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7995发布日期:2023-12-07 05:2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煤炭综采支护,具体涉及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煤矿井下回采作业的支护设备主要包含挡矸支架、单元支架等,支护设备已基本能够满足矿井高产、高效机械化智能化要求。但在浇筑模袋的固定方面,普遍采取单体支柱固定支撑,需要多名工人协同作业,依次将单体支柱固定,支撑到顶板,该方式工作效率低,人员参与量大,且在工作中人员登高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自动搬运成组的单体支柱的设备,来代替人工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解决目前人工搬运成组的单体支柱时效率低、风险大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包括基座、支撑组件,基座的前侧设置有前侧锚固支撑体,基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后侧锚固支撑体,前侧锚固支撑体与后侧锚固支撑体之间通过推移油缸相连接;基座上前后排列设置有两个升降组件,每个升降组件上设置有上下两个横向移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前后两个升降组件的一侧,支撑组件包括多根排列设置的单体支柱,单体支柱通过卡箍与上下两块固定板相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前侧锚固支撑体包括前侧底座、前侧横梁、前侧立柱,前侧横梁位于前侧底座的上方,前侧横梁与前侧底座之间通过竖直的前侧立柱所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后侧锚固支撑体包括后侧底座、后侧横梁、后侧立柱,后侧底座固定设置于基座的上端面前端,后侧横梁位于后侧底座的上方,后侧横梁与后侧底座之间通过竖直的后侧立柱所连接。

6、进一步的,推移油缸的活塞杆一端与前侧底座相连接,推移油缸的缸底一端与后侧底座相连接。

7、进一步的,每个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框体、两个升降油缸、两块连接板;两个升降框体前后排列在基座上端面上,两个升降框体之间通过上下两块水平的连接板相固定连接,每个升降框体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根竖直的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缸底一端与基座的上端面相铰接,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一端与升降框体的外侧面相铰接。

8、进一步的,两个横向移动组件与上下两块连接板一一对应,每个横向移动组件包括两个伸缩油缸、两根摆动连杆、一个t形块、一组勾取卡爪、一个导轨;两个水平的伸缩油缸分别位于连接板两侧的两个升降框体在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内部,伸缩油缸的缸底一端与升降框体内部相铰接,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一端伸出至升降框体的外侧并且朝向另一个升降框体。

9、进一步的,在每个连接板的上端面中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导轨,导轨内部设置有一个t形槽,所述t形槽沿着左右方向所延伸设置,t形槽与导轨的上端面以及左右端面所连通;在导轨的t形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t形块, t形块的上端伸出至t形槽的外侧,t形块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一组勾取卡爪。

10、进一步的,在每个t形块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摆动连杆,两根摆动连杆的一端均与t形块相铰接,两根摆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后两个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

11、更进一步的,多根单体支柱均保持竖直,并沿着前后方向均匀排列设置;两块固定板与四根单体支柱均保持接触,每根单体支柱均通过两个u形的卡箍分别与两块固定板相固定连接,卡箍与固定板通过螺栓以及螺母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该装置具有自移功能,能满足前后、双向移动,使支撑装置能循环使用;该装置使工人可以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中作业,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面回采速度,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支撑组件(6),基座(1)的前侧设置有前侧锚固支撑体(2),基座(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后侧锚固支撑体(3),前侧锚固支撑体(2)与后侧锚固支撑体(3)之间通过推移油缸(4)相连接;基座(1)上前后排列设置有两个升降组件(5),每个升降组件(5)上设置有上下两个横向移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6)位于前后两个升降组件(5)的一侧,支撑组件(6)包括多根排列设置的单体支柱(21),单体支柱(21)通过卡箍(23)与上下两块固定板(22)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锚固支撑体(2)包括前侧底座(7)、前侧横梁(9)、前侧立柱(8),前侧横梁(9)位于前侧底座(7)的上方,前侧横梁(9)与前侧底座(7)之间通过竖直的前侧立柱(8)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锚固支撑体(3)包括后侧底座(12)、后侧横梁(10)、后侧立柱(11),后侧底座(12)固定设置于基座(1)的上端面前端,后侧横梁(10)位于后侧底座(12)的上方,后侧横梁(10)与后侧底座(12)之间通过竖直的后侧立柱(11)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推移油缸(4)的活塞杆一端与前侧底座(7)相连接,推移油缸(4)的缸底一端与后侧底座(1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组件(5)包括两个升降框体(13)、两个升降油缸(14)、两块连接板(15);两个升降框体(13)前后排列在基座(1)上端面上,两个升降框体(13)之间通过上下两块水平的连接板(15)相固定连接,每个升降框体(13)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根竖直的升降油缸(14),升降油缸(14)的缸底一端与基座(1)的上端面相铰接,升降油缸(14)的活塞杆一端与升降框体(13)的外侧面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横向移动组件与上下两块连接板(15)一一对应,每个横向移动组件包括两个伸缩油缸(18)、两根摆动连杆(19)、一个t形块(17)、一组勾取卡爪(20)、一个导轨(16);两个水平的伸缩油缸(18)分别位于连接板(15)两侧的两个升降框体(13)在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内部,伸缩油缸(18)的缸底一端与升降框体(13)内部相铰接,伸缩油缸(18)的活塞杆一端伸出至升降框体(13)的外侧并且朝向另一个升降框体(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连接板(15)的上端面中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导轨(16),导轨(16)内部设置有一个t形槽,所述t形槽沿着左右方向所延伸设置,t形槽与导轨(16)的上端面以及左右端面所连通;在导轨(16)的t形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t形块(17), t形块(17)的上端伸出至t形槽的外侧,t形块(17)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一组勾取卡爪(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t形块(17)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摆动连杆(19),两根摆动连杆(19)的一端均与t形块(17)相铰接,两根摆动连杆(19)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后两个伸缩油缸(18)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单体支柱(21)均保持竖直,并沿着前后方向均匀排列设置;两块固定板(22)与四根单体支柱(21)均保持接触,每根单体支柱(21)均通过两个u形的卡箍(23)分别与两块固定板(22)相固定连接,卡箍(23)与固定板(22)通过螺栓以及螺母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体支柱成组搬运装置,属于煤炭综采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支撑组件,基座的前侧设置有前侧锚固支撑体,基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后侧锚固支撑体,前侧锚固支撑体与后侧锚固支撑体之间通过推移油缸相连接;基座上前后排列设置有两个升降组件,每个升降组件上设置有上下两个横向移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前后两个升降组件的一侧,支撑组件包括多根排列设置的单体支柱,单体支柱通过卡箍与上下两块固定板相固定连接;解决了目前人工搬运成组的单体支柱时效率低、风险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杰,常惠杰,赵红梅,杨忠宇,白旭东,李晋,王昱超,张龙鑫,阎锦泽,霍玉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平阳煤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