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5980阅读:2222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包括:外剪力墙,所述外剪力墙上留设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通长设置,所述外剪力墙内设置有穿过所述后浇带的墙体钢筋;预制板,所述预制板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于所述外剪力墙外侧封堵于所述后浇带,所述预制板正对所述后浇带的内侧面上埋设有钢筋环;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分别与所述钢筋环以及所述墙体钢筋固接。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通过连接钢筋分别与外剪力墙的墙体钢筋以及预制板内预埋的钢筋环固接,进而将预制板于后浇带位置固接在外剪力墙上,实现对后浇带的封堵。
【专利说明】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剪力墙施工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 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建筑施工中,地下室外剪力墙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 和沉降等产生有害裂缝,影响结构安全,造成渗漏等现象,因此应在外剪力墙处设置后浇 带,后浇带的一般补浇时间为28天。所以在外剪力墙后浇带补浇前应对后浇带进行封堵, 有利于回填以及外墙做防水。但是如何有效的对后浇带进行封堵,并且保证不影响后浇带 的后续施工,一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包 括:
[0004] 外剪力墙,所述外剪力墙上留设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 向通长设置,所述外剪力墙内设置有穿过所述后浇带的墙体钢筋;
[0005] 预制板,所述预制板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于所述外剪力墙外侧封堵于所述 后浇带,所述预制板正对所述后浇带的内侧面上埋设有钢筋环;
[0006] 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分别与所述钢筋环以及所述墙体钢筋固接。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通过连接钢筋分别与外剪力墙的 墙体钢筋以及预制板内预埋的钢筋环固接,进而将预制板于后浇带位置固接在外剪力墙 上,实现对后浇带的封堵,有利于后期基坑回填,以及外剪力墙及时做防水,且为后续后浇 带的补浇提供方便。
[0008]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板与所 述外剪力墙之间通过水泥砂浆固接。
[0009]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所述预制 板之间通过水泥砂浆固接。
[0010]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满挂钢丝网,加强后浇带位置的结构强度。
[0011]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通过水泥砂浆形成有一抹灰层。
[0012]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的阳角通过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使预制板的端部光滑平整,既美观又 避免了人员误碰撞。
[0013]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剪力墙的外墙面共同浇筑形成一道柔性防水层,加强了后浇 带位置的防水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剪力墙内 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设置有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剪 力墙内,所述钢板止水带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后浇带内进一步保证了后浇带位置的防水效 果。
[0015]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筋环的数 量为两个。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俯面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外剪力墙的俯面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预制板的平面示意图。
[0019] 图4是图3中预制板的侧面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的相邻预制板之间的连接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 配合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包括:
[0023] 外剪力墙10,配合参看图2所示,所述外剪力墙10上留设有后浇带20,所述后浇 带20沿所述外剪力墙10的高度方向通长设置,所述外剪力墙10内设置有穿过所述后浇带 20的墙体钢筋110 ;
[0024] 预制板30,配合参看图3与图4所示,所述预制板30沿所述外剪力墙10的高度方 向于所述外剪力墙10的外侧封堵于所述后浇带20,所述预制板30正对所述后浇带20的内 侧面上埋设有钢筋环310,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钢筋环310的数量为两个;
[0025] 连接钢筋40,连接钢筋40为A6钢筋,所述连接钢筋40分别与所述预制板30的钢 筋环310以及所述外剪力墙10的墙体钢筋110焊接,进而使预制板30与外剪力墙10之间 相互固定。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具体的,再次参看图1与图2所示,地下室外剪力 墙10采用混凝土浇筑,后浇带20的留置宽度为800mm ;预制板30背对后浇带20的外侧面 满挂钢丝网,且与外剪力墙10的搭接长度为200mm,预制板30背对后浇带20的外侧面采 用1:2的水泥砂浆抹灰,厚度为20_,可以加强后浇带位置的结构强度;预制板30背对后 浇带20的外侧面进一步与外剪力墙10的外墙面一同做防水,共同浇筑形成一道柔性防水 层120 ;并且,外剪力墙10内沿外剪力墙10的高度方向设置有钢板止水带130,所述钢板止 水带130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剪力墙10内,所述钢板止水带130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后 浇带20内,可以加强后浇带位置的防水效果;最后对基坑进行回填,待后浇带到了补浇时 间后进行支模补浇,后浇带20浇筑完成后预制板30不必拆除。
[0027] 再次参看图3所示,预制板30采用C20混凝土,配筋采用A80150,总长为1500mm, 宽500mm,并结合图3所示,预制板30正对后浇带20的内侧面中部在800mm范围内埋设有 两个A8的钢筋环310,预制板30的两端在350mm范围内采用M5. 0水泥砂浆与外剪力墙10 固接,钢筋环310通过连接钢筋40与外剪力墙10的墙体钢筋110焊接固定。
[0028] 再次参看图4所示,预制板30背对所述后浇带20的外侧面的阳角采用1:2的水 泥砂浆抹成半径为50_的圆弧320,使预制板30的端部光滑平整,既美观又避免了人员的 误碰撞。
[0029] 配合参看图5所示,预制板30沿后浇带20的长度方向从下往上堆砌,相邻的预制 板30之间也采用M5. 0水泥砂浆固接。
[00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通过连接钢筋分别与 外剪力墙的墙体钢筋以及预制板内预埋的钢筋环固接,进而将预制板于后浇带位置固接在 外剪力墙上,实现对后浇带的封堵,有利于后期基坑回填,以及外剪力墙及时做防水,且为 后续后浇带的补浇提供方便。
[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 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剪力墙,所述外剪力墙上留设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通 长设置,所述外剪力墙内设置有穿过所述后浇带的墙体钢筋; 预制板,所述预制板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于所述外剪力墙外侧封堵于所述后浇 带,所述预制板正对所述后浇带的内侧面上埋设有钢筋环; 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分别与所述钢筋环以及所述墙体钢筋固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与所 述外剪力墙之间通过水泥砂浆固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预制 板之间通过水泥砂浆固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满挂钢丝网。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通过水泥砂浆形成有一抹灰层。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的阳角通过水泥砂浆抹成圆弧。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背对 所述后浇带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剪力墙的外墙面共同浇筑形成一道柔性防水层。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剪力墙内 沿所述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设置有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剪 力墙内,所述钢板止水带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后浇带内。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外剪力墙后浇带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钢筋环的数量为两个。
【文档编号】E02D29/16GK203878624SQ201420273646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程海林, 童松, 陈元均, 陈建杰, 李陆波, 张皆科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