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79903发布日期:2019-01-14 17:5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具体为隧道工程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加大,地铁项目以及山岭隧道项目逐渐增多,在这些隧道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软弱围岩中的隧道施工。软弱围岩的自支护能力较弱,甚至没有自支护能力。因此,在软弱围岩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而超前预注浆加固底层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稳定撑子面的方法在隧道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是,在注浆加固底层的过程中,如何控制注浆的质量,控制注浆与开挖之间的间隔时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注浆效果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成为了制约软弱围岩开挖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高水压、大水量的软弱围岩采用全面帷幕注浆进行超前预注浆,需要的注浆压力大,在注浆时可能会出现注浆盲区,降低注浆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开挖山岭隧道的单侧壁导坑左上半面,施做初期支护、锁脚锚杆;

s2:开挖山岭隧道的单侧壁导坑左下半面,施做初期支护,浇注仰拱衬砌,回填片石砼;

s3:在山岭隧道的单侧壁左下半部分回填完片石砼后开挖右侧导洞上半断面,施做初期支护,浇注仰拱衬砌,并在右侧导洞下半断面回填片石砼;

s4:随后开挖拱顶核心土,施做拱顶初期支护,并浇注仰拱砼;

s5:在上台阶掌子面用砂袋封堵,封堵到中台阶后,沿隧道洞内掌子面砂袋面施做混凝土止浆墙,并在止浆墙与洞口侧壁配双层钢筋网固定;

s6:在注浆钻孔内设置孔口管,并将孔口管预埋入止浆墙中,通过止浆墙内的钢筋网固定其位置;

s7:在止浆墙与已建隧道衬砌间采用支撑钢管纵向支撑,在隧道掌子面拱部采用小导管斜向前方对开挖轮廓线外预注浆区域进行注浆;

s8:测定隧道钻孔内的静水压,并在静水压的基础上增加0.5-1mpa的压力作为注浆压力,注浆完成后,待水泥浆液稳定后再进行掌子面开挖。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止浆墙的外轮廓与隧道的开挖面相同,其倾角为60-70°。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止浆墙的厚度为1-2m,钢筋网采用φ14钢筋捆扎而成,双层钢筋网间距50-60cm,钢筋网距墙面10-15cm。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孔口管为φ120mm无缝钢管,壁厚为5mm,管长3m,注浆孔的终孔直径为φ91mm,孔深24m。

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小导管外插角为10-30°,长度4-6m,环向间距为1m。

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注浆采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或水泥单液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克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注浆效果无法准确评价的不足,能够对注浆过程实时监控,能够针对高压富水软弱围岩隧道的开挖过程中高水压、大水量的特点进行超前预注浆,解决了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注浆难题,利于降低注浆施工成本,同时提高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施工的安全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失,其措施合理、安全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注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开挖山岭隧道的单侧壁导坑左上半面,施做初期支护、锁脚锚杆;

s2:开挖山岭隧道的单侧壁导坑左下半面,施做初期支护,浇注仰拱衬砌,回填片石砼;

s3:在山岭隧道的单侧壁左下半部分回填完片石砼后开挖右侧导洞上半断面,施做初期支护,浇注仰拱衬砌,并在右侧导洞下半断面回填片石砼;

s4:随后开挖拱顶核心土,施做拱顶初期支护,并浇注仰拱砼;

s5:在上台阶掌子面用砂袋封堵,封堵到中台阶后,沿隧道洞内掌子面砂袋面施做混凝土止浆墙,并在止浆墙与洞口侧壁配双层钢筋网固定,止浆墙的外轮廓与隧道的开挖面相同,其倾角为60-70°,止浆墙的厚度为1-2m,钢筋网采用φ14钢筋捆扎而成,双层钢筋网间距50-60cm,钢筋网距墙面10-15cm;

s6:在注浆钻孔内设置孔口管,并将孔口管预埋入止浆墙中,通过止浆墙内的钢筋网固定其位置,孔口管为φ120mm无缝钢管,壁厚为5mm,管长3m,注浆孔的终孔直径为φ91mm,孔深24m;

s7:在止浆墙与已建隧道衬砌间采用支撑钢管纵向支撑,在隧道掌子面拱部采用小导管斜向前方对开挖轮廓线外预注浆区域进行注浆,小导管外插角为10-30°,长度4-6m,环向间距为1m;

s8:测定隧道钻孔内的静水压,并在静水压的基础上增加0.5-1mpa的压力作为注浆压力,注浆完成后,待水泥浆液稳定后再进行掌子面开挖,注浆采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或水泥单液浆。

本发明能够克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注浆效果无法准确评价的不足,能够对注浆过程实时监控,能够针对高压富水软弱围岩隧道的开挖过程中高水压、大水量的特点进行超前预注浆,解决了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注浆难题,利于降低注浆施工成本,同时提高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施工的安全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失,其措施合理、安全可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工程建筑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1:开挖隧道导坑左上段面并支护;S2:开挖隧道导坑左下段面并支护;S3:回填片石砼,支护后浇注仰拱衬砌;S4:开挖隧道拱顶并做初期支护;S5:施做止浆墙并将其通过钢筋网与隧道壁固定;S6:在钻孔内设置孔口管,并将其通过钢筋网固定;S7:利用小导管斜向前方对开挖轮廓线注浆;S8:设计注浆压力并选择注浆水泥浆,本发明解决了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注浆难题,利于降低注浆施工成本,同时提高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施工的安全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失,其措施合理、安全可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涛;史静;匡伟军;候奇;林占平;李效全;刘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9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