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砂模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9624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砂模型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砂模型管,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微生物稠油吞吐有效距离的全视化评价装置,属于微生物采油工程物理模拟实验【技术领域】,由本体、橡胶塞组成,本体为透明材料制作的管状结构,沿本体圆周分布有径向取样管,两端用橡胶塞密封,取样管为空心圆柱体结构,端面用橡胶塞密封。填砂管本体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全程可视化,便于观察管内原油物性变化;管柱侧面设有多组径向分布的取样管,取样点分布广,提高实验的精确度;橡胶塞底端设有十字与环形相互交叉的导流槽,在微生物菌剂注入时能分散均布于填砂管本体内;可根据需要选择取样管取样,也可以把取样管作为注入管,点位可根据需要随意分配,操作简单快捷。
【专利说明】
一种填砂模型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砂模型管,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微生物稠油吞吐有效距离的全视化评价装置,属于微生物采油工程物理模拟实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是稠油开采技术的延伸,也是人们对稠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与传统的稠油开采技术相比,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对地层非均质性、敏感性小,不损害地层,不污染环境,可在同一油藏或油井反复使用等优点。由于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的复杂性,仍需要进行深入的吞吐机理和优化参数的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能够实时观测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繁殖、运移、代谢等情况,并能适时采集必要的数据,监测微生物作用原油的有效距离和评价实验的变化规律,便能够为现场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ZL201220282461.9公开了一种填砂模型管,由本体、接头、堵头组成,本体上设有取样孔,其本体为金属材质且由多段短接采用卡箍方式连接组成的,操作人员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本体内微生物作用后的原油变化情况;本体上只设有一个取样孔,取样时必须拆卸短接,安装拆卸过程比较繁琐,收集数据有限。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全视化观测微生物稠油吞吐过程及实验装置操作繁琐,收集数据有限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装拆卸方便的填砂模型管。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由本体、橡胶塞组成,本体为透明材料制作的管状结构,沿本体圆周分布有径向取样管,两端用橡胶塞密封,取样管为空心圆柱体结构,端面用橡胶塞密封。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填砂管本体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全程可视化,便于观察管内原油物性变化;二是管柱侧面设有多组径向分布的取样管,取样点分布广,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三是橡胶塞底端设有十字与环形相互交叉的导流槽,在微生物菌剂注入时能分散均布于填砂管本体内;四是可根据需要选择取样管取样,也可以把取样管作为注入管,点位可根据需要随意分配,操作简单快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塞A-A处剖面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塞底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本体3、橡胶塞I组成,本体3为透明材料制作的管状结构,在其管壁上设有径向取样管2,本体3两端用橡胶塞Ia密封,取样管2为空心圆柱体结构,端面用橡胶塞Ib密封。
[0011]所述的本体3沿圆周均布有两组、三组或四组取样管2。
[0012]所述的橡胶塞I为锥形结构,其底端面上设有十字与环形相互交叉的导流槽4。
[0013]先用橡胶塞Ia将本体3的一端和取样管2密封,通过本体3的另一端将设定量的油砂填充到本体3中,油砂填实后用橡胶塞Ia将本体3的另一端密封,并对本体3进行盐水饱和驱替,再将配置好的微生物菌剂通过取样管2内的橡胶塞Ib注入本体3中,微生物菌剂通过橡胶塞Ib的十字环形导流槽4均匀分散在油砂内,再将本体3放入恒温箱内,在间隔周期内通过取样管2采集油样分析微生物菌剂作用下原油的物性。该装置操作简单快捷,安装拆卸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填砂模型管,由本体(3)、橡胶塞(I)组成,其特征是:本体(3)为透明材料制作的管状结构,在其管壁上设有径向取样管(2),本体(3)两端用橡胶塞(I)密封,取样管(2)为空心圆柱体结构,端面用橡胶塞(I)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砂模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3)沿圆周均布有两组、三组或四组取样管(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砂模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橡胶塞(I)为锥形结构,其底端面上设有十字与环形相互交叉的导流槽(4)。
【文档编号】E21B49/08GK204002741SQ20142047098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0日
【发明者】李明志, 王贤, 党丽旻, 张卫艳, 杨杰, 郑勇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