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及多功能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6207发布日期:2023-05-27 19:1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中隔墙安装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及多功能台架。


背景技术:

1、在轨道交通工程中,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隧道一般采用单洞双线形式,即上、下行线均在同一条隧道内运营。其中,为解决上、下行线同时运营时隧道的通风、环境及逃生问题,需要于隧道内设置中隔墙,利用中隔墙对隧洞空间进行分割,使得上、下行线运行于两独立空间内。

2、例如,上海机场联络线某标段的盾构隧道结构采用全预制拼装,其中,中隔墙为倒t型预制结构,每块宽度为2m,两侧分别设有l型连接槽。安装施工时,抓取设备通过中隔墙上的抓取孔依次交错拼接各中隔墙模块,使得相邻两中隔墙对应侧面的l型连接槽相互咬合,将其倒t型结构的底部与隧洞底部结构平台间固定连接后,再通过对应螺栓孔将相邻两中隔墙固定。

3、此外,为了增加中隔墙设置的可靠性,参见图1,在中隔墙的顶部普遍采用槽型结构的顶部连接件将中隔墙的顶部与隧洞连接。其中,为了方便抓取设备在隧洞内翻转并安装相应中隔墙模板,中隔墙的高度需小于所需封闭高度,故设于中隔墙顶部的连接件与隧洞顶部亦存在一定距离。顶部连接件在使用前,先初步嵌套于中隔墙顶部,待中隔墙固定完毕后,再顶升顶部连接件,将其与隧洞顶部螺栓固定连接,通过顶部连接件的两槽壁对中隔墙进行限位。参见图2,由于顶升后,顶部连接件与中隔墙顶端间则出现空缺,故在此空缺中置入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进行密实。

4、在上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中隔墙模块的连接、断开中隔墙与抓取设备间的连接、顶部连接件的安装、钢筋笼吊装、顶部连接件的顶升封堵、中隔墙抓取孔的封堵等等工序往往需要借助大量的施工设备和特种车辆,以满足各种形式高空作业的需求,此举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且施工及工序任务分配复杂,需通过相应设备逐一展开施工,效率较低。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用以解决顶部连接件顶升及精确定位的技术问题;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洞中隔墙施工的多功能台架,旨在解决现有中隔墙安装施工技术中需借助多种设备逐一工序施工所造成的施工成本高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包括对应框壁内部设有槽口的移动槽框、通过凸榫嵌设于所述移动槽框中的移动板、设于移动板顶部的至少两个千斤顶、设于所述移动板底部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对应的齿轮、设于所述移动槽框两侧的固定板;

3、所述移动槽框两侧设有耳板,所述齿轮通过一端设有手摇柄且穿设于两耳板间的转轴与所述齿条啮合。

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的顶部设有l型撑。

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与耳板通孔间设有轴承。

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与所述转轴花键/平键连接。

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隧洞中隔墙施工的多功能台架,包括底端设有行走轮的立柱、设于立柱间的与中隔墙抓取孔/连接螺栓孔高度对应的各层施工平台、设于所述各层施工平台间的楼梯、设于台架顶部一侧的钢筋笼吊转装置、设于台架顶部另一侧的上述顶升移动装置、设于台架两侧分别用于与隧洞管壁和中隔墙接触的支撑部。

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台架两侧所述立柱设有与中隔墙底端固定部高度一致的高度差。

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顶层与次顶层施工平台之间的楼梯为竖直爬梯,且顶层施工平台与爬梯对应位置处设有活动窗口。

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笼吊转装置为电动葫芦。

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与隧道管壁接触的支撑部包括与台架对应连接的撑杆、设于所述撑杆端部且内嵌弹簧的伸缩轮、设于台架与所述撑杆间的斜拉杆。

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与中隔墙接触的支撑部包括与台架对应连接且内嵌弹簧的伸缩轮。

1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任一技术效果或优点:

14、1. 由于各施工平台与中隔墙抓取孔/连接螺栓孔高度对应,故允许多组施工人员位于各层平台同时施工,避免了各机械设备依次进场辅助安装所导致的成本和效率问题。

15、2. 台架顶层设置的钢筋笼吊转装置及顶部连接件顶升移动装置,确保了中隔墙顶部连接件的施工需求,同样避免了机械进场的繁琐及浪费。

16、3. 中隔墙顶部连接件顶升移动装置由于采用了相互配合的齿轮和齿条,有效解决了的顶部连接件对应通孔与管壁连接螺栓对位问题,实现了顶部连接件顶升后位置的可调整。

17、4. 由于台架两侧立柱间存在高度差,故允许两侧行走轮分别行走于隧洞底部平台及中隔墙底端连接部表面,进而保证了台架与中隔墙间所需的施工距离,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18、5. 由于顶层与次顶层间采用垂直爬梯且爬梯对应位置处设有活动窗口,因此有效避免普通楼梯占用顶部施工平台空间的问题,保证了顶部施工平台钢筋笼的吊转安装的顺畅进行。

19、6. 支撑部通过与隧洞管壁/已固定中隔墙的接触,有效提供了台架的侧向支撑力,保证了施工安全;且支撑部中的伸缩轮一方面借助轮体保证了台架移动时支撑部移动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依靠伸缩轮中内嵌的弹簧,避免了台架移动过程中管壁/中隔墙凹凸不平处对台架行走平稳性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框壁内部设有槽口的移动槽框、通过凸榫嵌设于所述移动槽框中的移动板、设于移动板顶部的至少两个千斤顶、设于所述移动板底部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对应的齿轮、设于所述移动槽框两侧的固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的顶部设有l型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耳板通孔间设有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与所述转轴花键/平键连接。

5.一种多功能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端设有行走轮的立柱、设于立柱间的与中隔墙抓取孔或连接螺栓孔高度对应的各层施工平台、设于所述各层施工平台间的楼梯、设于台架顶部一侧的钢筋笼吊转装置、设于台架顶部另一侧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移动装置、设于台架两侧分别用于与隧洞管壁和中隔墙接触的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台架,其特征在于,该台架两侧所述立柱设有与中隔墙底端固定部高度一致的高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台架,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顶层与次顶层施工平台之间的楼梯为竖直爬梯,且顶层施工平台与爬梯对应位置处设有活动窗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吊转装置为电动葫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台架,其特征在于,用于与隧道管壁接触的支撑部包括与台架对应连接的撑杆、设于所述撑杆端部且内嵌弹簧的伸缩轮、设于台架与所述撑杆间的斜拉杆。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台架,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中隔墙接触的支撑部包括与台架对应连接且内嵌弹簧的伸缩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隔墙施工的顶升移动装置,用以解决顶部连接件顶升及精确定位的技术问题;通过设有L型撑的千斤顶实现顶部连接件的顶升,通过移动槽框、移动板及齿轮齿条的配合实现顶部连接件的移动。此外,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洞中隔墙施工的多功能台架,旨在解决现有中隔墙安装施工技术中需借助多种设备逐一工序施工所造成的施工成本高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具有功能丰富,允许多工种同时作业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飞,胡新朋,赵自力,夏站辉,王玉祥,赵旭,张耿,张林,韩鹏,王明宇,李超,刘冰,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4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