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38185发布日期:2024-04-18 17:5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田剩余油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外诸多大型砂岩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一方面,随着压力逐渐降低,边底水的侵入导致含水率逐渐升高。另一方面,由于地质构造、地层沉积、储层及隔夹层发育等因素的影响,使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且局部富集的特征,常规方法在描述剩余油精度和准度方面已远远达不到要求。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砂岩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描述方法。通过“剩余油研究问题导向”的方法,从对地质体雕刻的“微”和剩余油研究方法的“多”入手,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手段,将地球物理学、岩石物理学和油藏工程学等多个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运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砂岩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描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剩余油分布刻画不细,导致油藏描述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

2、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3、步骤一、刻画油藏特征,获得随时间变化的油水界面;

4、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油水界面,基于砂体构型进行剩余油描述,获得单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

5、步骤三、建立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历史拟合,引入油井潜力指数实现对油井潜力的评价;并根据流线模型辅助分析油藏,确定油藏水体能量大小,实现对描述剩余油分布。

6、进一步地,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

7、步骤一一、通过地震解释与三维建模技术结合获得构造特征;

8、步骤一二、通过砂体刻画与储层构型理论结合获得储层特征;

9、步骤一三、通过水淹层测井解释与动态结合获得流体特征。

10、进一步地,步骤一一的具体过程为:通过断层正演模型确定低级序断层识别可行性,基于断层正演模型认识、开展井震结合实钻井断点识别、多种地震构造属性断层识别,精细解释工区低级序断层,识别出低级序断层;同时,利用allan断层并置分析法结合动态分析描述断层封闭性。

11、进一步地,步骤一二的具体过程为: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分析确定敏感地震属性,利用分层平面属性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砂体预测精度,进行储层厚度预测及储层边界高精度刻画,并利用实钻井验证储层反演的精度。

12、进一步地,步骤一三的具体过程为:以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为基础,结合不同时间点的试油,测井,压力数据,刻画随时间变化的油水关系,获得随时间变化的油水界面。

13、进一步地,采用3d和4d油水界面刻画;

14、所述3d油水界面刻画为:综合试油,测井,压力数据,确定单井油水关系,建立三维原始油水界面,刻画原始油水界面的油水关系,并取代水平的油水界面;

15、所述4d油水界面刻画为:根据不同的流动单元进行单井水淹层解释,并用pnn测井验证,更新单井的油水关系,实现随时间变化的油水界面刻画。

16、进一步地,步骤二的具体过程为:

17、步骤二一、单砂体构型刻画技术进行连通性分析;

18、根据构型分级理论,在沉积微相内部通过测井特征划分构型要素,从剖面上结合地震相应特征,预测单砂体的边界及规模,刻画单砂体间接触关系;

19、通过对砂体进行解剖,预测不同成因砂体的叠置类型,判断砂体间连通关系;

20、步骤二二、基于砂体构型的地质建模;

21、首先,精细沉积微相建模:

22、基于单井相,结合小层砂体构型解剖充分吸收砂体构型结果和地震反演结果建立综合趋势模型,通过所述趋势模型约束建立基于单砂体构型的高精度沉积相模型;

23、然后,相控协同约束孔渗建模:

24、基于相控建模的方法,根据沉积模型,在地震反演孔隙度体的约束下构建孔隙度模型,根据不同砂体的孔渗关系建立相控孔渗模型;

25、最后,综合所述相控孔渗模型和油柱高度模型,根据不同类型砂体j函数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模型,精确描述油藏饱和度分布;

26、步骤二三、单砂体内部剩余油描述;

27、剩余油富集模式描述:通过对不同沉积模型单砂体及内部构型的刻画,结合油水井动态资料、产吸剖面、取心资料、不同时期井测井资料以及饱和度测井资料,获得单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

28、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油井潜力指数用下式表示为:

29、

30、式中,p@t为历史拟合结束时各网格的压力,为流动单元指数,k为渗透率,φ为孔隙度,so为历史拟合结束时各网格的含油饱和度,sor为各网格的残余油饱和度,kro为油相的相对渗透率,krw为水相的相对渗透率,porv为各网格的网格体积。

31、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分别从定性描述、半定量描述、定量描述三个维度对剩余油进行描述;具体过程为:

32、所述定性描述:在纵向上通过水驱曲线法和童式图版法;平面上通过水油比导数法,通过不同时间油井水淹类型的判别定性描述平面的剩余油潜力位置;

33、所述半定量描述:包括测井水淹层解释结合生产测井确定水淹状况;根据不同时间段测井的水淹层解释,确定各井点处水淹状况,运用差值法绘制各层水淹图,初步确定剩余油分布;

34、所述定量描述根据所述定性描述和半定量描述,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确定油藏水体能量大小,完成历史拟合后定量描述的剩余油分布。

35、进一步地,确定油藏水体能量大小通过储层反演法、物质平衡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最终确定最优的油藏水体能量大小。

3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7、本发明所述的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采用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首先“勾勒剩余油赋存框架”,通过精细微构造解释和砂体连通性研究等,精细勾勒出剩余油赋存的空间框架,并将研究成果体现到地质模型中;然后从定性、半定量、定量三个维度对剩余油进行描述,并将研究成果体现到数值模型中;从而让最终模型最大限度的表征真实的油藏状态,达到精确表征剩余油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一的具体过程为:通过断层正演模型确定低级序断层识别可行性,基于断层正演模型认识、开展井震结合实钻井断点识别、多种地震构造属性断层识别,精细解释工区低级序断层,识别出低级序断层;同时,利用allan断层并置分析法结合动态分析描述断层封闭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二的具体过程为: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分析确定敏感地震属性,利用分层平面属性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砂体预测精度,进行储层厚度预测及储层边界高精度刻画,并利用实钻井验证储层反演的精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三的具体过程为:以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为基础,结合不同时间点的试油,测井,压力数据,刻画随时间变化的油水关系,获得随时间变化的油水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3d和4d油水界面刻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油井潜力指数用下式表示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分别从定性描述、半定量描述、定量描述三个维度对剩余油进行描述;具体过程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油藏水体能量大小通过储层反演法、物质平衡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最终确定最优的油藏水体能量大小。


技术总结
一种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方法,涉及油田剩余油研究领域,解决现有剩余油分布刻画不细,导致油藏描述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通过多学科刻画油藏特征、基于砂体构型的剩余油描述以及剩余油潜力量化等步骤实现对剩余油的描述。本方法首先勾勒剩余油赋存框架,通过精细微构造解释和砂体连通性研究等,精细勾勒出剩余油赋存的空间框架,将研究成果体现到地质模型中;然后从定性、半定量、定量三个维度对剩余油进行描述,并将研究成果体现到数值模型中;从而让最终模型最大限度的表征真实的油藏状态,达到精确表征剩余油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骞,贾海燕,赵国英,胡庆贺,彭永成,王磊,樊兴盛,白玉菲,张兆臣,孔德煜,杨占伟,孙野,张海波,吴则鑫,翟文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