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9521发布日期:2023-05-27 13:4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交通问题的突出,城市不断的规划,地铁线路往往遍布于建筑物下方。轨道交通所引起的低频振动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轨道交通所引起的低频振动,其入射方向随着地铁线路位置与建筑物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不仅会通过桩基础传播,而且会从建筑物侧墙多方向、多角度传播。由于地铁振动波的轨道交通在距离建筑物不远时会产生1~200hz低频振动,而人体内脏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大约在0.01~20hz之间,倘若外来的振动频率与体内脏器的振动频率相似,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等等一系列症状。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轨道交通引起的多方向振动进行减振降噪,可以提高居民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对轨道交通引起的多方向振动进行减振降噪,减少地铁振动对建筑内人员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包括桩基承台、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墙和回填土体层;钢筋混凝土墙位于地铁隧道的侧部,钢筋混凝土底板位于地铁隧道的底部,桩基承台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底部,回填土体层位于钢筋混凝土墙的外侧;钢筋混凝土墙包括外墙、墙防水层、墙混凝土层、墙保护层和墙隔离层,外墙、墙防水层、墙混凝土层、墙保护层、墙隔离层、回填土体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振垫层,所述的减振垫层包括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和微孔聚氨酯层,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依次设置;桩基承台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的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墙混凝土层和墙保护层之间设置有所述的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的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回填土体层包括回填土层和etpu颗粒层;etpu颗粒层设置在回填土层的底部。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收层厚度25mm-35mm,高强混凝土层厚度50mm-70mm,微孔聚氨酯层3厚度50mm-100mm。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孔聚氨酯层厚度为80mm。

5、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桩基承台的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采用碎石封层。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碎石封层中掺入有橡胶颗粒。

7、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墙混凝土层和墙保护层之间的减振垫层,以及设置于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减振垫层,吸收层均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层。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层,墙隔离层采用土工布。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保护层的厚度为10mm-15mm。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填土体层还包括橡胶颗粒-砂层,胶颗粒-砂层设置在回填土层内,位于回填土层的下部。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橡胶颗粒-砂层的层数不少于2层。

1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桩基承台和混凝土底板的减振结构阻隔下方传递的地铁振动波,通过钢筋混凝土墙和回填土体层中的减振结构阻隔侧方传递的地铁振动波,可以有效减少地铁经过时所对周围建筑物造成的多方向、多角度振动,同时也能同时吸收地铁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减少地铁振动对建筑内人员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保障建筑内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居民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包括桩基承台、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墙和回填土体层;钢筋混凝土墙位于地铁隧道的侧部,钢筋混凝土底板位于地铁隧道的底部,桩基承台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底部,回填土体层位于钢筋混凝土墙的外侧;钢筋混凝土墙包括外墙、墙防水层、墙混凝土层、墙保护层和墙隔离层,外墙、墙防水层、墙混凝土层、墙保护层、墙隔离层、回填土体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振垫层,所述的减振垫层包括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和微孔聚氨酯层,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依次设置;桩基承台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的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墙混凝土层和墙保护层之间设置有所述的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的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回填土体层包括回填土层和etpu颗粒层;etpu颗粒层设置在回填土层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层厚度25mm-35mm,高强混凝土层厚度50mm-70mm,微孔聚氨酯层3厚度50mm-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聚氨酯层厚度为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桩基承台的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采用碎石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石封层中掺入有橡胶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墙混凝土层和墙保护层之间的减振垫层,以及设置于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减振垫层,吸收层均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层,墙隔离层采用土工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保护层的厚度为10mm-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填土体层还包括橡胶颗粒-砂层,胶颗粒-砂层设置在回填土层内,位于回填土层的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颗粒-砂层的层数不少于2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减振结构,对轨道交通引起的多方向振动进行减振降噪,减少地铁振动对建筑内人员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钢筋混凝土墙位于地铁隧道侧部,钢筋混凝土底板位于地铁隧道底部,桩基承台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板底部,回填土体层位于钢筋混凝土墙外侧;桩基承台的底部设置有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墙混凝土层和墙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减振垫层,该减振垫层中,吸收层、高强混凝土层、微孔聚氨酯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ETPU颗粒层设置在回填土层的底部。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谢艳花,李建宏,楼煌杰,何俊,陈程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