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2764发布日期:2021-12-29 17:1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采煤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


背景技术:

2.出于煤矿安全要求,在溜煤眼处的溜煤装置需要设置锁口,防止空气进入溜煤眼中。现有的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为漏斗形,垂直安装在运煤皮带上方,漏斗的下端设置重锤型的自动风挡装置,煤流进入漏斗后,煤的自身重量与煤流冲击力超过自动挡风装置所配重锤的重力,自动风挡向下方打开,煤流进入运煤皮带,当没有煤流经过时,转动风挡封闭漏斗的下端,达到运煤与控风目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是,漏斗形溜煤装置由于自身结构因素,煤流容易直接冲击在重锤式自动风挡装置上,造成重锤式自动风挡装置变形、失效乃至通风短路等严重后果。其重锤式自动风挡装置利用煤流冲击力和煤自身重力开启,在漏斗形溜煤装置底部需存储一定量的煤,容易造成溜煤眼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避免溜煤眼锁口装置因煤流冲击产生的损坏,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设置在运煤皮带上方,包括溜煤斗,所述溜煤斗设有溜煤坡板和溜煤出口,所述溜煤出口朝向所述运煤皮带的运行前方,在所述溜煤出口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溜煤出口的风控板。
5.更进一步,为了有效封闭溜煤出口,所述风控板是可卷曲的风控板,所述风控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溜煤出口的上端,所述风控板以自然下落方式设置在所述溜煤出口处。
6.更进一步,一种较佳的风控板是,所述风控板是橡胶材质的风控板。
7.更进一步,为了减缓对风控板的冲击力,所述溜煤出口处设有缓冲链,所述缓冲链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内侧。
8.更进一步,一种较佳的缓冲链结构是,所述缓冲链包括多条上端悬挂在所述溜煤出口上端的链条,相邻所述链条的间距为100mm。
9.更进一步,一种较佳的缓冲链是,所述缓冲链采用40t链条。
10.更进一步,为了降低煤流的冲击力,所述溜煤坡板设有阻煤梁,所述阻煤梁凸出所述溜煤坡板的上端面。
11.更进一步,一种较佳的阻煤梁结构是,所述阻煤梁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后侧,所述阻煤梁距所述溜煤出口的距离相当于所述溜煤出口的高度。
12.更进一步,所述阻煤梁采用10#槽钢,所述阻煤梁的开槽侧焊接在所述溜煤坡板上。
13.更进一步,较佳的溜煤坡板坡度是,所述溜煤坡板的坡度为35
°
~45
°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柔性的风控板,具有更好的抗击性能,采用缓冲链进一步降低煤流对风控板的冲击,阻煤梁可以降低煤流的冲击力,可获得即治标又治本的
技术效果,可解决煤流冲击造成的溜煤眼锁口装置变形、失效乃至通风短路的问题,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6.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
17.图2 是本实用新型溜煤斗结构示图;
18.图3 是本实用新型溜煤斗剖面图;
19.图4 是本实用新型溜煤出口结构示图;
20.图5 是原有的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5,原有的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为漏斗形,垂直安装在运煤皮带10上方,漏斗60的下端设置重锤型的自动风挡装置61,煤流进入漏斗后,煤的自身重量与煤流冲击力超过自动挡风装置所配重锤的重力,自动风挡向下方打开,煤流进入运煤皮带,当没有煤流经过时,转动风挡封闭漏斗的下端,达到运煤与控风目的。其缺陷是,煤流容易直接冲击在重锤式自动风挡装置上,造成重锤式自动风挡装置变形、失效乃至通风短路等严重后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的技术方案。
22.如图1至图4,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设置在运煤皮带10上方,包括溜煤斗20,所述溜煤斗设有溜煤坡板21和溜煤出口22,所述溜煤出口朝向所述运煤皮带的运行前方,在所述溜煤出口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溜煤出口的风控板30。
23.所述风控板是可卷曲的风控板,所述风控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溜煤出口的上端,所述风控板以自然下落方式设置在所述溜煤出口处。
24.所述风控板是橡胶材质的风控板。
25.所述溜煤出口处设有缓冲链40,所述缓冲链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内侧。
26.所述缓冲链包括多条上端悬挂在所述溜煤出口上端的链条,相邻所述链条的间距s为100mm。
27.所述缓冲链采用40t链条。
28.所述溜煤坡板设有阻煤梁50,所述阻煤梁凸出所述溜煤坡板的上端面。
29.所述阻煤梁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后侧,所述阻煤梁距所述溜煤出口的距离e相当于所述溜煤出口的高度h。
30.所述阻煤梁采用10#槽钢,所述阻煤梁的开槽侧焊接在所述溜煤坡板上。
31.所述溜煤坡板的坡度α为35
°
~45
°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至图4,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包括溜煤斗20,溜煤斗20设置在溜煤眼11的下侧、运煤皮带10的上方。
34.溜煤斗20设有溜煤坡板21和溜煤出口22。溜煤坡板21是溜煤斗的底板,溜煤坡板的坡度α通常控制在35
°
~45
°
,本实施例中,溜煤坡板的坡度α=35
°
。溜煤出口是朝向水平方向的出口,溜煤出口朝向运煤皮带的运行前方。
35.在溜煤出口处设有用于封闭溜煤出口的风控板30。风控板是橡胶材质的风控板,风控板的上端固定在溜煤出口的上端,风控板以自然下落方式设置在溜煤出口处,风控板可卷曲使溜煤出口开启。为了实现材料的再循环利用,本实施例采用了皮带输送机的旧输送带作为风控板。
36.溜煤出口处还设有缓冲链40,缓冲链设置在风控板的内侧。缓冲链包括多条上端悬挂在溜煤出口上端的链条,本实施例中,缓冲链采用了八条40t链条,相邻链条的间距s为100mm。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在溜煤出口处的上端设置了一支角钢12,通过螺栓13将风控板和缓冲链分别固定在角钢12的两侧。
37.在溜煤坡板上设有阻煤梁50,阻煤梁凸出溜煤坡板的上端面,即煤流经过的表面。阻煤梁采用一根10#槽钢,阻煤梁的开槽侧焊接在所述溜煤坡板上,10#槽钢的腿宽即为阻煤梁凸出溜煤坡板的高度h1。阻煤梁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后侧,通常,阻煤梁距溜煤出口的距离e应相当于(即接近于)溜煤出口的高度h,本实施例中,阻煤梁距溜煤出口的距离e等于溜煤出口的高度h,为550mm。
38.在工作使,煤流从溜煤眼11进入溜煤斗20,沿溜煤坡板21流动,从溜煤出口22流出,落入运煤皮带10。沿溜煤坡板21流动的煤流首先被阻煤梁50阻挡,减弱其冲击力,通常这种坡板风门结构的溜煤装置中,风门的下沿磨损最为严重,阻煤梁可以减轻煤流对风控门下沿的冲击和磨损。煤流通过缓冲链40、推开风控板30从溜煤出口22落入运煤皮带10。缓冲链40可以有效保护风控板,吸收很大部分的煤流冲击作用,显著提高风控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设置在运煤皮带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溜煤斗,所述溜煤斗设有溜煤坡板和溜煤出口,所述溜煤出口朝向所述运煤皮带的运行前方,在所述溜煤出口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溜煤出口的风控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控板是可卷曲的风控板,所述风控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溜煤出口的上端,所述风控板以自然下落方式设置在所述溜煤出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控板是橡胶材质的风控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煤出口处设有缓冲链,所述缓冲链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链包括多条上端悬挂在所述溜煤出口上端的链条,相邻所述链条的间距为100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链采用40t链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煤坡板设有阻煤梁,所述阻煤梁凸出所述溜煤坡板的上端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煤梁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后侧,所述阻煤梁距所述溜煤出口的距离相当于所述溜煤出口的高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煤梁采用10#槽钢,所述阻煤梁的开槽侧焊接在所述溜煤坡板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煤坡板的坡度为35
°
~45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溜煤眼锁口溜煤装置,设置在运煤皮带上方,包括溜煤斗,所述溜煤斗设有溜煤坡板和溜煤出口,所述溜煤出口朝向所述运煤皮带的运行前方,在所述溜煤出口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溜煤出口的风控板。所述溜煤出口处设有缓冲链,所述缓冲链设置在所述风控板的内侧,所述溜煤坡板设有阻煤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柔性的风控板,具有更好的抗击性能,采用缓冲链进一步降低煤流对风控板的冲击,阻煤梁可以降低煤流的冲击力,可获得即治标又治本的技术效果,可解决煤流冲击造成的溜煤眼锁口装置变形、失效乃至通风短路的问题,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田波 孙方 吴越 余杰 赵福平 田涛 郭玉佩 仲满川 赛尔克别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天地华泰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31
技术公布日:2021/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