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2487发布日期:2023-06-28 10:1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矿井风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


背景技术:

1、风门是煤矿井下重要的设备,煤矿井下的巷道通风量都是经计算好分配好的风量,因为风门开或者关都有严格的要求,当风门关闭时尽量做到不漏风,需要通过人和设备时,打开风门应尽快关闭。

2、单轨吊是近年来,煤矿井下采用的一种运输的方式,单轨吊的轨道应尽最大可能提高轨道面与地面的距离,以发挥出单轨吊的优越性及提高运输能力,单轨吊轨道向上提高后,井下现有风门一般安装到单轨吊轨道的下方,现有风门上方一般都会留有单轨吊通过的洞口,其它地方封堵上,这样,预留有单轨吊通过的洞口,会一直漏风,导致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轨吊轨道向上提高后,预留单轨吊通过的洞口漏风,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包括门框,门框的上横梁设置在单轨吊轨道上方,还包括钢板框架、连接板和推拉门,所述钢板框架中间开设单轨吊通过的洞口,所述钢板框架的上边固定在所述门框的上横梁上,所述钢板框架上面安装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下方的钢板框架上安装有一排滑轮,所述推拉门上边为方管带,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内侧开设有长条槽口,所述长条槽口与所述一排滑轮相配合,并能沿所述一排滑轮左右滑动,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外侧与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无杆气缸的滑动块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推拉门包括推拉门左扇和推拉门右扇,所述推拉门左扇右边和所述推拉门右扇左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单轨吊轨道上下翼缘及腹板相配合。

4、进一步地,所述一排滑轮中的滑轮间距要均匀且小于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长度。

5、进一步地,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是由推拉门的门板上边弯折并与门板面焊接而成。

6、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框架下边粘有胶条,平开门置于所述钢板框架下方,平开门侧边通过铰链与所述门框连接,所述胶条密封所述钢板框架下边与所述平开门上边之间的缝隙。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通过无杆气缸驱动推拉门沿一排滑轮左右滑动来打开或者关闭预留单轨吊通过的洞口,此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避免无效漏风效果明显;又通过推拉门左扇右边及其右扇左边开设的凹槽,使当推拉门关闭时,单轨吊轨道上下翼缘及腹板能够插到凹槽底并与凹槽完全贴合,从而更严密封闭了轨道通过的洞口,避免了洞口漏风,使洞口密封严密,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包括门框,门框的上横梁设置在单轨吊轨道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框架、连接板和推拉门,所述钢板框架中间开设单轨吊通过的洞口,所述钢板框架的上边固定在所述门框的上横梁上,所述钢板框架上面安装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下方的钢板框架上安装有一排滑轮,所述推拉门上边为方管带,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内侧开设有长条槽口,所述长条槽口与所述一排滑轮相配合,并能沿所述一排滑轮左右滑动,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外侧与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无杆气缸的滑动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门包括推拉门左扇和推拉门右扇,所述推拉门左扇右边和所述推拉门右扇左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单轨吊轨道上下翼缘及腹板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排滑轮中的滑轮间距要均匀且小于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是由推拉门的门板上边弯折并与门板面焊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框架下边粘有胶条,平开门置于所述钢板框架下方,平开门侧边通过铰链与所述门框连接,所述胶条密封所述钢板框架下边与所述平开门上边之间的缝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单轨吊无杆气缸驱动风门,包括门框,钢板框架、连接板和推拉门,门框的上横梁设置在单轨吊轨道上方,所述钢板框架中间开设单轨吊通过的洞口,所述钢板框架的上边固定在所述门框的上横梁上,所述钢板框架上面安装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下方的钢板框架上安装有一排滑轮,所述推拉门上边为方管带,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内侧开设有长条槽口,所述长条槽口与所述一排滑轮相配合,并能沿所述一排滑轮左右滑动,所述推拉门的方管带外侧与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无杆气缸的滑动块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轨吊通过的洞口漏风,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戴子栋,李敬泽,冀凯,汤超,纪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敬泽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