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络通道顶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6383发布日期:2023-12-14 03:3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络通道顶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顶进装置工,尤其涉及一种联络通道顶进设备。


背景技术:

1、在地铁隧道建设中,两隧道之间,当隧道连贯长度大于600 m时,应设联络通道。现阶段建设联络通道主要方法为浅埋暗挖法、冻结法,在软土地层中存在“工期长、控制沉降差、造价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部分企业开展了机械法开挖区间联络通道施工技术研发,并实践应用。联络通道采用机械法施工时,多采用机械顶管法,顶管施工只能沿一条直线顶进,姿态不能进行调整。但联络通道多存在两侧轴线偏差,因此顶管机初始掘进时就必须通过人工调整始发姿态,以尽可能的满足顶进施工要求,而无法实时调整顶进姿态,且人工调节也是非常费力的,很难进行调整。

2、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络通道顶进设备。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一种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包括:

4、姿态调整车,姿态调整车用于连接于轨道组件以沿所述轨道组件平移,

5、旋转模块,旋转模块可转动地连接于姿态调整车,所述旋转模块和姿态调整车之间设置能驱动所述旋转模块相对姿态调整车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模块上设置顶升装置;

6、承载托架,承载托架连接于所述顶升装置,所述承载托架上设置导轨;

7、后背靠铁,所述后背靠铁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轨;

8、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牵拉件,所述固定部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牵拉件一端连接所述后背靠铁,所述牵拉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9、顶管机,所述顶管机和所述后背靠铁之间设置若干管节;

10、姿态测量系统,所述姿态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后背靠铁和顶管机的位置;

11、信息化控制平台,所述信息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姿态测量系统、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牵拉机构和所述顶升装置控制连接,以调节顶进方向。

12、可选的,所述姿态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反射片和激光靶标;

13、所述反射片设置于后背靠铁上;

14、所述激光靶标设置于所述顶管机;

15、所述全站仪通信连接所述信息化控制平台。

16、可选的,所述全站仪设置于盾构隧道管片上与所述顶管机掘进方向相反的一侧。

17、可选的,姿态测量系统包括四个反射片,四个所述反射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后背靠铁的四个角部上。

18、可选的,所述姿态调整车包括钢结构框架、底部承载块和位置调节组件;

19、所述底部承载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框架上,所述旋转模块设置于所述底部承载块上;

20、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框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和所述底部承载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底部承载块在平面内移动;

21、所述信息化控制平台和所述位置调节组件控制连接。

22、可选的,包括四个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各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均包括滑块和伸缩油缸;

23、钢结构框架具有中空区域和四个第一滑槽,四个第一滑槽分别位于所述中空区域的四个边一侧,且分别沿中空区域相应的边延伸;

24、所述底部承载块设置于所述中空区域内;

25、各所述位置调节组件的滑块均设置于相应的第一滑槽,各位置调节组件的伸缩油缸均一端连接相应的滑块,另一端连接底部承载块。

26、可选的,所述底部承载块上设置旋转槽;

27、所述旋转模块包括旋转钢构和凸轴,所述凸轴连接于所述旋转钢构,所述凸轴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旋转槽;

28、所述旋转钢构上设置所述顶升装置。

29、可选的,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多个千斤顶;

30、各所述千斤顶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钢构的四个角部上;

31、所述承载托架上设置万向球盘,所述千斤顶连接于所述万向球盘。

32、可选的,所述旋转钢构上均设置多个弹簧,所述承载托架上设置多个导向柱;

33、各所述弹簧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导向柱。

34、可选的,所述导轨具有第二滑槽;

35、所述后背靠铁上设置配合块;

36、所述配合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8、本专利申请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使用时,先沿轨道组件进入隧道内预打孔位置,固定部与隧道壁上贴的特殊管片连接,牵拉件伸缩可带动后背靠铁沿着导轨向远离或靠近固定件一侧的隧道壁移动,后背靠铁可推动顶管机移动从而对隧道壁进行挖掘。且本专利申请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可通过旋转模块对顶管机、后背靠铁和牵拉机构进行旋转,还可以通过顶升装置对顶管机、后背靠铁和牵拉机构进行升降,实现顶管机快速就位、顶管机姿态实时调整,避免了顶管机姿态人工调整,节约了人力,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反射片和激光靶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设置于盾构隧道管片上与所述顶管机掘进方向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姿态测量系统包括四个反射片,四个所述反射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后背靠铁的四个角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车包括钢结构框架、底部承载块和位置调节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各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均包括滑块和伸缩油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承载块上设置旋转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多个千斤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钢构上均设置多个弹簧,所述承载托架上设置多个导向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具有第二滑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包括姿态调整车、旋转模块、承载托架、后背靠铁、牵拉机构、顶管机、姿态测量系统和信息化控制平台。旋转模块可转动地连接于姿态调整车,旋转模块上设置顶升装置。承载托架连接于顶升装置,承载托架上设置导轨,后背靠铁可滑动地连接于导轨。牵拉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牵拉件,牵拉件一端连接后背靠铁,牵拉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信息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旋转驱动装置、牵拉机构、顶升装置和姿态测量系统控制连接,以调节顶进方向。本专利申请的联络通道顶进设备可实现了顶管机快速就位、顶管机姿态实时调整,避免了顶管机姿态人工调整,节约了人力,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岩,马云新,马千里,梁宇,舒进辉,王利民,吴昊,阚宝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