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4792发布日期:2024-02-02 20:4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具体为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1、台阶法是隧道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隧道在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拱架经常会因下台阶开挖而处于悬空状态,从而造成隧道发生较大沉降。特别是对于软岩隧道,围岩自稳性差。当下台阶一次开挖距离过大或支护不及时,势必会造成隧道产生大的沉降变形,从而造成隧道发生侵限或其他灾害。

2、目前,主要是通过减小下台阶的开挖尺寸、及时支护来解决这类问题。但减小下台阶开挖尺寸会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支护封闭成环,从而影响隧道安全和工期。正常情况下,尽管对隧道下台阶及时支护,往往也要经历数小时才能形成,这在软岩隧道中会使得隧道发生较大沉降变形。此外,隧道有时会因停电或其他意外情况造成下台阶支护不能及时形成,使得隧道上台阶拱架长期处于悬空状态,从而触发隧道产生大变形。因此,针对隧道台阶法施工中的上台阶拱架悬空问题亟需被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该装置能有效避免隧道因上台阶拱架悬空而产生的较大变形问题,并且该装置能循环使用,拆卸方便,节约环保,成本低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上台阶工字钢、下台阶工字钢、锚杆、带螺丝扣的钢筋和连接工字钢,所述上台阶工字钢与下台阶工字钢之间通过上下台阶连接板连接,连接工字钢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普通连接钢板,上台阶工字钢上连接有t形连接钢板,普通连接钢板与t形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工字钢的中部适当位置开有一个孔洞,孔洞大小能满足锚杆穿过,带螺丝扣的钢筋的一端穿过连接工字钢的孔洞与锚杆一端拧紧,带螺丝扣的钢筋的另一端通过螺母与连接工字钢拧紧。

3、进一步的,t形连接钢板通过焊接与上台阶工字钢连接。

4、进一步的,上台阶工字钢与下台阶工字钢安装完成后外周喷射混凝土,该t形连接钢板伸出喷射混凝土面,且t形连接钢板的焊接位置高于上下台阶连接板连接处40-70cm。

5、进一步的,普通连接钢板的四角与t形连接钢板的四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1、本装置通过连接工字钢与已有支护和锚杆连接,使正施工下台阶的上台阶支护不会发生较大沉降,解决上台阶拱架悬空问题。

8、2、本装置通过螺栓连接,拆卸方便,可不断循环使用,节约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上台阶工字钢(1)、下台阶工字钢(2)、锚杆(6)、带螺丝扣的钢筋(11)和连接工字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台阶工字钢(1)与下台阶工字钢(2)之间通过上下台阶连接板(8)连接,连接工字钢(3)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普通连接钢板(4),上台阶工字钢(1)上连接有t形连接钢板(10),普通连接钢板(4)与t形连接钢板(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工字钢(3)的中部适当位置开有一个孔洞,孔洞大小能满足锚杆(6)穿过,带螺丝扣的钢筋(11)的一端穿过连接工字钢(3)的孔洞与锚杆(6)一端拧紧,带螺丝扣的钢筋(11)的另一端通过螺母(7)与连接工字钢(3)拧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t形连接钢板(10)通过焊接与上台阶工字钢(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台阶工字钢(1)与下台阶工字钢(2)安装完成后外周喷射混凝土(9),该t形连接钢板(10)伸出喷射混凝土面,且t形连接钢板(10)的焊接位置高于上下台阶连接板(8)连接处40-7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普通连接钢板(4)的四角与t形连接钢板(10)的四角之间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拱架悬空的可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上台阶工字钢、下台阶工字钢、锚杆、带螺丝扣的钢筋和连接工字钢,所述上台阶工字钢与下台阶工字钢之间通过上下台阶连接板连接,连接工字钢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普通连接钢板,上台阶工字钢上连接有T形连接钢板,普通连接钢板与T形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工字钢的中部适当位置开有一个孔洞,孔洞大小能满足锚杆穿过,带螺丝扣的钢筋的一端穿过连接工字钢的孔洞与锚杆一端拧紧,带螺丝扣的钢筋的另一端通过螺母与连接工字钢拧紧;该装置能有效避免隧道因上台阶拱架悬空而产生的较大变形问题,并且该装置能循环使用,拆卸方便,节约环保,成本低廉。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亮,孙志远,邓锋,张永辉,王永亮,吴长于,陈光兴,党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