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9529发布日期:2019-07-19 22:5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矿下作业方法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矿山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矿体厚度8~30m)所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阶段高度为40~50m,分段高度10~14m,矿房矿柱间隔布置,矿房充填后,再回采矿柱,采场宽度16m,其中一步矿房宽度为8m,二步柱宽度为8m。对于特大型地下矿山来说,为了满足矿山的生产能力,往往需要组织多个矿块同时生产,并且人员在暴露顶板及两帮都是充填体的采场内进行作业,随时面临着顶板冒落和充填体垮塌的危险,作业安全性差,每分层采矿都必须进行松石、撬顶、支护等工作,顶板管理劳动强度大,需要新增人行通风井及采场联络巷,采切工程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进行作业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布置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采场,采场中矿房和矿柱间隔布置,采场长度40~50m,采场宽度为矿体的水平厚度,分段高度25~28m,阶段高度为100~120m;

(2)、采准切割:矿块共用矿石溜井和通风天井,矿石溜井和通风天井分别通过出矿穿脉和凿岩穿脉与出矿联巷、拉底巷道相通,出矿联巷与拉底巷道采用沿脉脉内布置,并采用平底堑沟底部结构,出矿联巷位于矿体下盘,出矿进路与出矿联巷夹角为55°,出矿进路间距为16m,凿岩分段沿脉巷布置在矿体下盘5~15m处;

(3)、回采:凿岩采用液压凿岩台车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炮孔直径ф80mm,炮孔排距1.8m、2m,排与排之间炮孔错开布置,每次爆破1~2排炮孔;

所述的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切割天井和切割横巷布置在矿块端部;矿柱回采时,采场两端为充填体,靠近端部1m处布置切割天井和切割横巷。

所述的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其特征在于:在切割巷内逐排布置上向平行中深孔,切割排以切割井为自由面爆破形成切割槽。

所述的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切割和凿岩巷中孔全部布置在矿体内,预留0.5~1m护壁,降低爆破对支撑围岩的损伤破坏,减少岩石片帮混入。

所述的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炮孔采用炸药装药台车装药,炸药采用氨油颗粒炸药,进行毫秒微差爆破,先爆破中心炮孔,后爆破边角炮孔;各分段自上而下分次呈阶梯型爆破落矿,各凿岩水平采用柴油铲运机松动出矿,出矿水平采用电动铲运机进行集中出矿。

较传统开采急倾斜薄~中厚矿体所采用采矿方法和开采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避免在暴露顶板及两帮都是充填体的采场内进行凿岩、撬顶、支护等作业,作业安全性较高。

2、采场矿块布置方式简单,单个采场出矿量大,满足特大型矿山规模化开采的新要求。

3、单个采场使用寿命长,生产均衡易组织,机械化程度高。

4、采切比小,贫化率低,回采率高,吨矿生产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包括以下步骤:

(1)、布置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采场,采场中矿房和矿柱间隔布置,采场长度40~50m,采场宽度为矿体的水平厚度,分段高度25~28m,阶段高度为100~120m;

(2)、采准切割:矿块共用矿石溜井和通风天井,矿石溜井和通风天井分别通过出矿穿脉和凿岩穿脉与出矿联巷、拉底巷道相通,出矿联巷与拉底巷道采用沿脉脉内布置,并采用平底堑沟底部结构,出矿联巷位于矿体下盘,出矿进路与出矿联巷夹角为55°,出矿进路间距为16m,凿岩分段沿脉巷布置在矿体下盘5~15m处;

(3)、回采:凿岩采用液压凿岩台车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炮孔直径ф80mm,炮孔排距1.8m、2m,排与排之间炮孔错开布置,每次爆破1~2排炮孔;

步骤(2)中切割天井和切割横巷布置在矿块端部;矿柱回采时,采场两端为充填体,靠近端部1m处布置切割天井和切割横巷。

在切割巷内逐排布置上向平行中深孔,切割排以切割井为自由面爆破形成切割槽。

步骤(3)中,切割和凿岩巷中孔全部布置在矿体内,预留0.5~1m护壁,降低爆破对支撑围岩的损伤破坏,减少岩石片帮混入。

步骤(3)中,炮孔采用炸药装药台车装药,炸药采用氨油颗粒炸药,进行毫秒微差爆破,先爆破中心炮孔,后爆破边角炮孔;各分段自上而下分次呈阶梯型爆破落矿,各凿岩水平采用柴油铲运机松动出矿,出矿水平采用电动铲运机进行集中出矿。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急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沿矿体走向布置采场,采场中矿房和矿柱间隔布置,矿块共用矿石溜井和通风天井,矿石溜井和通风天井分别通过出矿穿脉和凿岩穿脉与出矿联巷、拉底巷道相通,出矿联巷位于矿体下盘;凿岩采用液压凿岩台车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排与排之间炮孔错开布置,每次爆破1~2排炮孔;本发明作业安全性较高,采场矿块布置方式简单,单个采场使用寿命长,采切比小,贫化率低,回采率高,吨矿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涛;罗文冲;王晓飞;李美富;刘仁;史晓鹏;贾月飞;余良;徐敏;安述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5
技术公布日:2019.07.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