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5755发布日期:2022-10-18 23:4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地下空间结构,隧道的施工条件恶劣,围岩情况复杂,施工过程中事故相对频发,洞内施工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诸多隧道安全事故中,由于初期支护失稳导致隧道关门的事故较为常见,其可能导致隧道内施工工人被困甚至被埋,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威胁性极大。
3.针对上述情况,目前最常采用的应对措施是在隧道内布置一条逃生管道,施工工人在被困情况下可以通过逃生管道从掌子面附近撤离至隧道二次衬砌结构附近,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掌子面与二次衬砌结构之间存在仰拱作业段,且仰拱作业段的高程低于二次衬砌结构和开挖台阶1-2米,因此,逃生管道在仰拱作业段处于悬空状态,这就造成现有的逃生管道防护性能过弱,若被坍塌下来的土石或支护结构砸中,逃生管道折断的风险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降低作业段逃生管道被坍塌的土石或支护结构砸中而折断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包括作业段逃生管道;所述作业段逃生管道的下方设置有对其支撑的栈桥;所述栈桥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位于中间的跨越段、位于两端的支撑段和连接在跨越段与支撑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跨越段的标高高于支撑段的标高。
6.进一步的,所述跨越段与支撑段的标高差大于或等于0.5米。
7.进一步的,所述栈桥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纵向支撑梁,以及固定在两根纵向支撑梁之间的若干根横向支撑梁。
8.进一步的,相邻横向支撑梁之间的间距为2米。
9.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撑梁和横向支撑梁均为工字钢。
10.进一步的,所述栈桥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作业段逃生管道的固定装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竖向布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两侧的两个立杆,设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上方、且与两个立杆固定连接的横杆;所述立杆的下端与栈桥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立杆和横杆均为工字钢。
13.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上朝向作业段逃生管道的那一侧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设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的中心线的上方、并与作业段逃生管道的外表面接触。
14.进一步的,所述压杆为钢管。
1.5米,优选为1米。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27.参见图4,先将栈桥20吊运至仰拱作业段40的上方,并使栈桥20的两个支撑段22分别支撑在仰拱未开挖段50和仰拱完成段60上;然后将作业段逃生管道10吊运并放置在栈桥20上,并将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左端与设置在仰拱完成段60上的完成段逃生管道80连通,将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右端与设置在仰拱未开挖段50上的未开挖段逃生管道70连通。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通过在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下方设置对其支撑的栈桥20,避免作业段逃生管道10处于悬空状态,进而大幅降低了作业段逃生管道10被坍塌的土石或支护结构砸中而折断的风险。通过将栈桥20设置为跨越段21、支撑段22和过渡段23,并使跨越段21的标高高于支撑段22的标高,这样可增大栈桥20的跨越段21与仰拱作业段40之间的高度,进而保证栈桥20的跨越段21下方具有足够的施工空间,降低施工工人在仰拱作业段40的施工难度。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仰拱的施工进度逐步向前推移,推移过程中可以采用挖机拖拽以跨过仰拱作业段40。
30.参见图2、图3,所述栈桥2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纵向支撑梁201,以及固定在两根纵向支撑梁201之间的若干根横向支撑梁202。所述纵向支撑梁201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位于中间的跨越段21、位于两端的支撑段22和连接在跨越段21与支撑段22之间的过渡段23。两个纵向支撑梁201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外径。所述作业段逃生管道10放置在若干根横向支撑梁202上;优选的,相邻横向支撑梁202之间的间距为2米。
31.所述纵向支撑梁201和横向支撑梁202可为工字钢、槽钢等型钢。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撑梁201和横向支撑梁202均为工字钢,且纵向支撑梁201与横向支撑梁202之间焊接连接。例如,所述纵向支撑梁201和横向支撑梁202均为20b工字钢。
32.所述作业段逃生管道10可以直接放置在栈桥20上,也可以放置在栈桥20上后并与栈桥20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作业段逃生管道1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栈桥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栈桥2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固定装置30。优选的,相邻固定装置30之间的间距为2米。
33.所述固定装置30可以为卡箍,通过卡箍将作业段逃生管道10与栈桥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30包括竖向布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10两侧的两个立杆301,设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10上方、且与两个立杆301固定连接的横杆302;所述立杆301的下端与栈桥20固定连接。
34.参见图3,所述固定装置30为由横杆302与两个立杆301共同形成的门形固定架,通过将作业段逃生管道10置于门形固定架内,并将门形固定架的下端与栈桥20固定连接,这样就通过门形固定架对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径向进行限位,防止作业段逃生管道10与栈桥20分离。
35.所述立杆301和横杆302可为工字钢、槽钢、角钢、钢管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杆301和横杆302均为工字钢。例如,所述立杆301和横杆302均为20b工字钢。进一步,所述立杆301上朝向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那一侧固定有压杆303;所述压杆303设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中心线的上方、并与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外表面接触。优选的,所述压杆303将所有
固定装置30的立杆301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固定装置30的刚度。所述压杆303可以为圆钢、钢管、扁钢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杆303优选为钢管。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包括作业段逃生管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下方设置有对其支撑的栈桥(20);所述栈桥(20)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位于中间的跨越段(21)、位于两端的支撑段(22)和连接在跨越段(21)与支撑段(22)之间的过渡段(23);所述跨越段(21)的标高高于支撑段(22)的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越段(21)与支撑段(22)的标高差大于或等于0.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桥(2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纵向支撑梁(201),以及固定在两根纵向支撑梁(201)之间的若干根横向支撑梁(2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横向支撑梁(202)之间的间距为2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梁(201)和横向支撑梁(202)均为工字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桥(2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固定装置(3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0)包括竖向布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10)两侧的两个立杆(301),设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10)上方、且与两个立杆(301)固定连接的横杆(302);所述立杆(301)的下端与栈桥(20)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01)和横杆(302)均为工字钢。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01)上朝向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那一侧固定有压杆(303);所述压杆(303)设置在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中心线的上方、并与作业段逃生管道(10)的外表面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303)为钢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逃生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包括作业段逃生管道;所述作业段逃生管道的下方设置有对其支撑的栈桥;所述栈桥沿作业段逃生管道的延伸方向包括位于中间的跨越段、位于两端的支撑段和连接在跨越段与支撑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跨越段的标高高于支撑段的标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跨越隧道仰拱作业段的逃生管道装置,通过在作业段逃生通道的下方设置对其支撑的栈桥,避免作业段逃生管道处于悬空状态,进而大幅降低了作业段逃生管道被坍塌的土石或支护结构砸中而折断的风险。塌的土石或支护结构砸中而折断的风险。塌的土石或支护结构砸中而折断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任光辉 曾正军 韩兴芝 吴志勇 秦晓波 王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4
技术公布日:2022/10/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