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437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包括本体,该本体包括钢管层和位于该钢管层内部的混凝土层,且该混凝土层中部具有贯通该混凝土层上下端的中心孔,所述本体上贯穿有至少二个钢制套管,该套管呈水平状的贯穿该本体的两侧,该套管的轴心线相交于该中心孔的轴心线,且相邻的二个套管相互垂直,同时,该套管的外径小于该中心孔的内径,以及,该本体的下部通过现浇的方式成型有大端在下的圆锥形扩大端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专利说明】混凝土管粧【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管桩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物、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其中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包括钢管层和位于该钢管层内部的混凝土层,且该混凝土层中部具有贯通该混凝土层上下端的中心孔。即,该混凝土层采用离心方式成型。其缺陷在于:在较软的介质中,尤其是具有流沙的介质中,该混凝土管桩的抗冲击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它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的特点。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管桩,包括本体,该本体包括钢管层和位于该钢管层内部的混凝土层,且该混凝土层中部具有贯通该混凝土层上下端的中心孔,所述本体上贯穿有至少二个钢制套管,该套管呈水平状的贯穿该本体的两侧,该套管的轴心线相交于该中心孔的轴心线,且相邻的二个套管相互垂直,同时,该套管的外径小于该中心孔的内径,以及,该本体的下部通过现浇的方式成型有大端在下的圆锥形扩大端头。 [0005]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本发明的混凝土管桩所具有的套管使流沙等介质能够充满该套管的内腔且能够流通于该套管的内腔,从而减小了介质对管桩造成冲击。同时,该管桩所具有的较大体积的扩大端头,使该管桩较为稳定,继而进一步增强了该管桩的抗冲击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0008]图中:10、本体,11、钢管层,12、混凝土层,121、中心孔;20、套管;30、扩大端头。【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见图1所示:混凝土管桩,包括本体10。该本体10包括钢管层11和位于该钢管层11内部的混凝土层12,且该混凝土层12中部具有贯通该混凝土层12上下端的中心孔121。即,该混凝土层12通过离心的方式预制于该钢管层11的内腔中。进一步的讲,该本体10上贯穿有至少二个钢制套管20。该套管20呈水平状的贯穿该本体10的两侧,且该套管20的轴心线相交于该中心孔121的轴心线。该套管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该钢管层11上。而且,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二个套管20相互垂直。这样,各个方向流动的较软介质比如流沙对该管桩造成的冲击较小。同时,该套管20的外径小于该中心孔121的内径。以及,该本体10的下部通过现浇的方式成型有大端在下的圆锥形扩大端头30。该扩大端头30可以采用在该本体10打桩到位后,通过该中心孔121采用高压旋喷机旋转扩大桩底端的下方并使用高压旋喷管伸入该中心孔121,并通过该中心孔121注入水泥浆,而水泥浆凝结后即可形成现浇的扩大端头30。这样,通过增加该管桩的底端面积使该管桩更为稳定,使其抗冲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001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混凝土管桩,包括本体(10),该本体(10)包括钢管层(11)和位于该钢管层(11)内部的混凝土层(12),且该混凝土层(12)中部具有贯通该混凝土层(12)上下端的中心孔(12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上贯穿有至少二个钢制套管(20),该套管(20)呈水平状的贯穿该本体(10)的两侧,该套管(20)的轴心线相交于该中心孔(121)的轴心线,且相邻的二个套管(20)相互垂直,同时,该套管(20)的外径小于该中心孔(121)的内径,以及,该本体(10 )的下部通过现浇的方式成型有大端在下的圆锥形扩大端头(30 )。
【文档编号】E02D5/44GK203795420SQ20142019116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盛惠佳 申请人:宁波今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