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救逃生装置

文档序号:33969431发布日期:2023-04-26 19:2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救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自救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井下煤炭或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为了预防工作面或巷道发生事故,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往往会在巷道放置一些自救物品或者自救逃生装置。这类装置随着矿业安全要求的提升就已经出现,并且持续在完善中。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1769026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井下逃生的自救装置,能够进行语音沟通,通过设置的压缩氧气罐、操作面板和主控芯片,能够通过操作面板显示压缩氧气罐的氧气含量,在矿井没有照明的情况下能够看清和合理控制使用。但是就像前述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一样,现有技术中的自救逃生装置还存在不能克服地形上的障碍,而且自救逃生装置不能给人体提供保温,导致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救逃生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救逃生装置,包括箱体和把手,所述箱体侧端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侧端卡合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端螺栓连接箱体,所述箱体内壁设有防滑层,所述箱体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卷绳辊和第二卷绳辊,所述第一卷绳辊和第二卷绳辊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所述箱体内对称设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箱体中卡合连接通讯器和蓄电池,所述箱体表面上螺栓连接凹形充电板,所述凹形充电板中卡合连接加热板,所述凹形充电板侧端电性连接蓄电池;

5、所述加热板包括第二背带、加热管和充电接口,所述加热板侧端对称设有第二背带,所述第二背带侧端中卡合连接调节扣,所述加热板内卡套连接加热管,所述加热板侧端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侧端电性连接微型蓄电池。

6、优选的,所述防滑层表面上固定连接凹形卡板,所述凹形卡板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凹形卡板侧端卡合连接铲子、锤子、锥子和手电筒。

7、优选的,所述箱体底端活动连接滚轮,所述箱体侧端固定连接把手,所述箱体另一侧端卡扣连接第一背带。

8、优选的,所述通讯器内设有无线收发模块和数据处理器。

9、优选的,所述防滑层为橡胶材质。

10、(三)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救逃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的自救逃生装置可将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穿过箱体侧端对称设置的凹槽,这样使得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可分别挂置两端的地形,进而使箱体形成一个支撑点,而逃生人员可通过箱体形成支撑点并利用绳子下降,克服地形障碍。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蓄电池和凹形充电板使得加热板可充电并保持热量,逃生人员可以通过第二背带和调节扣可携带加热板,方便随时保持逃生人员的体温。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把手(5),所述箱体(1)侧端对称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侧端卡合连接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侧端螺栓连接箱体(1),所述箱体(1)内壁设有防滑层(4),所述箱体(1)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卷绳辊(8)和第二卷绳辊(9),所述第一卷绳辊(8)和第二卷绳辊(9)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所述箱体(1)内对称设有第一挂钩(10)和第二挂钩(11),所述箱体(1)中卡合连接通讯器(17)和蓄电池(18),所述箱体(1)表面上螺栓连接凹形充电板(19),所述凹形充电板(19)中卡合连接加热板(20),所述凹形充电板(19)侧端电性连接蓄电池(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4)表面上固定连接凹形卡板(12),所述凹形卡板(12)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凹形卡板(12)侧端卡合连接铲子(13)、锤子(14)、锥子(15)和手电筒(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端活动连接滚轮(7),所述箱体(1)侧端固定连接把手(5),所述箱体(1)另一侧端卡扣连接第一背带(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器(17)内设有无线收发模块和数据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4)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救逃生装置,涉及安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侧端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侧端卡合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端螺栓连接箱体,所述箱体内壁设有防滑层,所述箱体内侧活动连接第一卷绳辊和第二卷绳辊,所述箱体内对称设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箱体中卡合连接通讯器和蓄电池,所述箱体表面上螺栓连接凹形充电板,所述凹形充电板中卡合连接加热板,本技术的自救逃生装置可将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穿过箱体侧端对称设置的凹槽,这样使得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可分别挂置两端的地形,进而使箱体形成一个支撑点,而逃生人员可通过箱体形成支撑点并利用绳子下降,克服地形障碍。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