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

文档序号:34201957发布日期:2023-05-17 17:3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通风,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


背景技术:

1、煤炭能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能源之一,因为煤炭资源经济、可靠,适用面广等多种因素,煤炭能源已然位于我国能源金字塔最为重要的一层。现如今,煤炭能源依旧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对煤矿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矿井中存在着大量的瓦斯气体,这些气体极易引发中毒、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因此,为了安全开矿往往需要对矿井进行通风,以便输入大量新鲜空气,稀释、排放有害气体。

2、目前的通风装置,在应对通风管续接的问题时,普遍存在着通风保障难,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导致通风筒续接难度大的问题;此外在通风筒更换过程中,矿井工作面持续通风难以保证,影响通风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能够在高瓦斯环境中,保证巷道通风不中断的条件下,在最短的工时内,完成对主风筒的续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高风筒续接的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包括转接风筒、连接扎带、三向通风管ⅰ、风筒收纳笼、三向通风管ⅱ、伸缩风筒ⅰ、三向通风管ⅲ、主风筒、临时通风管和伸缩风筒ⅱ;

4、所述转接风筒、三向通风管ⅰ、伸缩风筒ⅱ、三向通风管ⅱ、伸缩风筒ⅰ、三向通风管ⅲ和主风筒依次通过连接扎带固定连接,且三向通风管ⅰ通过临时通风管与主风筒连通;所述转接风筒的前端设置为出风口,通过转接头与通风工作面的风筒连接,尾端与三向通风管ⅰ通过连接扎带固定连接,所述主风筒的前端与三向通风管ⅲ的尾端接口b固定连接,尾端与通风装置的进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扎带用于所有管道接口处的固定连接,包括扎带和拧紧螺栓,在需固定的位置套好扎带后,使用拧紧螺栓将需连接的两个管件固定,防止漏风;所述伸缩风筒ⅰ、伸缩风筒ⅱ为相同的伸缩风筒,均由煤矿通风专用的风筒布制成,接口处和内部装有用于连接和定形的钢圈,伸缩风筒ⅱ存储在风筒收纳笼中。

5、进一步地,所述的风筒收纳笼呈镂空状,由两半圆形镂空笼体首尾分别通过合页与开关卡扣相连后构成。

6、进一步地,所述临时风筒的形状为u形,可升缩,用于临时通风,由煤矿通风专用的风筒布制成,接口处和内部装有用于连接和定形的钢圈,方便存放与安装。

7、进一步地,所述风筒收纳笼的悬挂吊耳、安装底座分别通过焊接该固定在该装置的顶部与底部。

8、进一步地,所述三向通风管ⅰ、三向通风管ⅱ、三向通风管ⅲ的形状均为t形,均由煤矿通风专用的风筒布制成,接口处和内部装有定形用的钢圈,方便扎紧关闭风口和连接,三个接口均采用自锁式尼龙扎带收紧和松开来实现接口的闭合和接通。

9、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通风装置能够在高瓦斯环境中,保证巷道通风不中断的条件下,在最短的工时内,完成对主风筒的续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高风筒续接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风筒(1)、连接扎带(2)、三向通风管ⅰ(3)、风筒收纳笼(4)、三向通风管ⅱ(5)、伸缩风筒ⅰ(6)、三向通风管ⅲ(7)、主风筒(8)、临时通风管(9)和伸缩风筒ⅱ(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筒收纳笼(4)呈镂空状,由两半圆形镂空笼体首尾分别通过合页(44)与开关卡扣(45)相连后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通风管(9)的形状为u形,可升缩,用于临时通风,由煤矿通风专用的风筒布制成,接口处和内部装有用于连接和定形的钢圈,方便存放与安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通风管ⅰ(3)、三向通风管ⅱ(5)、三向通风管ⅲ(7)的形状均为t形,均由煤矿通风专用的风筒布制成,接口处和内部装有定形用的钢圈,三个接口均采用自锁式尼龙扎带(31)收紧和松开来实现接口的闭合和接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不停风续接风筒,包括通过连接扎带依次固定连接的转接风筒、三向通风管Ⅰ、伸缩风筒Ⅱ、三向通风管Ⅱ、伸缩风筒Ⅰ、三向通风管Ⅲ和主风筒;三向通风管Ⅰ通过临时通风管与主风筒连通;所述转接风筒的前端设置为出风口,通过转接头与通风工作面的风筒连接,尾端与三向通风管Ⅰ通过连接扎带固定连接,所述主风筒的前端与三向通风管Ⅲ的尾端接口B固定连接,尾端与通风装置的进风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煤矿井下通风装置能够在高瓦斯环境中,保证巷道通风不中断的条件下,在最短的工时内,完成对主风筒的续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高风筒续接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伟,王川伟,崔闻达,郭逸风,孙思雅,王鹏,田海波,刘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