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9707发布日期:2022-05-16 20:3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技术范围,具体是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


背景技术:

2.石油开采是指在有石油储存的地方对石油进行挖掘、提取的行为,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又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驱动方式,在目前石油开采中所用的采油井分为垂直采油井、水平采油井和多层采油井等,但在开采时,往往会造成油层内部压力变化过快,导致油层内部压力失衡,且存在油井分布不规律,导致油层内部压力变化不均匀,造成采油不便,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油井分布不均匀,导致油层内部压力不均匀和不规律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包括砂岩层、油层和第一垂直油井,所述第一垂直油井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第二垂直油井,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第三垂直油井,所述第一垂直油井与所述第二垂直油井之间均匀开设有注水井,所述第一垂直油井、所述第二垂直油井和所述第三垂直油井的内部均插入有采油管。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砂岩层和所述油层之间为交替分布,且所述第一垂直油井的下端延伸至最下面的所述油层内部,所述第二垂直油井的下端延伸至中间位置的所述油层内部,所述第三垂直油井的下端延伸至最上端的所述油层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垂直油井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的数量为六个,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垂直油井的外围,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成六边形分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垂直油井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垂直油井的外围,且所述第三垂直油井的数量为八个,且所述第三垂直油井之间成八边形分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垂直油井内部的所述采油管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封隔器和第二封隔器,且所述第一封隔器位于中间位置所述油层内部,所述第二封隔器位于上端的所述油层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井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封隔器和第四封隔器,且所述第三封隔器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油层内部,所述第四封隔器位于上端的所述油层内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采油管包括外壳、采油通道和注水通道组成,且所述采油通道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注水通道位于所述采油通道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垂直采油井、第二垂直采油井和第三垂直采油井的内
部,进而便于进行分层采油,且设有注水井,便于对油层的内部进行注水,平衡油层内部压力,且设有第三封隔器和第四封隔器,便于调节注水油层的位置,且采油管为采油管道和注水管道组成,进而便于根据需要进行采油和注水,方便使用,且第二垂直采油井为六边形分布,第三垂直采油井为八边形分布,进而提高在进行采油时油层内部压力的平衡性,避免压力差较大,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15.图2为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的剖面图。
16.图3为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中采油管的俯视图。
17.图中:1-砂岩层、2-油层、3-第一垂直油井、4-第二垂直油井、5-第三垂直油井、6-注水井、7-采油管、8-第一封隔器、9-第二封隔器、10-第三封隔器、11-第四封隔器、12-外壳、13-采油通道、14-注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9.请参阅图1-3,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包括砂岩层1、油层2和第一垂直油井3,第一垂直油井3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第二垂直油井4,且第二垂直油井4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第三垂直油井5,第一垂直油井3与第二垂直油井4之间均匀开设有注水井6,第一垂直油井3、第二垂直油井4和第三垂直油井5的内部均插入有采油管7,采油管7包括外壳12、采油通道13和注水通道14组成,且采油通道13的数量为四个,注水通道14位于采油通道13之间。
20.砂岩层1和油层2之间为交替分布,且第一垂直油井3的下端延伸至最下面的油层2内部,第二垂直油井4的下端延伸至中间位置的油层2内部,第三垂直油井5的下端延伸至最上端的油层2内部,第一垂直油井3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二垂直油井4的数量为六个,且第二垂直油井4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垂直油井3的外围,且第二垂直油井4成六边形分布,第三垂直油井5均匀的分布在第二垂直油井4的外围,且第三垂直油井5的数量为八个,且第三垂直油井5之间成八边形分布。
21.第一垂直油井3内部的采油管7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封隔器8和第二封隔器9,且第一封隔器8位于中间位置油层2内部,第二封隔器9位于上端的油层2内部,注水井6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封隔器10和第四封隔器11,且第三封隔器10位于中间位置的油层2内部,第四封隔器11位于上端的油层2内部。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根据勘探的油层深度,将第一垂直采油井3,第二垂直采油井4和第三垂直采油井5分别钻延至油层2的内部,且将采油管7分别插接在第一垂直采油井2、第二垂直采油井3和第三垂直采油井5的内部,且根据油层2的位置调节第一封隔器8和第二封隔器9的位置,进而便于进行分层采油,且设有注水井6,便于对油层2的内部进行注水,平衡油层2内部压力,且设有第三封隔器10和第四封隔器11,便于调节对油层2注水的位置,且采油管7为采油管道13和注水管道14组成,进而便于根据需要,进行采油和注水,方便使用,且第二垂直采油,4为六边形分布,第三垂直采油井5为八边形分布,进而提高在进行采油时油层2内部压力的平衡性,避免压力差较大,便于使用。
2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砂岩层(1)、油层(2)和第一垂直油井(3),所述第一垂直油井(3)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第二垂直油井(4),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第三垂直油井(5),所述第一垂直油井(3)与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之间均匀开设有注水井(6),所述第一垂直油井(3)、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和所述第三垂直油井(5)的内部均插入有采油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岩层(1)和所述油层(2)之间为交替分布,且所述第一垂直油井(3)的下端延伸至最下面的所述油层(2)内部,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的下端延伸至中间位置的所述油层(2)内部,所述第三垂直油井(5)的下端延伸至最上端的所述油层(2)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油井(3)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的数量为六个,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垂直油井(3)的外围,且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成六边形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垂直油井(5)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垂直油井(4)的外围,且所述第三垂直油井(5)的数量为八个,且所述第三垂直油井(5)之间成八边形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油井(3)内部的所述采油管(7)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封隔器(8)和第二封隔器(9),且所述第一封隔器(8)位于中间位置所述油层(2)内部,所述第二封隔器(9)位于上端的所述油层(2)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井(6)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封隔器(10)和第四封隔器(11),且所述第三封隔器(10)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油层(2)内部,所述第四封隔器(11)位于上端的所述油层(2)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油管(7)包括外壳(12)、采油通道(13)和注水通道(14)组成,且所述采油通道(1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注水通道(14)位于所述采油通道(13)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井网结构,涉及一种石油开采技术范围,通过设有第一垂直采油井、第二垂直采油井和第三垂直采油井的内部,进而便于进行分层采油,且设有注水井,便于对油层的内部进行注水,平衡油层内部压力,且设有第三封隔器和第四封隔器,便于调节注水油层的位置,且采油管为采油管道和注水管道组成,进而便于根据需要进行采油和注水,方便使用,且第二垂直采油井为六边形分布,第三垂直采油井为八边形分布,进而提高在进行采油时油层内部压力的平衡性,避免压力差较大,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 刘海林 刘永为 刘根诚 赵平 赵可远 韩吴越 张进 闫文文 佟书慧 齐禹 魏晓峰 罗亚魁 孙远成 沈少林 朱延鹏 刘洋 汪生有 孙英春 于江锋 张瑞 魏铭辉 张丽丽 张君 刘闯 石鹏 郑向鹏 王琨 李文涛 孟新 胡健 沈阅 吴玲玉 黄文真 李宜森 高超 陈建民 张洪铭 胡海轩 陈敏华 李显峰 金鹏 周辉 丛超 胡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2
技术公布日:2022/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