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57356发布日期:2023-05-14 17:5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不良地质灾害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洞小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高山峡谷建设电站,一般采取隧洞导流的方式,随着水电站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流地下洞室规模日渐大型化与复杂化,地质条件也日趋复杂。而且由于能源紧缺,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早日投产要求日趋强烈,建设周期向着逐渐缩短的方向发展。导流洞是大江截流的控制性工期,一般工期极为紧张。如何在极短施工工期,适应极复杂地质围岩情况,已成为当今地下洞室施工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在积累了近十年溪洛渡左岸导流洞、锦屏导流洞以及官地地下厂房等地下洞挖施工的基础上,于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导流洞施工中进行技术创新,针对乌东德特有的薄层~极薄层灰岩不良地质段,开挖后岩体卸荷松弛稳定问题极为突出,围岩自稳时间短,容易出现坍塌、顺层剥落等破坏,施工过程中,大断面岩石的扰动和变形、岩体的加固、大塌方产生的预防,施工安全等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保障了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区域的稳定性、开挖期间围岩的稳定性、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以开挖质量,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特殊不良地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加固处理工艺,并建立“监控、量测、分析、反馈系统”以检验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确保了导流洞中不良地质灾害区域的安全、稳定。

3、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不良地质灾害区上下游围岩稳定:对不良地质灾害区上下游围岩进行支护施工;

5、步骤二、不良地质灾害区施工处理:对不良地质灾害区进行封闭、复合拱支撑受力体加强支护、深层支护与浅层支护;

6、步骤三、建立钢拱架-模喷混凝土-二次回填形成的整体支撑拱受力体;

7、步骤四、对与导流洞相交的尾水主洞岩塞段分层爆破开挖处理;

8、步骤五、建立安全检测预警系统,以对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区围岩进行及时监测以指导现场施工。

9、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对导流洞中隔墙设置多排对穿锚索,左侧边墙设置多排锚筋桩,右侧边墙设置多排锚筋桩。

10、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s1,封闭处理:对不良地质灾害区上下游边墙喷砼层开裂部位系统喷15cm厚c25粗纤维砼进行初次封闭;对不良地质灾害区的边墙设置洞外拉渣护脚,对不良地质灾害区的便道侧增加钢筋石笼以护住堆渣脚部;

12、s2,复合拱支撑受力体加强支护:对导流洞内进行支立钢支撑,同时进行系统喷砼处理;

13、s3,深层支护与浅层支护:对不良地质灾害区段进行锚筋桩与锚索深、浅层相结合的加强支护处理,同时采用锚筋桩、锚索孔对整个边坡进行系统固结灌浆施工。

14、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5、1)根据导流洞断面洞室的结构特点导流洞中层采用自上而下薄层开挖的方式、后两侧采用扩挖的方式进行开挖;并对开挖区周边围岩及掌子面进行及时封闭;

16、2)对封闭后围岩进行锚杆支护,并进行钢拱架安装、挂钢筋网、以及免拆模板安装;

17、3)对安装的钢拱架与围岩岩面之间进行模喷混凝土,然后采用二次回填灌浆或泵送混凝土充填空隙,使得钢拱架、模喷混凝土和回填混凝土形成整体支撑拱受力体。

18、优选的是,其中,锚索设置为4排,间排距为4×4m;左右侧边墙设置的锚筋桩均为6排,间排距为2.5×2.5m。

19、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钢筋石笼尺寸为3×1×1m,钢筋间排距为20cm×20cm,主筋直径为22mm,腹筋直径为14mm。

20、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2步骤中对导流洞内进行支立钢支撑具体包括:导流洞边墙设置120b工字钢,其与边墙中设置的锚杆焊接,工字钢之间纵向设置接连槽钢,环向间距为1.5m。

21、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1)中,对开挖区周边围岩及掌子面进行及时封闭包括:对周边围岩及掌子面喷一层5~8cm钢纤维砼进行封闭。

22、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采取中部6~7m梯段浅孔拉槽先行,两侧预留4~5m保护层,保护层采取垂直光爆跟进开挖,垂直光爆孔全部搭设可移动式标准样架,手风钻钻孔,垂直光爆,单响药量控制在10kg以内。

23、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4、第一、本发明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在不良地质区域处理前先稳固塌方区域上下游围岩,待塌方区域应力稳定后再进行不良地质区域处理。

25、第二、本发明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针对不良地质区域采用“快速封闭、复合拱支撑受力体加强支护、深层支护与浅层支护并进”技术,保障了不良地质区域的稳定性。

26、第三、本发明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尤其对于特大断面导流隧洞中隔墙塌方处理,洞内采取支立钢支撑,并系统喷砼处理,有效地加固了岩体,对边墙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27、第四、本发明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中,对不良地质区域塌方体进行锚筋桩、锚索等深、浅层相结合的加强支护处理措施,同时利用锚筋桩、锚索孔对整个边坡进行系统固结灌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不良地质灾害塌方体周围的岩体起到了很好的加固作用。

28、第五、本发明的导流洞小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中,对与导流洞相交的尾水主洞岩塞段分层爆破开挖处理,降低爆破对大断面岩石的扰动和变形,有效预防大塌方的产生。

29、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对导流洞中隔墙设置多排对穿锚索,左侧边墙设置多排锚筋桩,右侧边墙设置多排锚筋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锚索设置为4排,间排距为4×4m;左右侧边墙设置的锚筋桩均为6排,间排距为2.5×2.5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石笼尺寸为3×1×1m,钢筋间排距为20cm×20cm,主筋直径为22mm,腹筋直径为14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对导流洞内进行支立钢支撑具体包括:导流洞边墙设置i20b工字钢,其与边墙中设置的锚杆焊接,工字钢之间纵向设置接连槽钢,环向间距为1.5m。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开挖区周边围岩及掌子面进行及时封闭包括:对周边围岩及掌子面喷一层5~8cm钢纤维砼进行封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采取中部6~7m梯段浅孔拉槽先行,两侧预留4~5m保护层,保护层采取垂直光爆跟进开挖,垂直光爆孔全部搭设可移动式标准样架,手风钻钻孔,垂直光爆,单响药量控制在10kg以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方法,包括不良地质灾害区上下游围岩稳定:对不良地质灾害区上下游围岩进行支护施工;不良地质灾害区施工处理:对不良地质灾害区进行封闭、复合拱支撑受力体加强支护、深层支护与浅层支护;建立钢拱架‑模喷混凝土‑二次回填形成的整体支撑拱受力体;对与导流洞相交的尾水主洞岩塞段分层爆破开挖处理;建立安全检测预警系统,以对导流洞不良地质灾害区围岩进行及时监测以指导现场施工。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保障了不良地质灾害区域的稳定性、开挖期间围岩的稳定性、确保了导流洞尤其是特大断面导流洞中隔墙大规模塌方区域的安全、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聂文俊,任长春,何金星,王鹤,黄为,刘海冰,吴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