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8878发布日期:2023-01-17 16:4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


背景技术:

2.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日益提高,矿井的开采深度也越来越深,由此导致矿井的需风量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矿井内能够通风,矿井内通风路线以及通风系统的结构也随之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对通风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风量监测和调节是控制煤矿井下通风技术管理中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国内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中对于风窗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问题。
3.其一为风窗对于风量的调节不够直观、准确。由于井下采掘的不断推进,巷道风阻以及网络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巷道风量的自然分配不能满足风量需求,需要及时对井下的风量进行微调。但是对风窗开口进行微小调整时,人员仅凭借经验对风窗进行移动,无法准确调整风窗开口大小,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4.其二为风窗开口处没有合适的固定装置。利用风窗开口对风量调节受人工干扰因素较多,目前风窗在调整完后使用铁丝来对风窗的开口进行固定,但这种固定方式不仅繁琐,并且很容易被意外损坏、脱落,造成通风量的改变,进而影响整个通风系统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包括窗框、调节板以及锁具,所述锁具包括固定件以及卡接件,所述锁具固定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窗框内,并可沿所述窗框进行移动,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锁具与所述窗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窗框的一侧并沿所述调节板移动的方向设有标尺。
8.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呈方形框架结构,包括内框与外框,所述内框为所述窗框的内侧边沿,所述外框为所述窗框的外侧边沿。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固定于所述内框的左侧,所述第二调节板位于所述内框的右侧并沿所述移动槽进行左右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板竖向边沿的长度大于所述内框竖向边沿的长度,所述内框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移动槽,各所述移动槽的深度以及所述内框竖向边沿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二调节板竖向边沿的长度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前部右侧,所述卡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前部右侧,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卡接件相互配合进行可分离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呈朝向左侧的弯折型,其竖向的弯折段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厚度相同,其横向的弯折段突出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左侧,所述卡接件的下侧具有若干
依次排列的锯齿。所述固定件上部具有锁孔,其下部具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并可与所述卡接件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卡接件贯穿于所述通孔并通过锯齿与所述固定件卡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标尺位于所述窗框的下侧,其点位处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的交界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调节板以及标尺的相互配合,能够准确快速的调节此时风窗的流通面积,并能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计算出通风量,操作简单便捷。窗框内的上下两侧的移动槽可保证第二调节板正常移动,方便对风窗打开或关闭。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作具体描述。
17.如图1所示,包括窗框1、调节板以及锁具。窗框1呈方形框架结构,包括内框102与外框101,内框102为窗框1的内侧边沿,外框101为窗框1的外侧边沿。调节板包括第一调节板2与第二调节板3,第一调节板2固定于内框102的左侧,第二调节板3位于窗框1 右侧。第二调节板3竖向边沿的长度大于内框102右侧边沿的长度,内框10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移动槽103,各移动槽103的深度以及内框102竖向边沿的长度之和与第二调节板3 竖向边沿的长度相同。第二调节板3可沿与其相适配的移动槽103在窗框1内进行左右移动。锁具包括固定件4以及卡接件5,固定件4固定于第一调节板2的前部右侧,卡接件5固定于第二调节板3的前部右侧,第一调节板2与第二调节板3通过固定件4与卡接件5相互配合进行可分离固定连接。卡接件5呈朝向左侧的弯折型,其竖向弯折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调节板2的厚度,其横向弯折段突出于第二调节板3的左侧,横向弯折段的下侧具有若干依次排列的锯齿。固定件4的上部具有锁孔,其下部具有沿左右贯穿并可与卡接件5相适配的通孔,横向弯折段可贯穿于通孔并通过锯齿与固定件4相适配可分离固定卡接。窗框1前部下侧并沿第二调节板3的移动方向上具有标尺,标尺的起点位于第二调节板3与内框102右侧边沿的交界处。
1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在风门或风墙上开设能与可调节闭锁风窗相适配的窗口,将可调节闭锁风窗相适配固定在窗口内。当需要打开可调节闭锁风窗进行通风时,使用钥匙插入锁孔内可打开锁具。此时将第二调节板3向左推动,卡接件5横向弯折段一直位于固定件 4的通孔内,并逐渐向左侧移动。工作人员通过测量此时的风速可得出所需风量,并根据窗框1下侧的标尺,确定出第二调节板3的合适位置。将第二调节板3推动到合适位置处时关闭锁具,并通过卡接件5的锯齿将第二调节板3进行固定,防止其他无关人员打开或关闭。当需要关闭可调节闭锁风窗时,使用钥匙插入锁孔内打开锁具,将第二调节板3向右推动,直至第二调节板3与内框102右侧接触,此时通过钥匙关闭锁具,防止其他无关人员打开或关闭影响通风系统。
1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窗框1下侧的标尺以及测量此时的风速可直观的确定出此处的通风量,并可根据通风量的需求灵活调整。利用锁具将第二调节板3进行固定可避免其他无关人员的意外打开或关闭,其能极大的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事故隐患以
及避免瓦斯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减少由于通风安全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避免漏风、弱风、反风或环风引起的有害气体聚集问题。卡接件5在移动过程中一直位于固定件4的通孔内,保证将固定件4锁住的便捷性,避免重新上锁的繁琐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可极大的提高通风管理工作效率,利用标尺可直观确定第二调节板3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记录以及调整,从而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煤矿矿井下的空气环境。
20.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一侧”、“交界”、“横向”、“竖向”等应做广义理解;术语如“左”、“右”、“上”、“下”、“前”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包括窗框(1)、调节板以及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呈方形框架结构,包括内框(102)与外框(101),所述内框(102)为所述窗框(1)的内侧边沿,所述外框(101)为所述窗框(1)的外侧边沿;所述锁具包括固定件(4)以及卡接件(5),所述锁具固定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窗框(1)内,并可沿所述窗框(1)进行移动,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锁具与所述窗框(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包括第一调节板(2)和第二调节板(3),所述第一调节板(2)固定于所述内框(102)的左侧,所述第二调节板(3)位于所述内框(102)的右侧并沿移动槽(103)进行左右移动;所述窗框(1)的一侧并沿所述调节板移动的方向设有标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板(3)竖向边沿的长度大于所述内框(102)竖向边沿的长度,所述内框(10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移动槽(103),各所述移动槽(103)的深度以及所述内框(102)竖向边沿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二调节板(3)竖向边沿的长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板(2)的前部右侧,所述卡接件(5)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节板(3)的前部右侧,所述第一调节板(2)与所述第二调节板(3)通过所述固定件(4)与所述卡接件(5)相互配合进行可分离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5)呈朝向左侧的弯折型,其竖向弯折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调节板(2)的厚度,其横向的弯折段突出于所述第二调节板(3)的左侧,所述卡接件(5)的横向弯折段的下侧具有若干依次排列的锯齿;所述固定件(4)上部具有锁孔,其下部具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并可与所述卡接件(5)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卡接件(5)贯穿于所述通孔并通过锯齿与所述固定件(4)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尺位于所述窗框(1)的下侧并从右向左排列,其起点位于第二调节板(3)与所述内框(102)右侧边沿的交界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闭锁风窗。其包括窗框、调节板以及锁具。所述锁具包括固定件以及卡接件,所述锁具固定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窗框内,并可沿所述窗框进行移动,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锁具与所述窗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窗框的一侧并沿所述调节板移动的方向设有标尺。所述窗框呈方形框架结构,包括内框与外框,所述内框为所述窗框的内侧边沿,所述外框为所述窗框的外侧边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极大的提高通风管理工作效率,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事故隐患以及避免瓦斯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煤矿矿井下的空气环境。矿井下的空气环境。矿井下的空气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超 姜允清 李进海 陈元峰 王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郭屯煤矿
技术研发日:2022.04.26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