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3049发布日期:2023-12-30 07:0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矿用喷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


背景技术:

1、目前,混凝土喷射机是应用于交通隧道、地下工程、水电工程、煤矿巷道、建筑基坑、道路护坡等工程施工中的锚喷支护设备;而湿式混凝土喷射机以其机旁粉尘少、对工作环境污染小,喷射混凝土品质稳定等先进特性,在许多工程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结构不紧凑,体积较大,不适宜在狭窄的工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面一侧对称架设有胶轮,其另一侧对称架设有万向轮,所述机架的顶面上架设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顶口上架设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内轴向转动架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筒的顶口上架设有上料组件,所述搅拌筒的底面沿其竖直中轴线对称开设有卸料口,两个所述卸料口通过设置于所述搅拌筒底面的放料机构实现同步开合;所述接料槽的内底面上轴向转动架设有螺旋输出机构,所述螺旋输出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有喷浆组件。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轴向转动架设于所述搅拌筒端面上的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上轴向可拆卸地套接有犁刀式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筒一端面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搅拌主轴的端部轴向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料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搅拌筒顶口的上料斗,所述上料斗内横向开设有钢格栅;所述钢格栅由矩形结构的外框以及等间距横向架设于所述外框内端面上的挡条;所述外框的中部沿其短边方向垂直连接有齿板,且所述齿板的顶面端部对称设置有斜边部。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筒的纵截面为c形结构,所述搅拌筒的端面分别对称设置有支腿,四个所述支腿分别通过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料槽四角处的支架固定支撑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料机构包括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筒底面的限位托杆,所述限位托杆纵截面为倒t形结构,且其位于两个所述卸料口的中间位置;所述限位托杆上轴向间隙套接配合有转筒,所述转筒上部轴向固定穿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顶面分别水平固定连接有出料闸门,所述出料闸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卸料口封接;所述转筒下部固定连接有z形结构的出料手柄。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输出机构包括轴向转动架设于所述接料槽端面上的螺旋送料轴,所述接料槽背离所述喷浆组件一侧的端面外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轴向连接有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连接轴套与对应的所述螺旋送料轴的端部轴向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螺旋送料轴另一端部通过联轴节轴向可拆卸地连接有螺旋输送轴,所述螺旋输送轴轴向穿入垂直安装于对应所述接料槽外端面底部的挤压管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浆组件包括与所述挤压管外端口轴向连接的喷浆软管,所述喷浆软管与所述挤压管结合处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喷浆软管的自由端轴向连接有喷枪,所述喷枪朝向所述喷浆软管一侧的端部上径向连通设置有进风管。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管通过设置于所述接料槽端面上的悬撑组件支撑连接;所述悬撑组件包括径向对称设置于所述挤压管两侧的直撑杆,且所述直撑杆与对应的所述接料槽的端面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直撑杆的外端部与轴向设置于所述挤压管外端口上的法兰盘横向穿接,所述直撑杆的外端部与对应的所述接料槽的端面之间通过斜拉杆连接,两个所述直撑杆的外端部上纵向跨接有倒u形结构的牵引拉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筒上轴向间隙穿设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接料槽顶口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梁的顶面与所述连杆底面滑动贴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搅拌筒与搅拌机构相配合实现浆料的搅拌;搅拌筒上设置的上料组件便于原料的投放;搅拌筒下方设置的接料槽与螺旋输出机构相配合实现对拌合好的浆料的集成供料,从而使得喷浆组件出浆连续,压力稳定;人机设计,机架下面设置的胶轮与万向轮想配合,移动轻巧;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预混料搅拌制浆、输出、喷涂,各部上下设计,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适宜在狭窄的工况下使用,多种功能组合,实现自动化,提高效率、减少用人,满足于煤矿井下使用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底面一侧对称架设有胶轮(11),其另一侧对称架设有万向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面上架设有接料槽(2),所述接料槽(2)的顶口上架设有搅拌筒(3),所述搅拌筒(3)内轴向转动架设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筒(3)的顶口上架设有上料组件(5),所述搅拌筒(3)的底面沿其竖直中轴线对称开设有卸料口(32),两个所述卸料口(32)通过设置于所述搅拌筒(3)底面的放料机构(6)实现同步开合;所述接料槽(2)的内底面上轴向转动架设有螺旋输出机构(7),所述螺旋输出机构(7)的出料端连接有喷浆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轴向转动架设于所述搅拌筒(3)端面上的搅拌主轴(41),所述搅拌主轴(41)上轴向可拆卸地套接有犁刀式搅拌叶片(42),所述搅拌筒(3)一端面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44),所述第一电机(4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减速机(43),所述第一减速机(43)的动力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搅拌主轴(41)的端部轴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上料组件(5)包括架设于所述搅拌筒(3)顶口的上料斗(51),所述上料斗(51)内横向开设有钢格栅(52);所述钢格栅(52)由矩形结构的外框(521)以及等间距横向架设于所述外框(521)内端面上的挡条(522);所述外框(521)的中部沿其短边方向垂直连接有齿板(53),且所述齿板(53)的顶面端部对称设置有斜边部(5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3)的纵截面为c形结构,所述搅拌筒(3)的端面分别对称设置有支腿(31),四个所述支腿(31)分别通过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料槽(2)四角处的支架(21)固定支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6)包括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筒(3)底面的限位托杆(61),所述限位托杆(61)纵截面为倒t形结构,且其位于两个所述卸料口(32)的中间位置;所述限位托杆(61)上轴向间隙套接配合有转筒(611),所述转筒(611)上部轴向固定穿接有连杆(621),所述连杆(621)的端部顶面分别水平固定连接有出料闸门(62),所述出料闸门(6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卸料口(32)封接;所述转筒(611)下部固定连接有z形结构的出料手柄(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出机构(7)包括轴向转动架设于所述接料槽(2)端面上的螺旋送料轴(71),所述接料槽(2)背离所述喷浆组件(8)一侧的端面外侧设置有第二电机(73),所述第二电机(73)的动力输出端轴向连接有第二减速机(72),所述第二减速机(7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连接轴套(711)与对应的所述螺旋送料轴(71)的端部轴向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螺旋送料轴(71)另一端部通过联轴节(712)轴向可拆卸地连接有螺旋输送轴(75),所述螺旋输送轴(75)轴向穿入垂直安装于对应所述接料槽(2)外端面底部的挤压管(7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浆组件(8)包括与所述挤压管(74)外端口轴向连接的喷浆软管(81),所述喷浆软管(81)与所述挤压管(74)结合处设置有压力表(811),所述喷浆软管(81)的自由端轴向连接有喷枪(82),所述喷枪(82)朝向所述喷浆软管(81)一侧的端部上径向连通设置有进风管(8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管(74)通过设置于所述接料槽(2)端面上的悬撑组件(9)支撑连接;所述悬撑组件(9)包括径向对称设置于所述挤压管(74)两侧的直撑杆(91),且所述直撑杆(91)与对应的所述接料槽(2)的端面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直撑杆(91)的外端部与轴向设置于所述挤压管(74)外端口上的法兰盘(92)横向穿接,所述直撑杆(91)的外端部与对应的所述接料槽(2)的端面之间通过斜拉杆(93)连接,两个所述直撑杆(91)的外端部上纵向跨接有倒u形结构的牵引拉杆(9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611)上轴向间隙穿设有支撑横梁(64),所述支撑横梁(64)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接料槽(2)顶口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梁(64)的顶面与所述连杆(621)底面滑动贴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面上架设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顶口上架设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内轴向转动架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筒的顶口上架设有上料组件,所述搅拌筒的底面沿其竖直中轴线对称开设有卸料口,两个所述卸料口通过设置于所述搅拌筒底面的放料机构实现同步开合;所述接料槽的内底面上轴向转动架设有螺旋输出机构,所述螺旋输出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有喷浆组件。本技术可实现预混料搅拌制浆、输出、喷涂,各部上下设计,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适宜在狭窄的工况下使用,多种功能组合,实现自动化,提高效率、减少用人,满足于煤矿井下使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葛新伟,史志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