暗梁(2)之间相隔900mm布置在桩孔(I)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梁(2)的长度等于桩孔(I)的直线段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深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护梁(3)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在暗梁(2)之间,并与暗梁(2)连为一体。
【文档编号】E02D5/76GK203924072SQ201420186854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7日
【发明者】邓小兵, 张嘉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