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外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1734发布日期:2023-08-04 05:2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水沟外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特别涉及水沟外模。


背景技术:

1、隧道工程大多修建于地下岩层中,而地下岩层中地下水较多,隧道内非常容易发生渗漏水的现象,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防水排水工程施工尤为重要。隧道工程中一般设计有中心排水沟,用于排除衬砌外围的地下水,排水沟纵向贯穿整条隧道,是整条隧道集水、排水系统的关键环节。排水沟施工前,需要在仰拱填充混凝土中预留沟槽。

2、现有技术是通过左右分开设置的两个模板为浇筑模板,两侧浇筑的混凝土容易从底部缝隙溢出到中间,在进行下一段水沟浇筑时,不方便移动模板,耗费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沟外模,将模板设置为一体式,能够同时浇筑水沟的底部和侧面,同时设置行走机构方便移动,节约施工时间。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沟外模,包括:

3、模板,设置为u型;

4、两组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模板的两端,支撑架上设置有起吊连接件;

5、行走机构,设置在模板的一端,与其中一组支撑架活动连接,其包括:两个杆体,互相平行,设置在支撑架背离模板的一侧,杆体的第一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或上下滑动连接;轴件,穿设过两个杆体的第二端;两个转轮,分别套装在轴件的两端;限位结构,设置在支撑架上,用于对杆体进行定位。

6、优选的,所述杆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支撑座,二者铰接,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通孔,开设在支撑座上,且位于杆体和支撑座铰接点的下方;第二通孔,开设在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铰接点的上方;第三通孔,开设在杆体上,所述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同;销,能够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或者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插接匹配。

8、优选的,所述起吊连接件包括两个吊耳,左右对称设置在支撑架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模板的左右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

10、优选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套筒,设置在模板的两个侧壁之间,套筒的两端均穿设有一个丝杆,丝杆与套筒螺纹连接,丝杆背离套筒的一端与模板的侧壁铰接。

11、优选的,所述模板的内侧壁设置有加固组件,其包括:加强筋,沿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在模板的两个侧壁上;肋板,垂直于加强筋设置,固定在模板的两个侧壁上,且与加强筋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加固组件的最下端与模板内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模板的深度d,h≥1/3*d。

13、优选的,所述模板两个侧壁的顶部均开设有l形槽,两个l形槽相对,用于安装盖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沟外模,其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将水沟模板设置为一体的,能够同时对底部和侧壁进行浇筑,节约时间,同时,设置行走机构,方便移动模板。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行走机构中的杆体与支撑架活动连接,通过限位结构对杆体进行定位,在浇筑时,将转轮抬起,能够保证模板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浇筑完成后,将转轮放下并通过限位结构对杆体进行定位,方便模板移动至下一工位。

17、3、本实用新型在模板的两端设置支撑架,在模板内壁设置加固组件,能够减少模板的变形。

18、4、本实用新型将加固组件的最低位置与模板的内底面之间留有距离,便于排水和清理模板内的泥沙沉淀。

19、5、本实用新型在模板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伸缩组件,方便脱模。



技术特征:

1.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4)的第一端与支撑架(5)转动连接或上下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4)的第一端设置有支撑座(1),二者铰接,所述支撑座(1)固定在支撑架(5)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通孔,开设在支撑座(1)上,且位于杆体(4)和支撑座(1)铰接点的下方;第二通孔,开设在支撑座(1)上,且位于所述铰接点的上方;第三通孔,开设在杆体(4)上,所述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同;销(11),能够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或者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插接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连接件包括两个吊耳(6),左右对称设置在支撑架(5)上,与支撑架(5)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9)的左右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套筒(72),设置在模板(9)的两个侧壁之间,套筒(72)的两端均穿设有一个丝杆(71),丝杆(71)与套筒(72)螺纹连接,丝杆(71)背离套筒(72)的一端与模板(9)的侧壁铰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9)的内侧壁设置有加固组件,其包括:加强筋(81),沿模板(9)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在模板(9)的两个侧壁上;肋板(82),垂直于加强筋(81)设置,固定在模板(9)的两个侧壁上,且与加强筋(81)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的最下端与模板(9)内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模板(9)的深度为d,h≥1/3*d。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沟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9)两个侧壁的顶部均开设有l形槽,两个l形槽相对,用于安装盖板(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沟外模,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U型的模板、两组支撑架、行走机构;两组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模板的两端;行走机构设置在模板的一端,与其中一组支撑架活动连接,其包括互相平行的两个杆体,杆体的第一端与支撑架活动连接;轴件穿设过两个杆体的第二端;两个转轮分别套装在轴件的两端;限位结构设置在支撑架上,用于对杆体进行定位,本技术将水沟模板设置为一体式,能够同时对底部和侧壁进行浇筑,节约时间,设置行走机构方便移动模板;通过限位结构对杆体进行定位,在浇筑时,将转轮抬起,能够保证模板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浇筑完成后,将转轮放下并通过限位结构对杆体进行定位,方便模板移动至下一工位。

技术研发人员:焦卫宁,杨波,闫高文,薛文飞,张旬,雷伟,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