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8261发布日期:2023-05-15 01:5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煤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现已提出了智慧矿山的概念。矿用绞车是煤矿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矿井的物料运输任务,其性能直接影响煤矿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生产,井下工人的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2、目前,通常是通过井下定位系统对井下工人的位置进行定位,而不能对运行中的绞车牵引的配重车与井下工人的距离进行对比并发出警示,不能有效保证井下工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以解决现有井下定位系统通常是对井下工人的位置进行定位,而不能对运行中的绞车牵引的配重车与井下工人的距离进行对比并发出警示,不能有效保证井下工人的安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包括轨道定位器、人员定位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系统,轨道定位器安装在巷道的顶部,人员定位传感器安装在井下工人佩戴的安全帽顶部,轨道定位器和人员定位传感器均与信息处理系统连接。

3、在上述的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中,可选的是,轨道定位器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巷道的弯道的顶部,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巷道的直道的顶部。

4、在上述的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中,可选的是,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上位机和报警喇叭,上位机和报警喇叭电性连接,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人员定位传感器均与上位机信号连接。

5、在上述的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中,可选的是,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多个,每隔十米安装一个。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通过安装在巷道的直道顶部的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安装在巷道的弯道顶部的红外传感器,来定位绞车牵引的配重车在井下轨道的具体位置,通过人员定位传感器来完成人员在井下的定位,通过信息处理系统的上位机来处理来自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人员定位传感器的信号,上位机接收到人员井下定位信号后与配重车位置对比,当配重车与井下人员距离小于10米时,上位机控制报警喇叭发出警报;当出现突发情况,井下人员与绞车的配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米时,上位机则会发出停车信号,控制绞车智能停车,从而保证井下工人的安全。

7、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技术特征:

1.一种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定位器、人员定位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系统,所述轨道定位器安装在巷道的顶部,所述人员定位传感器安装在井下工人佩戴的安全帽顶部,所述轨道定位器和所述人员定位传感器均与信息处理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定位器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巷道的弯道的顶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巷道的直道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上位机和报警喇叭,所述上位机和所述报警喇叭电性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所述人员定位传感器均与所述上位机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多个,每隔十米安装一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煤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井下定位系统通常是对井下工人的位置进行定位,而不能对运行中的绞车牵引的配重车与井下工人的距离进行对比并发出警示,不能有效保证井下工人的安全的问题。该井下巷道人车定位系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来定位配重车在井下轨道的具体位置,通过人员定位传感器来完成人员在井下的定位,上位机接收到人员井下定位信号后与配重车位置对比,当配重车与井下人员距离小于10米时,上位机控制报警喇叭发出警报;当出现突发情况,井下人员与绞车的配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米时,上位机则会发出停车信号,控制绞车智能停车,从而保证井下工人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赵孝聪,李德超,刘龙县,曹丽明,李文钢,张坤,杜明超,王清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