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

文档序号:35807839发布日期:2023-10-22 03:4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

本发明涉及石油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石油套管是用于支撑油、气井井壁的钢管,以保证钻井过程进行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在井下工作时,井内的套管常常会由于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工程和地质方面的外界因素等以至于承受外部载荷的能力减弱,当外部所施加的载荷超过它自身的承受能力时,套管会发生变形。

2、在油田的生产作业中套管的变形失效会造成注采系统不完善、产量大幅下降等后果,严重影响着油田的稳定和高产。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有爆炸整形和机械整形两类技术。爆炸整形技术中,其用药量很难把握准,不可避免的对套管造成大的破坏。机械整形中梨形器扩胀技术、套管磨铣技术、偏心辊子整形技术、旋转震击技术等,普遍不具备扶正功能,使得下入套管的整形修复装置不易居于套管中心,降低整形装置的整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套管整形修复装置普遍不具备扶正功能,使得下入套管的整形修复装置不易居于套管中心,降低整形装置的整形效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安装整形装置,第一壳体的上端固定安装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整形头部,第二壳体上安装扶正装置,扶正装置包括固定盘架,固定盘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固定盘架的内部转动安装转盘,转盘的中部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的上端与电机固定连接,转盘上圆周均布滑槽,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圆周均布矩形通槽,第二壳体的矩形通槽上滑动安装扶正块,扶正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扶正块包括扶正块主体,扶正块主体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扣合板,扶正块主体与扣合板之间安装滚珠。

3、进一步地,扶正块主体上设置滚珠槽,扣合板上设置扣合槽,滚珠位于滚珠槽与扣合槽围成的圆型空间内,扶正块主体上设置螺纹孔,扣合板上设置阶梯孔,螺钉穿过阶梯孔和螺纹孔。

4、进一步地,扶正块主体上对称固定两个拨杆,两个拨杆之间的距离与固定盘架的高度相等,拨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滑杆,滑杆滑动安装在滑槽内,转盘上设置转盘通孔。

5、进一步地,整形装置包括整形块,整形块滑动安装在第一壳体的矩形通槽上,整形块与连杆转动连接,连杆与蜗轮转动连接,蜗轮的数量为四个,相邻蜗轮之间的夹角为90°,蜗轮与蜗杆配合,蜗轮转动安装在蜗轮架上,蜗轮架固定安装在支撑盘上,支撑盘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蜗杆的下端与支撑盘转动连接,蜗杆的上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支撑盘的上端面位于第一壳体的矩形通槽的下方。

6、进一步地,蜗轮包括不完全蜗轮,不完全蜗轮的一半设置啮合齿,不完全蜗轮的另一半为圆柱面,不完全蜗轮的圆柱面上设置蜗轮环形槽,蜗轮环形槽的侧壁上设置销孔,连杆通过销轴与蜗轮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支撑盘上圆周均布支撑盘通孔。

8、进一步地,整形头部包括锥形头部,锥形头部为中空结构,锥形头部的侧壁上设置斜孔,锥形头部的底部设置底孔。

9、进一步地,锥形头部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耐磨环。

10、进一步地,锥形头部的外壁上依次设置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11、进一步地,耐磨环包括第一耐磨环、第二耐磨环和第三耐磨环,第一耐磨环转动安装在第一环形槽内,第二耐磨环转动安装在第二环形槽内,第三耐磨环转动安装在第三环形槽内。

12、本发明提供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在第一壳体上安装整形块,第二壳体上安装扶正块,通过第二壳体上的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转盘和蜗杆同时转动,转盘带动滑杆沿着滑槽滑动,与滑杆连接的拨杆沿着固定盘架的上下端面滑动并带动扶正块主体沿着第二壳体上的矩形通槽滑动;蜗杆的转动带动与之配合的多个蜗轮转动,转动的蜗轮通过连杆带动整形块沿着第一壳体的矩形通槽滑动,最终使得扶正块和整形块同步向外扩张或者同步向内收缩到合适位置,然后电机停止工作使得转轴停止转动,通过井口设备带动整形装置上下移动使得整形块对套管内壁进行整形,完成整形作业,在整形作业过程中,扶正装置对整个装置进行扶正,使得下入套管的整形修复装置居于套管中心,提高整形装置的整形效果。

13、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技术特征:

1.一种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安装整形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固定安装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整形头部,所述第二壳体上安装扶正装置,所述扶正装置包括固定盘架,所述固定盘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固定盘架的内部转动安装转盘,所述转盘的中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上圆周均布滑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圆周均布矩形通槽,所述第二壳体的矩形通槽上滑动安装扶正块,所述扶正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扶正块包括扶正块主体,所述扶正块主体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扣合板,所述扶正块主体与所述扣合板之间安装滚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块主体上设置滚珠槽,所述扣合板上设置扣合槽,所述滚珠位于所述滚珠槽与所述扣合槽围成的圆型空间内,所述扶正块主体上设置螺纹孔,所述扣合板上设置阶梯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阶梯孔和所述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块主体上对称固定两个拨杆,两个所述拨杆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固定盘架的高度相等,所述拨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滑杆,所述滑杆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转盘上设置转盘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整形块,所述整形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矩形通槽上,所述整形块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蜗轮转动连接,所述蜗轮的数量为四个,相邻所述蜗轮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蜗轮与蜗杆配合,所述蜗轮转动安装在蜗轮架上,所述蜗轮架固定安装在支撑盘上,所述支撑盘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蜗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盘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上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矩形通槽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包括不完全蜗轮,所述不完全蜗轮的一半设置啮合齿,所述不完全蜗轮的另一半为圆柱面,所述不完全蜗轮的圆柱面上设置蜗轮环形槽,所述蜗轮环形槽的侧壁上设置销孔,所述连杆通过销轴与蜗轮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上圆周均布支撑盘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头部包括锥形头部,所述锥形头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锥形头部的侧壁上设置斜孔,所述锥形头部的底部设置底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头部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耐磨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头部的外壁上依次设置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环形槽和所述第三环形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环包括第一耐磨环、第二耐磨环和第三耐磨环,所述第一耐磨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所述第二耐磨环转动安装在第二环形槽内,所述第三耐磨环转动安装在第三环形槽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套管整形修复装置普遍不具备扶正功能,使得下入套管的整形修复装置不易居于套管中心,降低整形装置的整形效果的问题。该油田套管整形修复装置,在第一壳体上安装整形块,第二壳体上安装扶正块,通过第二壳体上的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转盘和蜗杆同时转动,最终使得扶正块和整形块同步向外扩张或者同步向内收缩到合适位置,然后电机停止工作使得转轴停止转动,通过井口设备带动整形装置上下移动使得整形块对套管内壁进行整形,完成整形作业,在整形作业过程中,扶正装置对整个装置进行扶正,使得下入套管的整形修复装置居于套管中心,提高整形装置的整形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鑫,刘博,葛城才,董祥伟,王旱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