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59664发布日期:2023-10-06 15:2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岩溶区地质条件复杂,在岩溶发育地区修建长大公路隧道工程,会遇到各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溶洞。施工过程中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塌方、突泥涌水、洞身失稳等工程灾害,给隧道施工、运营安全造成威胁。当隧道开挖过程中遭遇大型富水岩溶破碎带需要处理时,所采用的填充物多为软塑状土,含原岩风化碎块,隧道开挖后填充物呈滑落流出状态,并有明显水流喷射或溢出,在施工时发生突破型岩溶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采用现有常规注浆封堵溶洞处治,很难保证塌腔及掌子面的稳定性,不易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2、因此,现有的施工工艺,由于未能结合隧道富水岩溶塌腔的环境特点,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往往处理时间长,并且材料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进度快,成本低且安全度高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a、快速喷射堵漏剂封闭塌腔面:当隧道拱顶、拱腰处出现坍塌空腔,且出水量不大时,迅速采用超速凝堵漏材料将坍塌空腔的塌腔面封闭;掌子面的后面采用回填洞渣完成回填,并在塌方体下部设置施工平台,平台高度与掌子面影响段反压洞渣齐平,回填完成后喷射20cm厚c30混凝土,保证平台的稳定性;b、超前地质预报:坍塌空腔的塌腔面封闭完成后,采用物探法探明溶洞的形状、范围、大小、充填物及地下水等情况;c、引排水处理:利用施工平台搭设钢管脚手架,安装大口径钢管,对塌腔内出水进行初步归流,使大部分涌水沿导流管排出;d、施作止浆墙:在掌子面施工得到止浆墙,有效封闭掌子面,防止掌子面发生进一步的突涌情况;e、超前帷幕注浆堵水:根据涌水量、水压等情况,综合确定注浆孔布置,注浆方式采用前进式分段注浆;f、洞内塌腔处理,包括如下步骤:一、塌腔内排水:塌腔封闭稳定后,安装排水管,排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土工布防止泥沙堵管,从而将溶腔内的水通过环向排水管排出;二、超前支护:在坍塌空腔的范围内,搭设双排超前注浆小导管,注浆小导管采用φ42无缝钢管,下排短导管外插角10°至15°,上排长导管外插角20°至35°;三、塌方影响段初期支护加固注浆:在溶洞影响段初期支护上架设钢拱架;四、腔内回填泡沫轻质混凝土:通过注浆小导管将拌制而成的泡沫轻质混凝土灌注至坍塌空腔内,当注浆量逐渐减少且注浆压力趋于稳定时,再持续lomin即可停止注浆,采用c30混凝土进行封孔作业;五、铺设防水层:采用无纺土工布以及高分子自粘性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层,对坍塌空腔的外层进行处理;六、施作二衬:坍塌空腔的塌方段二次衬砌采用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g、监控量测:岩溶的坍塌空腔处理完成后,进行溶洞段监控量测观测,分析溶洞段断面围岩变化情况,判断溶洞处治措施有效程度。

3、进一步的是,步骤d中,在止浆墙的混凝土浇筑的同时,在涌水部位设临时集水沟以汇集未从导流管流出的散水,并设引流钢管将水引出止浆墙外。将水引出止浆墙外可以降低散水对止浆墙的影响,保证止浆墙的顺利浇注。

4、进一步的是,步骤f中,排水管为φ30cmhdpe双臂波纹排水管。

5、进一步的是,步骤f中,下排短导管长3m,下排短导管之间间距为0.5m。

6、进一步的是,步骤f中,上排长导管长5m,上排长导管之间间距为0.5m。

7、进一步的是,步骤f中,在溶洞影响段初期支护上架设钢拱架时,钢拱架采用i20,间距为50cm,挂设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20cm,径向打设φ22砂浆锚杆,长4m,间距1.2×1.2m,梅花形布置。

8、进一步的是,步骤f中,通过注浆小导管将拌制而成的泡沫轻质混凝土灌注至坍塌空腔内,灌注厚2m。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采用双排超前小导管注浆,大锁脚加固钢拱架整体连接,满足塌腔处理需要,避免采用长大管棚加固的长时间处理和材料浪费;二、溶腔内回填轻质混凝土,减轻自重,且该材料具有耐久性强、填充自密实性、较高的可压缩性和延展性、密度和强度可调节性;三、采用无纺土工布以及高分子自粘性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层对塌腔外层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防水板铺设时破损和不密贴造成衬砌结构二次渗水。本方法处理富水岩溶塌腔,操作简单,进度快,成本低且安全度高,尤其适用于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之中。



技术特征:

1.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在止浆墙(3)的混凝土浇筑的同时,在涌水部位设临时集水沟(5)以汇集未从导流管流出的散水,并设引流钢管将水引出止浆墙(3)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排水管为φ30cmhdpe双臂波纹排水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下排短导管(101)长3m,下排短导管(101)之间间距为0.5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上排长导管(102)长5m,上排长导管(102)之间间距为0.5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在溶洞影响段初期支护(11)上架设钢拱架时,钢拱架采用i20,间距为50cm,挂设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20cm,径向打设φ22砂浆锚杆,长4m,间距1.2×1.2m,梅花形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通过注浆小导管将拌制而成的泡沫轻质混凝土灌注至坍塌空腔(2)内,灌注厚2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操作简单,进度快,成本低且安全度高的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a、快速喷射堵漏剂封闭塌腔面;b、超前地质预报;c、引排水处理;d、施作止浆墙;e、超前帷幕注浆堵水:根据涌水量、水压等情况,综合确定注浆孔布置,注浆方式采用前进式分段注浆;f、洞内塌腔处理;g、监控量测:岩溶的坍塌空腔处理完成后,进行溶洞段监控量测观测,分析溶洞段断面围岩变化情况,判断溶洞处治措施有效程度。本方法处理富水岩溶塌腔,操作简单,进度快,成本低且安全度高,尤其适用于隧道富水岩溶塌腔处理之中。

技术研发人员:付弦,冉波,吴志勇,任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