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3290发布日期:2023-09-27 17:1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海洋工程,涉及一种集中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水下生产系统是相对于水面开采技术,如固定平台、浮式生产设施的一种海上油气田开发技术,对油气资源的供应起到重要作用。水下生产系统主要通过在水下布置生产管汇,放置部分或全部多相泵、分离器等工艺设备和水下通信控制设施以及海底管道,将采出液回接至附近水下-水面依托设施或岸上终端进行处理。

2、一般传统的海底泥面生产系统位于海底泥面以上,且布置比较分散,影响海洋通航,且整个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如果出现抛锚或者重物坠海等现象,都会破坏整个海底采油生产系统,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海洋污染等。

3、为有效保证海洋通航以及水下设施安全生产运营,切实减少对海洋通航的影响,研发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以解决传统海底泥面生产设施影响海洋通航的问题,消除生产设施因分散布置导致的检修不便问题以及因抛锚或重物坠海而破坏生产设施及其配套系统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圆筒、支撑基座、安装底架及顶盖,在所述钢圆筒的内壁靠上的位置间隔均布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槽,在导向槽的下部设有支撑基座,在支撑基座之上安装有安装底架,安装底架通过其架体上设置的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在钢圆筒的顶部安装有顶盖。

4、而且,所述的钢圆筒由上下设置的两节筒体焊接而成,上部的筒体形成设施保护部分,下部的筒体形成泥下固定部分,所述泥下固定部分的筒体壁厚小于设施保护部分的筒体壁厚,所述的导向槽设置在设施保护部的筒体内壁上。

5、而且,在所述的钢圆筒外表面上间隔均布有竖向肋筋。该纵向肋筋为截面为t字形的结构,t字形的竖直部与钢圆筒焊接。

6、而且,所述的安装底架为由若干型钢横纵交错焊接而成,在与导向槽相对应的型钢端部焊接有t形的导向块,该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连接。

7、而且,在各所述导向槽的上方设有导向口。

8、而且,在所述钢圆筒的上方设有一圈顶盖支撑台,在顶盖支撑台之上的筒壁上设有凸螺纹,所述的顶盖与钢圆筒螺纹连接,顶盖的下端部对接在顶盖支撑台上。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0、本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钢圆筒的下部振沉到海底泥质基础内起到稳固筒体的作用,钢圆筒的上部形成生产设施的保护区域;将现有分散设置的生产设施集中安装,盖装顶盖后,回填泥质基础至将顶盖覆盖,从而避免了因分散布置导致的检修不便问题以及因抛锚或重物坠海而破坏生产设施及其配套系统的问题。将生产设施集中在海底泥面以下进行防护,有效解决了传统海底泥面之上生产设施影响海洋通航的技术难点,对海洋通航区域提供了有效吃水深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圆筒、支撑基座、安装底架及顶盖,在所述钢圆筒的内壁靠上的位置间隔均布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槽,在导向槽的下部设有支撑基座,在支撑基座之上安装有安装底架,安装底架通过其架体上设置的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在钢圆筒的顶部安装有顶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圆筒由上下设置的两节筒体焊接而成,上部的筒体形成设施保护部分,下部的筒体形成泥下固定部分,所述泥下固定部分的筒体壁厚小于设施保护部分的筒体壁厚,所述的导向槽设置在设施保护部的筒体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钢圆筒外表面上间隔均布有竖向肋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底架为由若干型钢横纵交错焊接而成,在与导向槽相对应的型钢端部焊接有t形的导向块,该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导向槽的上方设有导向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圆筒的上方设有一圈顶盖支撑台,在顶盖支撑台之上的筒壁上设有凸螺纹,所述的顶盖与钢圆筒螺纹连接,顶盖的下端部对接在顶盖支撑台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底泥面分散生产设施的集中保护装置,包括钢圆筒、支撑基座、安装底架及顶盖,在所述钢圆筒的内壁靠上的位置间隔均布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槽,在导向槽的下部设有支撑基座,在支撑基座之上安装有安装底架,安装底架通过其架体上设置的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在钢圆筒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海底泥面生产设施影响海洋通航的技术难点,对海洋通航区域提供了有效吃水深度;消除了分散布置检修不便或因抛锚或重物坠海而破坏生产设施及其配套系统的重大危险源;解决了海底泥沙冲蚀影响设施的运营寿命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窦艳军,苏义如,杨雨筱,杨合林,孙培芪,王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