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6014发布日期:2023-11-17 20:3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


背景技术:

1、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一种地下建筑物,隧道可以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地下隧道等。在隧道开挖后,部分区域的临空岩体积聚的应变能突然而猛烈地全部释放,致使岩体发生像爆炸一样的脆性断裂,此过程称为岩爆。岩爆发生后,可以通过喷水法(也即朝围岩喷水)来降低隧道围岩的强度以及脆性,以促进围岩软化,从而减缓次生岩爆的程度。

2、目前,通常是施工人员人工实施上述喷水法,也即施工人员需穿戴雨衣并手持喷水枪来朝岩爆后的隧道壁喷淋洒水。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对岩面进行喷水的装置,借助此类装置,可以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量以及工作负担。

3、然而,现有技术中,不管是人工朝围岩喷水,还是借助装置来朝围岩喷水,均不能有效地对岩面滴落的水进行收集。由于水具有重力,所以水被喷至围岩上之后,部分水将会从围岩岩面滴落至隧道内的地面上,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包括:

3、车架,安装有行走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滚动的驱动系统;

4、水箱,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水箱内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通水管;

5、接水槽,通过支撑管撑立在所述水箱的上方,所述支撑管的上部管壁开设有过孔,所述通水管穿设于所述支撑管,并且所述通水管的一端自所述过孔穿出,所述接水槽的槽壁开设有两个正对的圆通孔;

6、圆轴,转动插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圆通孔中,所述接水槽的底壁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与所述圆轴通过传动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圆轴转动;

7、管接头,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圆通孔,所述管接头与所述通水管相连通;

8、喷水管,沿轴向设有多个喷头,所述喷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圆轴固定连接,所述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管接头,并经所述管接头与所述通水管相连。

9、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接水槽的槽底还开设有回水孔;

10、所述接水槽和所述水箱之间还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孔通过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水箱相连通。

1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回水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回水管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回水管与四个所述回水孔一一对应;

12、所述支撑管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水箱的顶壁中心位置,所述支撑管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接水槽的底壁中心位置,四根所述回水管环绕所述支撑管均匀分布。

13、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管接头包括:

14、圆管,一端设置有连接嘴;

15、圆环片,套接在所述圆管外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圆环片的数量为两片,两片所述圆环片之间形成间隙;

16、所述圆管插装在另一个所述圆通孔中,所述接水槽的槽壁卡在所述间隙内,位于所述接水槽外的圆环片通过锁紧件锁紧在所述接水槽的槽壁上;

17、所述连接嘴位于所述接水槽外,所述通水管连接于所述连接嘴;

18、所述喷水管的另一端转动插装在所述圆管中。

19、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水管的外壁和所述圆管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2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件为螺栓,位于所述接水槽外的圆环片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接水槽的槽壁栓接。

2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圆轴的一端端面开设有插孔,所述喷水管的一端插装在所述插孔中并通过焊接固定。

2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23、主动齿轮,所述电动机的转轴同轴连接有转动支撑轴,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所述转动支撑轴;

24、从动齿轮,安装于所述圆轴,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2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接水槽的外壁还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在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外,所述防护罩开设有圆形孔,所述转动支撑轴转动插装于所述圆形孔。

2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

27、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系统、所述水泵以及所述电动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集成有信号接收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与遥控器通讯连接,以远程控制所述驱动系统、所述水泵以及所述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28、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包括车架、水箱、接水槽、圆轴、管接头以及喷水管,车架安装有行走轮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滚动的驱动系统,以便驱动整个喷水装置在隧道内行进,水箱安装在车架上,水箱内安装有水泵,水泵连接通水管,接水槽通过支撑管撑立在水箱的上方,支撑管的上部管壁开设有过孔,通水管穿设于支撑管,通水管的一端自过孔穿出,接水槽的槽壁开设有两个正对的圆通孔,圆轴转动插装在其中一个圆通孔中,接水槽的底壁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转轴与圆轴通过传动组件相连,以驱动圆轴转动,管接头安装于另一个圆通孔,管接头与通水管相连通,喷水管沿轴向设有多个喷头,喷水管的一端与圆轴固定连接,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管接头,并经管接头与通水管相连。

30、通过上述结构,借助行走轮和驱动系统,以便施工人员在隧道内移动该喷水装置,借助水泵和通水管,将水箱内的水抽至上述喷水管并经喷水管上的喷头喷至隧道围岩,从而降低围岩强度,降低围岩岩爆后发生二次岩爆或者多次岩爆的几率,借助上述圆轴、管接头以及电动机,使得喷水管喷水的过程中可以来回转动,以朝弧形的围岩进行喷水,借助上述接水槽,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水装置能够借助从围岩滴落的水,以对从围岩滴落的水进行收集,以备后续重复使用。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在水箱内注满水,随后将整个喷水装置移动至需要喷水的围岩区段下方,随后开启水泵以及电动机,并利用驱动系统驱动行走轮转动,从而使得该喷水装置能够在隧道内移动并朝围岩进行喷水,喷至围岩的水的一部分被围岩吸收,另一部分则在重力作用下而掉落至接水槽中进行收集,后续则可以继续使用接水槽中的水来对围岩进行喷水。

31、本实施例提供的喷水装置能够对岩爆后的随后岩面(也即上述围岩)进行洒水,并且其能够收集从岩面滴落的水,以备后续使用,从而节约用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岩爆后朝隧道岩面洒水的喷水装置,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喷水装置包括车架,安装有行走轮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滚动的驱动系统;水箱,安装在车架上并安装有水泵,水泵连接通水管;接水槽,通过支撑管撑立在水箱的上方,支撑管的管壁开设有过孔,通水管穿设于支撑管,通水管的一端自过孔穿出,接水槽的槽壁开设有两个正对的圆通孔;圆轴,转动插装在其中一个圆通孔中,接水槽的底壁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转轴与圆轴通过传动组件相连,以驱动圆轴转动;管接头,安装于另一个圆通孔,管接头与通水管相连通;喷水管,沿轴向设有多个喷头,喷水管的一端与圆轴固定连接,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管接头,并经管接头与通水管相连。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马甫兵,张玲,李瑞斌,李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