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综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1738发布日期:2023-10-21 21:0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综掘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巷道临时支护,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综掘机。


背景技术:

1、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区域狭窄,掘进工作面迎头作业人员较为集中,受断层等地质构造、煤体节理发育、煤体松软等因素影响较为严重,发生煤壁片帮、漏顶伤人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在临时支护、永久支护时发生事故的风险最高,掘进工作面冒顶、片帮伤人事故时有发生。

2、随着掘进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综掘机机载式超前支护的使用,对保障掘进工作面的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启到较为明显作用,掘进工作面的煤壁片帮伤人、冒顶等事故下降较为明显,大面积冒顶伤亡事故基本杜绝。

3、现有的综掘机机载式液压超前支护装置的支护面多为平面结构,当巷道为拱形结构时,现无法对拱形巷道两帮肩窝的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综掘机,以解决现有的综掘机机载式超前支护装置无法满足拱形巷道支护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具有支撑台面,支撑台面具有调节形成平面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弯折形成拱形面的第二状态;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升降组件具有上升至使支撑台面与巷道顶壁贴合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具有下降至使支撑台面与巷道顶壁脱离的第二工作位置。

3、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护板,多个支护板依次连接形成支撑台面,相邻的两个支护板之间的夹角可调地设置。

4、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护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180°。

5、进一步地,多个支护板中的至少部分支护板为中空框架结构。

6、进一步地,多个支护板划分为三个支护模块,三个支护模块包括:第一支护模块;第二支护模块,第二支护模块与第一支护模块的第一侧面连接;第三支护模块,第三支护模块与第一支护模块的第二侧面连接,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其中,组成第二支护模块和第三支护模块的支护板为中空框架结构。

7、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护板之间通过阻尼销轴或者螺钉进行连接。

8、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护板之间通过阻尼销轴进行连接,阻尼销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支护板之间。

9、进一步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液压缸,液压缸与支撑组件的相对位置可调地连接。

10、进一步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长条孔,支撑组件通过长条孔与液压缸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综掘机,包括超前支护装置,超前支护装置为上述的超前支护装置。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升降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升降组件驱动支撑组件的支撑台面与巷道顶壁贴合或分离,以对巷道顶壁进行支护,其中,支撑台面可调节成平面和拱形面,以适应巷道顶壁的形状。上述的超前支护装置通过调节支撑组件的状态,以满足平面结构和拱形结构的支撑,提升超前支护装置的支撑兼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多个支护板(11),多个所述支护板(11)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支撑台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11)之间的夹角可调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11)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护板(11)中的至少部分所述支护板(11)为中空框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护板(11)划分为三个支护模块,三个所述支护模块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11)之间通过阻尼销轴或者螺钉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11)之间通过所述阻尼销轴进行连接,所述阻尼销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液压缸(21),所述液压缸(21)与所述支撑组件(10)的相对位置可调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上设置有长条孔,所述支撑组件(10)通过所述长条孔与所述液压缸(21)连接。

10.一种综掘机,包括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支护装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前支护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综掘机,超前支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具有支撑台面,支撑台面具有调节形成平面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弯折形成拱形面的第二状态;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升降组件具有上升至使支撑台面与巷道顶壁贴合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具有下降至使支撑台面与巷道顶壁脱离的第二工作位置。本技术中,升降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升降组件驱动支撑组件的支撑台面与巷道顶壁贴合或分离,以对巷道顶壁进行支护,其中,支撑台面可调节成平面和拱形面,以适应巷道顶壁的形状。上述的超前支护装置通过调节支撑组件的状态,以满足平面结构和拱形结构的支撑,提升超前支护装置的支撑兼容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波,肖书嵩,李宁,李瑞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