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0664发布日期:2023-11-18 01:2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矿山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现阶段,随着人们对资源的大规模开挖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问题,一方面,开采过程中,会大规模的损毁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逐渐变小,另一方面,不合规的开采方式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现象,给周边居民的身命财产安全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减少直至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对废弃矿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生态修复,而现阶段常见的修复措施有边坡治理、尾矿治理、矿山水资源修复和土壤基层改良等,目前通过上述这些修复措施,基本能够使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且合理的控制。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3976610b的专利文献中便提出一种硫铁矿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下端固定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端安装有滚轮,所述平台上表面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设置有左右两个且相互接近端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有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下端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末端连接有循环装置,所述平台左侧上表面固定有松土装置,该发明不仅可以对生态进行修复,还可以进行松土,在增加储料箱容量的同时可加快修复原料的下落,加快修复效率。

3、然而,由于一些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开采出倾斜的山坡体,有些是自然地貌,而有些是人工开采而出,当人们在利用包括上述发明在内的修复装置将土壤修复剂抛洒在倾斜的山体上后,很容易因山体滑坡或者自然流失而造成修复剂直接滑至坡底,这样便造成坡体上的内层土壤基本接触不到修复剂,从而使整体的修复改良效果极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坡体土壤的改良效果,保证土壤修复完善度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两个所述插杆之间设有第一盒体和药箱,所述第一盒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安装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转动安装有钻杆,所述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送料筒,所述送料筒内转动安装有绞龙,所述送料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药管,所述送料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药斗,所述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进药斗内,且所述导药管上设有料阀。

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接板,所述横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钻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药箱上固定安装有凹形架,所述凹形架内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药箱内。

5、优选的,所述送料筒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绞龙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横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安装有滑接板,所述滑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架接板,所述架接板贯穿所述横接板并与所述横接板滑动连接,且所述架接板的底部与所述凹形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盒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横接板上开设有滑口,所述架接板贯穿所述滑口,且所述滑口内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架接板并与所述架接板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盖,所述下盖的上方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适配,远离所述药箱的所述插杆上固定安装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扩风罩,所述抽吸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下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下盖的顶部滑动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上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且所述上盖的底部与所述面板相接触。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衔接盘,所述衔接盘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六电机,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一侧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且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封门。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通过设置的能够旋转下降的钻杆,便可对坡体土壤进行钻孔工作,然后利用绞龙的传送,将修复药剂直接排入钻好的孔内,这样便使得药剂能够停留在土壤孔内,而不仅仅是敷设在土壤表面,不会轻易的受到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影响,从而能够保证坡体土壤与修复药剂之间的接触状态,同时也能保证修复药剂能够很好的扩散开来,进而使得修复效果得到有效保障,这样便能提高土壤修复整体的完善程度;

14、并且,通过设置的过滤板,便可在钻孔过程中,对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颗粒进行过滤净化,从而能够改善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以及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吸入粉尘颗粒的量,使用效果较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两个所述插杆之间设有第一盒体和药箱,所述第一盒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安装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转动安装有钻杆,所述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送料筒,所述送料筒内转动安装有绞龙,所述送料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药管,所述送料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药斗,所述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进药斗内,且所述导药管上设有料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接板,所述横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钻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箱上固定安装有凹形架,所述凹形架内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药箱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筒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绞龙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安装有滑接板,所述滑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架接板,所述架接板贯穿所述横接板并与所述横接板滑动连接,且所述架接板的底部与所述凹形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盒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接板上开设有滑口,所述架接板贯穿所述滑口,且所述滑口内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架接板并与所述架接板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盖,所述下盖的上方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适配,远离所述药箱的所述插杆上固定安装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扩风罩,所述抽吸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下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顶部滑动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上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且所述上盖的底部与所述面板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衔接盘,所述衔接盘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六电机,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一侧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且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封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涉及矿山修复技术领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两个所述插杆之间设有第一盒体和药箱,所述第一盒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安装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转动安装有钻杆,所述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送料筒,所述送料筒内转动安装有绞龙,所述送料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药管,所述送料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药斗,所述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进药斗内。本发明提供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具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坡体土壤的改良效果,保证土壤修复完善度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爱民,罗义,费勇强,赵利,金斌,康孔跃,刘士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核地质调查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