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0949发布日期:2023-10-06 07:1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铁土建工程,具体为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地铁线路经常在建构筑物密集的城区敷设,盾构隧道侧穿施工将引起建构筑物基础差异沉降,严重时会引起建筑物倾斜、开裂,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素混凝土灌注桩或微型注浆钢管桩作为隔离桩,其中素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设备大,适用于施工场地宽裕的工程,其原理是利用混凝土桩较大的刚度,起到隔断地层位移的作用;微型注浆钢管桩设备小,适用于施工场地有限的情况,其原理是利用钢管桩及桩周注浆体,达到隔断地层的目的,其隔离效果相对灌注桩较弱。

2、现有的技术中,微型注浆钢管桩在砂层等渗透性强的地层效果较好,但淤泥类软土地层孔隙小,劈裂注浆效果差,实际工程中难以形成设计预期的完整的注浆体,桩体间没有连成整体,且淤泥类软土地层也无法形成土拱效应,从而隔离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起到有效隔断地层位移的作用。

3、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隔离结构施工难度大,桩体未形成整体,隔离效果较差,无法阻断地层位移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包括建筑主体、旋喷桩和钢管隔离桩:

3、所述建筑主体下方设置有软土层,且软土层下方设置有稳定土层,所述建筑主体下端连接有建筑基础,且建筑基础下方贯穿至软土层内部;

4、所述建筑主体右侧设置有盾构隧道管片,且盾构隧道管片左侧设置有旋喷桩;

5、所述旋喷桩与盾构隧道管片中部设置有钢管隔离桩;且钢管隔离桩上端水平设置有冠梁。

6、优选的,所述旋喷桩阵列分布有两组,且两组旋喷桩呈交错咬合结构设计;

7、所述旋喷桩上端高于盾构隧道管片顶端水平面,且旋喷桩下端低于盾构隧道管片底端水平面。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排咬合构成的旋喷桩能够构成旋喷桩隔离墙,且旋喷桩上下两端均大于盾构隧道管片,能够完全覆盖隧道施工的影响范围。

9、优选的,所述钢管隔离桩呈等距阵列分布,且钢管隔离桩下端延伸至稳定土层内部,并且钢管隔离桩顶端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冠梁下端开设有卡合槽,且卡合槽与加固板卡合连接;

10、所述冠梁内部上端面贯穿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下端贯穿至卡合槽内部与加固板螺纹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阵列设置多种与旋喷桩贴合的钢管隔离桩,能够提高隔离结构的稳定性,并与钢管隔离桩上端连接冠梁,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12、优选的,所述钢管隔离桩内部轴承连接有螺纹丝杆,且螺纹丝杆上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冠梁内部贯穿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上端开设有调节槽,并且调节槽呈六边形结构设计;

13、所述传动杆下端呈方形结构设计,且传动杆底端贯穿至卡合槽内部与连接杆卡合连接。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杆下端与连接杆的配合,在冠梁与钢管隔离桩连接后,旋转传动杆能够带动连接杆和螺纹丝杆的旋转。

15、优选的,所述钢管隔离桩下端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卡合连接有加固支架,所述螺纹丝杆下端螺纹连接有活动管,且活动管下端与加固支架轴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丝杆的旋转能够带动活动管的垂直活动,同时改变加固支架的位置。

17、优选的,所述钢管隔离桩底端内部轴连接有连杆,所述加固支架内侧端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有连接座,所述限位杆与连接座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座内侧端与连杆末端轴连接构成旋转结构。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杆的设置能够对加固支架进行活动范围限位,当活动管向下移动带动加固支架向外展开,进而提高钢管隔离桩的稳定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

20、1、该隔离结构通过钢管隔离桩和旋喷桩构成的隔离墙组合而成,可用于施工场地小、地层渗透性差、无法形成完成注浆体的淤泥类软土地层中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进行隔断,并通过加固结构增强钢管隔离桩的整体稳定性,并借助其自身刚度配合隔离桩隔断地层的位移;

21、2、在盾构掘进施工时,地层自隧道外侧向隧道方向发生位移,首先通过旋喷桩构成的隔离墙将大部分侧压力传递至钢管隔离桩,因钢管隔离桩下端嵌入下方稳定土层,具有较高和稳定性和结构刚度,能够有效地对侧压力进行阻挡,从而实现隔断地层位移的效果,对被盾构侧穿的建筑物进行较好的隔离保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包括建筑主体(1)、旋喷桩(6)和钢管隔离桩(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6)阵列分布有两组,且两组旋喷桩(6)呈交错咬合结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隔离桩(7)呈等距阵列分布,且钢管隔离桩(7)下端延伸至稳定土层(3)内部,并且钢管隔离桩(7)顶端连接有加固板(9),所述冠梁(8)下端开设有卡合槽(10),且卡合槽(10)与加固板(9)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隔离桩(7)内部轴承连接有螺纹丝杆(12),且螺纹丝杆(12)上端固定有连接杆(13),所述冠梁(8)内部贯穿有传动杆(14),且传动杆(14)上端开设有调节槽(15),并且调节槽(15)呈六边形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隔离桩(7)下端开设有安装槽(16),且安装槽(16)内部卡合连接有加固支架(17),所述螺纹丝杆(12)下端螺纹连接有活动管(18),且活动管(18)下端与加固支架(17)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隔离桩(7)底端内部轴连接有连杆(19),所述加固支架(17)内侧端连接有限位杆(20),且限位杆(20)贯穿有连接座(21),所述限位杆(20)与连接座(21)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座(21)内侧端与连杆(19)末端轴连接构成旋转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包括建筑主体、旋喷桩和钢管隔离桩,所述建筑主体下方设置有软土层,且软土层下方设置有稳定土层,所述建筑主体下端连接有建筑基础,且建筑基础下方贯穿至软土层内部,所述建筑主体右侧设置有盾构隧道管片,且盾构隧道管片左侧设置有旋喷桩,所述旋喷桩与盾构隧道管片中部设置有钢管隔离桩。该用于软土盾构隧道的隔离结构;通过钢管隔离桩和旋喷桩构成的隔离墙组合而成,可用于施工场地小、地层渗透性差、无法形成完成注浆体的淤泥类软土地层中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进行隔断,并通过加固结构增强钢管隔离桩的整体稳定性,并借助其自身刚度配合隔离桩隔断地层的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陈相宇,黄志广,邓嘉宁,魏贤坤,卢嘉伟,陈志健,柯书梅,于清平,伍伟林,丁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