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7478发布日期:2023-05-17 16:3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支撑台车,具体涉及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


背景技术:

1、隧道指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且在隧道施工时需要对内部拱形面进行绑扎钢筋施工操作,并在隧道绑扎钢筋施工使用时通常通过支撑台车对隧道的内部支撑进行施工,且现有的支撑台车在使用时便于移动使用,且顺利移动至隧道的内部,且由支撑台车的顶端接触于隧道内部顶端表面加强支撑使用,且稳定支撑进行施工操作,提高支撑台车在隧道内部的支撑稳定性;

2、现有的支撑台车在隧道的内部移动后进行支撑使用时,直接将支撑台车的顶端接触于隧道内部弧形面进行支撑使用,且由支撑台车支撑进行隧道内部拱形钢筋绑扎使用,因此使得支撑台车在隧道的内部支撑使用时直接接触于弧形面支撑使用时,在隧道的内部顶端受到重压下不便于由支撑台车加强支撑,在经常性的重压下易造成支撑台车在支撑时受压变形损坏,且影响支撑台车变形对隧道的内部支撑施工操作,降低支撑台车在隧道内部的支撑使用效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支撑台车在隧道的内部顶端受到重压下不便于由支撑台车加强支撑,在经常性的重压下易造成支撑台车在支撑时受压变形损坏,且影响支撑台车变形对隧道的内部支撑施工操作,降低支撑台车在隧道内部的支撑使用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包括支撑台车主体,所述支撑台车主体包括底座、支撑底架、移动轮与支撑弧形板,所述支撑弧形板焊接固定在支撑底架的顶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底架的底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移动轮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下表面两端,所述支撑台车主体上还设置有:

3、加强支撑机构,且该加强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调节组件、支撑组件与滑动控制组件,加强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弧形板的内表面;

4、稳固机构,且该稳固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与挤压固定组件,稳固机构设置在支撑底架的内部两侧。

5、优选的,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支撑底架顶端中间位置处的内置固定座,所述内置固定座的内部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三个电机,和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端部的丝杆。

6、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丝杆外表面的移动架,和包括焊接固定在移动架端部的挤压板,且所述挤压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弧形板的内表面相接触。

7、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挤压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弧形板的内表面结构相吻合。

8、优选的,所述滑动控制组件包括开设在移动架两侧的滑孔,和包括滑动连接在滑孔内部的滑杆,且所述滑杆的端部与所述内置固定座的表面通过焊接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底架内部两侧的两个安装槽,和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部的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端部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板。

10、优选的,所述挤压固定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连接板表面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防滑板,和包括开设在支撑底架两侧的连接槽,且所述挤压块贯穿于所述连接槽的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设计加强支撑机构,可以将支撑台车主体在隧道的内部支撑使用时,支撑弧形板的外表面与隧道内表面的拱形面接触,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将电机运转带动丝杆转动,且在丝杆转动时将移动架在丝杆的外表面移动,并移动架移动带动挤压板挤压在支撑弧形板的内表面,因此便于将支撑弧形板在支撑隧道内部拱形面时由挤压板加强紧压支撑,且提高支撑台车主体在隧道的内部加强支撑使用效果,且方便绑扎钢筋施工操作。



技术特征:

1.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包括支撑台车主体(100),所述支撑台车主体(100)包括底座(101)、支撑底架(102)、移动轮(103)与支撑弧形板(104),所述支撑弧形板(104)焊接固定在支撑底架(102)的顶端,所述底座(101)与所述支撑底架(102)的底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移动轮(103)固定安装在底座(101)的下表面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车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支撑底架(102)顶端中间位置处的内置固定座(1041),所述内置固定座(1041)的内部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三个电机(1042),和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1042)端部的丝杆(104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丝杆(1047)外表面的移动架(1044),和包括焊接固定在移动架(1044)端部的挤压板(1043),且所述挤压板(1043)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弧形板(104)的内表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043)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挤压板(1043)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弧形板(104)的内表面结构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控制组件包括开设在移动架(1044)两侧的滑孔(1046),和包括滑动连接在滑孔(1046)内部的滑杆(1045),且所述滑杆(1045)的端部与所述内置固定座(1041)的表面通过焊接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底架(102)内部两侧的两个安装槽(1024),和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24)内部的气缸(1026),两个所述气缸(1026)的端部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固定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连接板(1025)表面的挤压块(1023),所述挤压块(1023)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防滑板(1022),和包括开设在支撑底架(102)两侧的连接槽(1021),且所述挤压块(1023)贯穿于所述连接槽(1021)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隧道移动式支撑台车结构,包括支撑台车主体,所述支撑台车主体包括底座、支撑底架、移动轮与支撑弧形板,所述支撑弧形板焊接固定在支撑底架的顶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底架的底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移动轮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下表面两端;通过设计加强支撑机构,可以将支撑台车主体在隧道的内部支撑使用时,支撑弧形板的外表面与隧道内表面的拱形面接触,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将电机运转带动丝杆转动,且在丝杆转动时将移动架在丝杆的外表面移动,并移动架移动带动挤压板挤压在支撑弧形板的内表面,因此便于将支撑弧形板在支撑隧道内部拱形面时由挤压板加强紧压支撑,且提高支撑台车主体在隧道的内部加强支撑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曾东,王闯,马海栋,张帅,何虎,孙云鹤,王瑞,高代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