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0936发布日期:2023-10-06 15:5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下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人口规模大的超大型城市,地铁运营里程长,覆盖面广且有多条规划线路待施工,同时,由于交通、商业等的需要,地下通道结构、隧道等也普遍应用。受线路选址及地上空间等因素限制,实践中存在地道结构上跨既有或规划地铁线路的情况,此时如何降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保障地道结构和地铁线路的施工和运营安全尤为重要。

2、地道结构埋置于深度大的地下,受地下水压力影响,有向上浮起趋势,且地下结构埋深越大,由地下水产生的浮力越高。地下水压力对地下结构的作用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1.底板隆起、渗水直至破坏;2.地下结构整体的不均匀浮起,会引起梁柱节点开裂、底板开裂以及建筑物的倾斜。

3、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通过合理优化结构受力,实现既降低地道结构对地铁线路影响,又增加自身抗浮能力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包括构筑在地基内且位于地铁车站暗挖保护区上方的地道主体,所述地道主体由地道底板、地道顶板以及左、右地道侧墙围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若干辅助受力桩基,所述若干辅助受力桩基设置在地基内且位于所述地道主体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地铁车站暗挖保护区的两侧,每一辅助受力桩基的上端与所述地道主体的地道底板固接。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地道主体的延伸方向与地铁线路的延伸方向垂直。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地道主体通过现浇钢筋混凝土制备而成。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地道主体的地道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辅助受力桩基的桩顶内埋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受力主筋,每一受力主筋延伸入所述地道底板内并通过箍筋与所述地道底板的底板钢筋进行固定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箍筋采用双面焊方式与所述地道底板的底板钢筋进行焊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地道底板的底面处与每一辅助受力桩基的桩顶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承载钢筋网。

11、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辅助受力桩基,优化结构受力,达到既降低地道结构对地铁线路影响,又增加自身抗浮能力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包括构筑在地基内且位于地铁车站暗挖保护区上方的地道主体,所述地道主体由地道底板、地道顶板以及左、右地道侧墙围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主体的延伸方向与地铁线路的延伸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主体通过现浇钢筋混凝土制备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道主体的地道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辅助受力桩基的桩顶内埋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受力主筋,每一受力主筋延伸入所述地道底板内并通过箍筋与所述地道底板的底板钢筋进行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采用双面焊方式与所述地道底板的底板钢筋进行焊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道底板的底面处与每一辅助受力桩基的桩顶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承载钢筋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上跨地铁线路的地道结构,包括构筑在地基内且位于地铁车站暗挖保护区上方的地道主体,所述地道主体由地道底板、地道顶板以及左、右地道侧墙围合而成;还包括:若干辅助受力桩基,所述若干辅助受力桩基设置在地基内且位于所述地道主体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地铁车站暗挖保护区的两侧,每一辅助受力桩基的上端与所述地道主体的地道底板固接。本技术通过引入辅助受力桩基,优化结构受力,达到既降低地道结构对地铁线路影响,又增加自身抗浮能力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胜,许艳林,黄超,甄先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