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4547发布日期:2022-04-06 18:0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向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


背景技术:

2.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是将石油工业的定向钻进技术和传统的管线施工方法结合在一起的一项施工新技术,它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供水、煤气、电力、电讯、天然气、石油等管线铺设施工工程中。随着国家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城镇乡村自来水、电力、天然气管线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于城市内施工的定向钻机,施工单位对钻机的占地面积、钻机入土高度、钻机入射角度调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一个专利号为2012102007152,名称为水平定向钻机大梁滑移变幅机构的专利,其克服了传统变幅机构不稳定的缺点,但在钻机入射角的操作上,存在结构复杂、油缸受力恶劣、施工占用场地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其结构简单紧凑、油缸受力好、角度调节方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包括钻架、摇臂、摇臂油缸、后角度油缸、底盘,所述摇臂上端与所述钻架的前端的底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底盘前端铰接,所述摇臂油缸上端与所述钻架底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底盘前端铰接,带动所述摇臂相对所述底盘旋转;所述后角度油缸上端与所述钻架的后端底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底盘后端铰接,带动钻架相对所述底盘上下运动。
5.进一步地,所述摇臂油缸为一个,所述后角度油缸为两个。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钻架的前端底部设置摇臂油缸,在钻架的后端底部设置后角度油缸,可以任意调整钻架的入射角,特别是先将摇臂油缸缩到最小,后角度油缸伸到最大时,其入射角达到最大,其施工占地较小;且上述结构布置简单合理,油缸受力理想,钻架的角度调节很方便。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8.图2是摇臂油缸缩到最短的示意图;
9.图3是后角底油缸伸到最长时的示意图;
10.图中,1-钻架,2-摇臂,3-摇臂油缸,4-后角度油缸,5-底盘,6-地锚。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2.如图1所示,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包括钻架1、摇臂2、摇臂油缸3、后角度
油缸4、底盘5,摇臂2上端与钻架1的前端的底部铰接,下端与底盘5前端铰接,摇臂油缸3上端与钻架1底部铰接,下端与底盘5前端铰接,带动摇臂2相对底盘5旋转。后角度油缸4上端与钻架1的后端底部铰接,下端与底盘5后端铰接,带动钻架1相对底盘5上下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摇臂油缸3为一个,后角度油缸4设为两个,对钻架1的支撑力会更大。在钻架1的前端设置有地锚6,用于在钻架形成一定的入射角后将钻架前端固定在地面上。上述的所有铰接点,均是通过销轴连接形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前后布置的两种油缸协调配合,钻架1前端与地面形成的任意入射角更容易实现,且摇臂油缸3长度变化与入射角度变化为近乎线性关系,钻架角度调节更加方便。两种油缸的伸缩受力更好,可以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在定向钻机工作时,定向钻机按图1所示行走状态进入场地,后角度油缸4长度不需改变,控制摇臂油缸3收缩到底便是最小入射角状态,如图2所示,然后控制后角度油缸4伸出到顶便是最大入射角状态,如图3所示,达到最大入射角后,定向钻机占用施工场地的长度会变小,可以满足狭小空间的施工作业需求。
1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作出的各种变化,都处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架(1)、摇臂(2)、摇臂油缸(3)、后角度油缸(4)、底盘(5),所述摇臂(2)上端与所述钻架(1)的前端底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底盘(5)前端铰接,所述摇臂油缸(3)上端与所述钻架(1)底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底盘(5)前端铰接,带动所述摇臂(2)相对所述底盘(5)旋转;所述后角度油缸(4)上端与所述钻架(1)的后端底部铰接,下端与所述底盘(5)后端铰接,带动钻架(1)相对所述底盘(5)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油缸(3)为一个,所述后角度油缸(4)为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钻机用钻架变幅机构,包括钻架、摇臂、摇臂油缸、后角度油缸、底盘,摇臂上端与钻架的前端的底部铰接,下端与底盘前端连接,摇臂油缸上端与钻架底部铰接,下端与底盘前端铰接,带动摇臂相对底盘旋转。后角度油缸上端与钻架的后端底部铰接,下端与底盘后端铰接,带动钻架相对底盘上下运动。本装置使钻架入射角调节更为方便,可以更好地适应狭小的施工空间。好地适应狭小的施工空间。好地适应狭小的施工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豆林瑞 李明 李根营 曹洋 杨明 魏彩凤 孙左帅 陈波 李文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