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气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3779发布日期:2019-01-05 10:1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气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本实用性涉及油井套管气放压自动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抽油井生产过程中,深井泵平均沉没压力一般为4.4mpa,低于饱和压力10mpa。因此,原油中的溶解气在泵吸入口处就已经大量析出,随油水一同进入深井泵工作筒内,导致泵效降低。特别是溶解气量大的井,一部分溶解气能够随油水抽汲到地面,另一部分则在套管内析出、聚集,致使套压升高,动液面下降。当液面降至泵吸入口处时,气体侵入泵内,造成深井泵气锁,油井不出油。对于套压过高的井,通常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定期释放套管气,以降低套压,恢复液面。这样以来,既浪费了套管气,还造成大气污染,也不利于油井稳定生产,导致地层激动出砂。因此,油井套压过高问题给生产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气体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井下气体检测装置为三级圆柱阶梯三通结构,左端是设有外螺纹的进口,中间是设有外螺纹的出口,壳体内装有空心活塞,活塞内装着弹簧,缸套将弹簧、活塞扣装,壳体左端螺纹连接着压帽,所述空心活塞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网将数据传输到电脑。

所述进口和出口垂直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消除了油井套压过高导致的动液面下降、泵效降低,油井生产不正常的状况,实现了油井套压动态控制,保证了油井正常生产。避免了因人工释放套管气造成井底流压下降过快,地层瞬时生产压差过大,损坏油井防砂工艺,导致地层激动出砂而造成躺井现象,延长油井免修期,增加原油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壳体4,壳体4上设置有进口1和出口2,所述的井下气体检测装置为三级圆柱阶梯三通结构,左端是设有外螺纹的进口1,中间是设有外螺纹的出口2,壳体4内装有空心活塞3,活塞3内装着弹簧5,缸套6将弹簧5、活塞3扣装,壳体4左端螺纹连接着压帽7,所述空心活塞3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网将数据传输到电脑,能够进行气压监测,所述进口1和出口2垂直设置。

工作原理:套管气由进口进入井下气体检测装置,当压力小于弹簧屈服应力时,活塞被紧压在套管气入口内端口,套管气放不出去,被暂时聚集在套管内,阀体处于关闭状态;当套管气压力继续聚集,压力不断增大,达到设定值时,克服弹簧屈服应力,活塞压缩弹簧向缸套内部移动,套管气进、出口联通,套管内聚集的气体进入单井管线回收;当套管气放掉以后,压力降低不足以克服弹簧屈服应力,活塞在弹簧推动下重新向套管气进口内端移动并封闭该口,如此循环往复,达到自动控制套管气的目的。针对不同井况套压安全压力值的设定,可以通过调节压帽进行调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井下气体检测装置为三级圆柱阶梯三通结构,左端是设有外螺纹的进口,中间是设有外螺纹的出口,壳体内装有空心活塞,活塞内装着弹簧,缸套将弹簧、活塞扣装,壳体左端螺纹连接着压帽,所述空心活塞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消除了油井套压过高导致的动液面下降、泵效降低,油井生产不正常的状况,实现了油井套压动态控制,保证了油井正常生产。避免了因人工释放套管气造成井底流压下降过快,地层瞬时生产压差过大,损坏油井防砂工艺,导致地层激动出砂而造成躺井现象,延长油井免修期,增加原油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程世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星辰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6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