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1059发布日期:2023-05-14 14:2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自移列车,具体涉及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


背景技术:

1、国内外综采工作面移变列车大多采用有轨绞车钢丝绳牵引的运输方式,移变列车至转载机之间的电缆采用单轨吊悬挂的方式移动。随着大功率、重型化综采设备的广泛使用,工作面配套设备也越来越多,以神东矿区为例,一个大型现代化的综采工作面,移变列车一般由 35~40 辆平板车构成,总长超过 120 m,总质量达 150 t 左右。但随着煤矿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综采工作面日均推进 20 m,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平均每 2 天就要拉 1次移变,每次拉移变都需人工拆卸、安装轨道和单轨吊,如遇巷道起伏不平或拐弯,还需设置辅助绞车以及防跑车措施等,这种传统的设备移动方式工序复杂,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移变列车一般靠固定式回柱绞车牵引,机动性差,存在列车自滑移现象,稳定性差,易跑车、掉道等现象,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存在误启动绞车、信号传递失误、钢丝绳断裂等严重的安全隐患,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解决目前综采工作面移变列车的运输方式结构复杂、局限性较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包括平板车、两个导轨组;两个导轨组左右平行设置,导轨组自身沿着前后方向所延伸设置,平板车的主体位于左右两个导轨组之间,平板车的左右两端边缘位于左右两个导轨组的上方,在平板车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抬底千斤顶,抬底千斤顶位于同侧的导轨组上方,抬底千斤顶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并且在活塞杆端部固定设置有行走轮组,在平板车的左右两端边缘下端面与同侧的导轨组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的缸底一端与平板车相铰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杆一端向后侧下方延伸并与导轨组相铰接。

4、进一步的,在平板车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电缆棚,电缆棚包括一个水平的、方形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位于平板车的上方,支撑框架的下端四个角处分别通过一根竖直的支撑腿与平板车的上端四个角处相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每个导轨组分别包括一个前段导轨以及一个后段导轨,前段导轨以及后段导轨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段导轨的后端与后段导轨的前端通过销轴所铰接。

6、进一步的,每个前段导轨的前端设置有一个铰接支座,每个后段导轨的后端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铰接支座,当前侧自移列车的导轨组与后侧自移列车的导轨组相连接时,后侧自移列车的两个前段导轨前端的铰接支座插接于前侧自移列车的两个后段导轨后端的两个铰接支座内部,并且通过一根水平的铰接杆插接于相配合的铰接支座内部,并且通过定位销将铰接杆的两端锁定,从而将前侧自移列车的导轨组与后侧自移列车的导轨组相铰接。

7、进一步的,在前段导轨的上端面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一个方形的推移槽,推移千斤顶的活塞杆一端与推移槽的内部后端相铰接。

8、进一步的,所述抬底千斤顶位于左右两侧的前段导轨上方,推移千斤顶的缸底一端位于抬底千斤顶的后侧。

9、进一步的,行走轮组包括一个外壳以及两个行走轮,外壳与抬底千斤顶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行走轮,两个行走轮前后设置,并且两个行走轮的下端超出至外壳的下端面外侧。

10、进一步的,在平板车的主体前端以及后端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连接座,当前侧自移列车的平板车与后侧自移列车的平板车相连接时,前侧自移列车的平板车后端的两个连接座通过两根连接杆分别与后侧自移列车的平板车前端的两个连接座相连接,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侧的连接座相铰接,从而将前后侧的自移列车相连接。

11、更进一步的,在平板车的主体前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一个铰接座,铰接座内部通过销轴与侧推千斤顶的缸底一端相铰接,铰接座内部的销轴沿着前后方向所延伸设置,使得侧推千斤顶在左右方向的180°范围内转动。

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采用液压牵引、升降式平板列车、自移式牵引装置和可移动轨道组件,收放缆装置等相互配合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移变列车安全、快速、交替自移式前进,提高了移变列车的整体稳定性;迈步式自移列车的研发和投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缩短了拉设备列车的准备时间、操作步骤简单、易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作业安全隐患;改变了以往绞车与单轨吊的安装回撤成本;落地行驶,安全高效;省去铺、拆、运轨道和单轨吊道,同比作业人员减少6至8人,遥控操作或是自动迈步前移,大大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技术特征:

1.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1)、两个导轨组;两个导轨组左右平行设置,导轨组自身沿着前后方向所延伸设置,平板车(1)的主体位于左右两个导轨组之间,平板车(1)的左右两端边缘位于左右两个导轨组的上方,在平板车(1)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抬底千斤顶(6),抬底千斤顶(6)位于同侧的导轨组上方,抬底千斤顶(6)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并且在活塞杆端部固定设置有行走轮组(7),在平板车(1)的左右两端边缘下端面与同侧的导轨组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推移千斤顶(8),推移千斤顶(8)的缸底一端与平板车(1)相铰接,推移千斤顶(8)的活塞杆一端向后侧下方延伸并与导轨组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在平板车(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电缆棚(2),电缆棚(2)包括一个水平的、方形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位于平板车(1)的上方,支撑框架的下端四个角处分别通过一根竖直的支撑腿与平板车(1)的上端四个角处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轨组分别包括一个前段导轨(3)以及一个后段导轨(4),前段导轨(3)以及后段导轨(4)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段导轨(3)的后端与后段导轨(4)的前端通过销轴所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每个前段导轨(3)的前端设置有一个铰接支座,每个后段导轨(4)的后端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铰接支座,当前侧自移列车(12)的导轨组与后侧自移列车(13)的导轨组相连接时,后侧自移列车(13)的两个前段导轨(3)前端的铰接支座插接于前侧自移列车(12)的两个后段导轨(4)后端的两个铰接支座内部,并且通过一根水平的铰接杆(5)插接于相配合的铰接支座内部,并且通过定位销将铰接杆(5)的两端锁定,从而将前侧自移列车(12)的导轨组与后侧自移列车(13)的导轨组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在前段导轨(3)的上端面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一个方形的推移槽,推移千斤顶(8)的活塞杆一端与推移槽的内部后端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底千斤顶(6)位于左右两侧的前段导轨(3)上方,推移千斤顶(8)的缸底一端位于抬底千斤顶(6)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行走轮组(7)包括一个外壳以及两个行走轮,外壳与抬底千斤顶(6)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行走轮,两个行走轮前后设置,并且两个行走轮的下端超出至外壳的下端面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在平板车(1)的主体前端以及后端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连接座(10),当前侧自移列车(12)的平板车(1)与后侧自移列车(13)的平板车(1)相连接时,前侧自移列车(12)的平板车(1)后端的两个连接座(10)通过两根连接杆(11)分别与后侧自移列车(13)的平板车(1)前端的两个连接座(10)相连接,连接杆(1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侧的连接座(10)相铰接,从而将前后侧的自移列车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其特征在于:在平板车(1)的主体前端中部固定设置有一个铰接座,铰接座内部通过销轴与侧推千斤顶(9)的缸底一端相铰接,铰接座内部的销轴沿着前后方向所延伸设置,使得侧推千斤顶(9)在左右方向的180°范围内转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落地迈步式自移列车,属于自移列车技术领域;包括平板车、两个左右平行设置的导轨组;导轨组自身沿着前后方向所延伸设置,平板车的主体位于左右两个导轨组之间,平板车的左右两端边缘位于左右两个导轨组的上方,在平板车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抬底千斤顶,抬底千斤顶位于同侧的导轨组上方,抬底千斤顶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并且在活塞杆端部固定设置有行走轮组,在平板车的左右两端边缘下端面与同侧的导轨组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的缸底一端与平板车相铰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杆一端向后侧下方延伸并与导轨组相铰接;解决了目前综采工作面移变列车的运输方式结构复杂、局限性较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孙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科泰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