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巷道导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8200发布日期:2023-12-07 01:4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井下巷道导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巷道施工,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井下巷道导水装置。


背景技术:

1、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井下巷道维护对于安全文明施工尤其重要,但来自于围岩裂隙的涌水或滴水等流到巷道路面,经运输设备多次碾压极易造成路面翻浆,路面湿滑泥泞,给井下行车安全和安全文明施工带来极大影响。

2、以往巷道处理渗水为周期性进行泥浆铲除然后铺设碎石以重新加固路面,或者直接将巷道进行混凝土砌筑,消耗大量人工和材料,经济性较差,不能从根本上处理渗水。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单位之前提出了一种井下巷道渗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在巷道侧壁上插入排水部;并通过导引部的顶端连接围岩渗水部位,导引部的底端连接排水沟;从而达到引流巷道顶面存在的围岩涌水,进而保证延长巷道底面的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如下问题,防渗水能力差,水流在缝隙中蔓延,在围岩中扩散,仍然会有大量渗水从巷道的顶部渗出,滴落在巷道路面上;并且导引部采用的水管导水面积有限,排水速度受限。因此,目前缺少一种更有效的将围岩裂隙的涌水或滴水导出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巷道导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巷道的围岩裂隙的涌水或滴水的防渗漏能力差,导水效率低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包括:导水结构、排水结构和引水结构;其中,所述导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巷道的内侧的顶部及两侧顶帮上的防渗水导板,所述防渗水导板位于所述巷道的渗水位置处;在所述防渗水导板靠近所述巷道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纵向的排水凹槽;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巷道的底部的排水沟;所述引水结构包括与所述防渗水导板的凹槽的下端连接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排水沟的内部。

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防渗水导板远离所述巷道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喷浆层。

4、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防渗水导板与所述喷浆层之间设置有网片。

5、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喷浆层的厚度至少为50mm。

6、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防渗水导板的排水凹槽与所述巷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水通道,在所述导水通道的下端形成导水口,所述导水管的上端与所述导水口紧密连接。

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防渗水导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巷道的内侧。

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防渗水导板的两端的排水凹槽的下端均连接有导水管。

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防渗水导板为彩钢板。

1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导水管为软管。

1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排水沟的底部设置有碎石过滤层。

12、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通过在渗水位置处的巷道内侧设置防渗水导板,在防渗水导板靠近巷道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纵向的排水凹槽,增大防渗水面积,确保围岩缝隙中的涌水不会由于沿着围岩扩散从巷道的其它位置滴落,而是使渗水滴落在防渗水导板靠近巷道内侧壁的一侧,在重力作用下,水流沿着排水凹槽通过导水管引入到排水沟内,同时采用大面积的防渗水导板增加导水效率,导水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具有省时省力、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导水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结构、排水结构和引水结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巷道导水装置,包括:导水结构、排水结构和引水结构;导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巷道的内侧的顶部及两侧顶帮上的防渗水导板,防渗水导板位于巷道的渗水位置处;在防渗水导板靠近巷道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纵向的排水凹槽;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巷道的底部的排水沟;引水结构包括与防渗水导板的排水凹槽的下端连接的导水管;导水管的底端设置在排水沟的内部。利用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巷道的围岩裂隙的涌水或滴水的防渗漏能力差,导水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单卫东,马永斌,张浩,张泽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