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3166发布日期:2023-12-29 19:3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具体为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及强度的不断增加,矿山压力显现不断加剧,深部软岩、强动压、超千米深井等复杂条件巷道变形剧烈,表现为四周来压的整体缩近大变形,严重制约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深部复杂条件矿井亟需破解此类难题。

2、例如授权公告号cn218991648u,一种深部巷道锚注充支护结构,上述文件通过对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全锚提高锚固力形成锚固部,且对破碎围岩进行注浆改性,提高注浆浆液扩散范围,提升围岩强度和完整性,形成注浆改性部,与充填袋在巷道围岩表面形成的网后充填部共同支护巷道,大大减少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之间未支护位置的鼓包,形成三种内外协同的承载结构,抵抗复杂条件巷道围岩大变形,然而上述文件通过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的内端均锚固在巷道围岩内,其外端将金属网和充填袋锚固在巷道内壁上,从而实现对金属网和充填袋固定在巷道内部的,由于用于固定金属网和填充袋的注浆锚索结构较为单一,使得在与巷道支撑过程中接触面积较小,导致注浆锚索对金属网和填充袋的支撑效果较差,从而使得锚注充支护结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与煤岩体的接触面接较小导致煤锚注充支护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包括锚注充支护结构主体、注浆锚索和注浆锚杆,所述注浆锚索的外侧设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注浆锚索固定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固定相连,所述滑块的两侧与多个连接块固定相连,两侧所述连接块的中部通过销轴与连杆转动相连,所述连杆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支撑杆转动相连。

4、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外壁与注浆锚索滑动相连,所述滑块的底端与套块固定相连。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内侧通过销轴与支撑块转动相连。

6、优选的,所述注浆锚索的外端均与多个支撑块固定相连。

7、优选的,所述锚注充支护结构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

8、优选的,所述锚注充支护结构主体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填充袋和金属网。

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向下移动套块,套块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横杆向下房转动,使得多个横杆回收,同时滑块带动弹簧形变,然后将注浆锚索和注浆锚杆固定在煤岩体巷道随后松开套块,弹簧的弹力带动横杆复位,将将横杆进行固定,通过多个横杆增大了锚注充支护结构与煤岩体巷道接触面接,从而提高了锚注充支护结构的支撑效果,提高了锚注充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包括锚注充支护结构主体(1)、注浆锚索(6)和注浆锚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索(6)的外侧设有辅助结构(4),所述辅助结构(4)包括弹簧(4a1),所述弹簧(4a1)的一端与注浆锚索(6)固定相连,所述弹簧(4a1)的另一端与滑块(4a2)固定相连,所述滑块(4a2)的两侧与多个连接块(4a5)固定相连,两侧所述连接块(4a5)的中部通过销轴与连杆(4a3)转动相连,所述连杆(4a3)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支撑杆(4a4)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a2)的外壁与注浆锚索(6)滑动相连,所述滑块(4a2)的底端与套块(8)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a4)的内侧通过销轴与支撑块(7)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索(6)的外端均与多个支撑块(7)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注充支护结构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注浆锚杆(5)和注浆锚索(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注充支护结构主体(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填充袋(3)和金属网(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充支护结构,包括锚注充支护结构主体、注浆锚索和注浆锚杆,所述注浆锚索的外侧设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注浆锚索固定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固定相连。通过向下移动套块,套块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横杆向下房转动,使得多个横杆回收,同时滑块带动弹簧形变,然后将注浆锚索和注浆锚杆固定在煤岩体巷道随后松开套块,弹簧的弹力带动横杆复位,将将横杆进行固定,通过多个横杆增大了锚注充支护结构与煤岩体巷道接触面接,从而提高了锚注充支护结构的支撑效果,提高了锚注充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静,张波,李建明,邓桂波,郭亮,李程,计鹏,吉彪,谭华杰,张保国,杨凯,李明明,辛文权,王泽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同煤矿集团临汾宏大锦程煤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