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式盘根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6522发布日期:2024-01-06 23:0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自封式盘根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油井采油设备部件,具体为自封式盘根盒。


背景技术:

1、盘根盒,用于密封油管与光杆环形空间的井口动密封装置,密封效果好,耐高压。

2、如申请号为“201320013334.3”所公开的“一种自封式盘根盒”。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密封结构,具有自封功能,能够在更换盘根时无需放压,并能实现长期重复使用,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杜绝环境污染及油气损失的有益效果。

3、上述盘根盒在更换盘根时,需要直接移动盘根盒以及设置在盘根盒内部的部件,盘根盒其体型较大且较重,在移动过程中,需要额外的机械去移动,盘根盒,且盘根盒移动距离较短,操作不便,为此提出了一种自封式盘根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封式盘根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封式盘根盒,包括:

3、通管;

4、光杆,外壁和通管的内壁滑动连接;

5、一号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通管的内部;

6、移动环,固定安装在所述一号弹簧上;

7、一号盘根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环上,顶端和所述通管的内壁固定,其内壁和所述光杆的外壁相接触;

8、导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环上;

9、二号盘根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环上,顶端和所述通管的内壁固定,其外壁和所述通管的内壁相接触;

10、三号盘根组件,底端和所述导杆的顶端相接触,其内壁和所述光杆的外壁相接触,其内壁和通管的内壁相接触;

11、二号弹簧,底端和所述三号盘根组件的顶端相接触;

12、密封盖,固定安装在所述通管上,底端和所述二号弹簧的顶端相接触。

13、优选的,所述一号盘根组件包括:

14、盘根本体;

15、连接板,分别和所述盘根本体的两端固定。

16、优选的,所述二号盘根组件和三号盘根组件与一号盘根组件结构相同。

17、优选的,所述通管的内部开设有圆孔,导杆的外壁通过圆孔和通管滑动连接。

18、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顶端安装有螺栓螺母,密封盖通过螺栓螺母和通管固定。

19、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底端开设有通孔,光杆的顶端通过通孔贯穿密封盖的底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该自封式盘根盒,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该结构同样采用两级密封,但在更换过程中,移动密封盖、二号弹簧和旧的三号盘根组件,再将新的三号盘根组件、二号弹簧和密封盖安装在盘根盒,在安装过程中,无需额外操作,便可实现该盘根盒的自封,操作简单,无需额外机械去操作,保证了该装置的便捷性。

22、同时,通过一号盘根组件、二号盘根组件和移动环的设置,能够保证在更换三号盘根组件时,一号盘根组件使得一号盘根组件和光杆接触处密封,二号盘根组件使得二号盘根组件和通管接触处密封,从而完成对该盘根盒的再次密封,从而保证在更换三号盘根组件时,不会出现漏压的情况。



技术特征:

1.自封式盘根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式盘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盘根组件(5)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式盘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盘根组件(7)和三号盘根组件(8)与一号盘根组件(5)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式盘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1)的内部开设有圆孔,导杆(6)的外壁通过圆孔和通管(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式盘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0)的顶端安装有螺栓螺母,密封盖(10)通过螺栓螺母和通管(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式盘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0)的底端开设有通孔,光杆(2)的顶端通过通孔贯穿密封盖(10)的底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自封式盘根盒,涉及油井采油设备部件技术领域。包括:通管,光杆,外壁和通管的内壁滑动连接,一号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通管的内部,移动环,固定安装在所述一号弹簧上,一号盘根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环上,顶端和所述通管的内壁固定,其内壁和所述光杆的外壁相接触,导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环上,二号盘根组件。本技术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该结构同样采用两级密封,但在更换过程中,移动密封盖、二号弹簧和旧的三号盘根组件,再将新的三号盘根组件、二号弹簧和密封盖安装在盘根盒,在安装过程中,无需额外操作,便可实现该盘根盒的自封,操作简单,无需额外机械去操作,保证了该装置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铁龙,马喜林,晏雄涛,侯辉,马金西,袁德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汉油田兴亚工矿配件潜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