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循环增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0659发布日期:2019-02-22 21:1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浆循环增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浆循环增强器,属于钻井和通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在水平井,大斜度井等复杂结构中,倾斜段和水平段由于泥浆循环不畅,极易形成岩屑沉降,造成卡钻事故。所以当岩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停止钻井作业进行通井。

现有技术在通井时,主要是采用停止钻井作业使用专用的通井工具进行通井的方式。现有技术的这种在通井作业时,必须停止钻井作业的方式,不仅存在着影响钻井效率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浆循环增强器,用于安装在钻具上,在进行钻井的同时边钻井边通井,不用采用专用通井工具进行通井,以提高钻井效率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泥浆循环增强器,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水眼;本体分别设有与钻杆连接的石油钻杆专用外锥螺纹和内锥螺纹;本体中段设有一组沿圆周均布的螺旋槽,螺旋槽顶部的本体表面设有一组沿圆周均布的镶嵌孔,镶嵌孔内镶嵌有硬质合金柱。

前述泥浆循环增强器中,所述本体中段设有5条沿圆周均布的螺旋槽。

前述泥浆循环增强器中,所述螺旋槽两端的本体上设有环槽,环槽的深度大于螺旋槽深度。

前述泥浆循环增强器中,所述硬质合金柱的头部为球面,其余为圆柱或棱柱;硬质合金柱的柱体部分镶嵌在镶嵌孔内,头部的球面突出本体外圆面。

前述泥浆循环增强器中,所述硬质合金柱头部的球面突出本体外圆面0.5~1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可安装在钻具上,在进行钻井的同时边钻井边通井,不用采用专用通井工具进行通井,以提高钻井效率。镶嵌在本体上的硬质合金柱头部为球头结构,凸出本体的球头硬度很高,不但可以用来破碎颗粒较大的岩屑,同时也可以搅动泥浆,增强泥浆循环,同时球头对井壁进行微整形,使井壁光滑,减少摩擦阻力。螺旋槽具有扶正作用和导流作用。螺旋槽采用奇数可使泥浆流动形式由层流转变为湍流,流速得到加强,泥浆可以带走更多的岩屑,可以使泥浆循环通畅,避免岩屑沉降卡住钻杆。螺旋槽方便加工,在普通铣床上就可以加工,制造成本低。本发明特点适用于容易形成岩屑沉降的水平井,大斜度井等复杂结构或其它构造井的倾斜斜段和水平段。本发明与现有的专用通井设备比较,专用通井设备使用成本高,操作复杂,后期维修成本高,同时通井作业占用钻井的时间,影响钻井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同规格钻杆相比强度更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切图。

图中标记为:1-本体、2-外锥螺纹、3-内锥螺纹、4-螺旋槽、5-镶嵌孔、6-硬质合金柱、7-环槽、8-水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泥浆循环增强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内设有水眼8;本体1分别设有与钻杆连接的石油钻杆专用外锥螺纹2和内锥螺纹3;本体1中段设有一组沿圆周均布的螺旋槽4,螺旋槽4顶部的本体1表面设有一组沿圆周均布的镶嵌孔5,镶嵌孔5内镶嵌有硬质合金柱6。本体1中段设有5条沿圆周均布的螺旋槽4。螺旋槽4两端的本体上设有环槽7,环槽7的深度大于或略大于螺旋槽4深度。硬质合金柱6的头部为球面,其余为圆柱或棱柱;硬质合金柱6的柱体部分镶嵌在镶嵌孔5内,头部的球面突出本体1外圆面。硬质合金柱6头部的球面突出本体1外圆面0.5~1mm。

实施例

本发明主要由本体1和硬质合金柱6组成,本体1的螺旋槽4顶部在本体1外圆形成的棱带表面设置有镶嵌孔5,硬质合金柱6镶嵌在镶嵌孔5内,硬质合金柱6顶部为球头结构,球头凸出本体0.5~1mm。本体1外圆设有5条螺旋槽4,螺旋槽4顶部具有扶正作用,螺旋槽4为泥浆通道,通过螺旋槽4的搅动泥浆流动形式由层流转变为湍流,流速得到加强,泥浆可以带走更多的岩屑,可以使泥浆循环通畅,避免岩屑沉降卡住钻杆。硬质合金柱6顶部的球头具有很高的硬度,凸出的圆头部分用来破碎颗粒较大的岩屑,同时也可以搅动泥浆,增强泥浆循环,同时对井壁进行微整形,使井壁光滑,减少摩擦阻力。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浆循环增强器,包括本体(1),本体内设有水眼(8);本体分别设有与钻杆连接的石油钻杆专用外锥螺纹(2)和内锥螺纹(3);本体中段设有一组沿圆周均布的螺旋槽(4),螺旋槽顶部的本体表面设有一组沿圆周均布的镶嵌孔(5),镶嵌孔内镶嵌有硬质合金柱(6)。本发明可安装在钻具上,在进行钻井的同时边钻井边通井,不用采用专用通井工具进行通井,以提高钻井效率。镶嵌在本体上的硬质合金柱头部为球头结构,凸出本体的球头硬度本发明不但可以用来破碎颗粒较大的岩屑,同时也可以搅动泥浆,增强泥浆循环,同时球头对井壁进行微整形,使井壁光滑,减少摩擦阻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腾飞;郑波强;王文;黄保黔;郑廷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8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