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油管丢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4237发布日期:2023-09-04 10:4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油管丢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钻井,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油管丢手。


背景技术:

1、连续油管作业工具中丢手工具的作用在于当井下工具串遇到卡钻等问题无法解决时,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利用投球触发丢手工具工作,丢掉丢手工具下端连接的工具串,方便剩余工具串取出。

2、普通的液压丢手一般采用的循环方式为外循环,在丢手外筒上开孔,使得内外水流相通,此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外循环结构容易导致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外部泥沙等杂质进入仪器内部,导致水流通道堵塞造成工具憋压,最终导致工具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油管丢手,能够在丢手完成后使得水循环只在工具内部进行,做到内外隔开,避免外部泥沙等杂质进入仪器内部导致工具损坏,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包括:

3、上筒体,所述上筒体内安装有剪切轴;

4、中间筒体,与上筒体螺纹连接,所述中间筒体内安装有活塞杆,所述中间筒体前端内腔设置有活塞杆的限位端面;

5、下筒体,所述下筒体通过卡装滑块安装在中间筒体上;

6、所述剪切轴后端设置有第一过流孔,活塞杆前端设置有与投球适配的密封面,活塞杆前端周向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活塞杆轴向开设有中心流道。

7、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前端外壁设置有销钉孔,活塞杆后端设置有滑块槽。

8、进一步的,当活塞杆处于初始位置,剪切轴与活塞杆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外壁与卡装滑块抵接。

9、进一步的,当活塞杆与中间筒体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所述卡装滑块正对所述滑块槽,上筒体内腔通过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与中心流道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上筒体内壁开设有过流槽,当活塞杆与中间筒体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通过过流槽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流孔设置在所述密封面后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续油管丢手,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相较于普通外循环式液压重载丢手,内循环的优点在于可以屏蔽外部泥浆干扰,仅管柱内液体进行内循环,可以避免外部泥浆在循环的过程中在过流孔等位置造成泥浆中泥沙等杂质的堆积,从而造成过流孔堵塞导致循环失效,造成工具憋压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前端外壁设置有销钉孔,活塞杆后端设置有滑块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当活塞杆处于初始位置,剪切轴与活塞杆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外壁与卡装滑块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当活塞杆与中间筒体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所述卡装滑块正对所述滑块槽,上筒体内腔通过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与中心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内壁开设有过流槽,当活塞杆与中间筒体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通过过流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流孔设置在所述密封面后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属于钻井技术领域,包括上筒体、中间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内安装有剪切轴,中间筒体与上筒体螺纹连接,中间筒体内安装有活塞杆,中间筒体前端内腔设置有活塞杆的限位端面;下筒体通过卡装滑块安装在中间筒体上;剪切轴后端设置有第一过流孔和引流槽,活塞杆前端设置有与投球适配的密封面,活塞杆前端周向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活塞杆轴向开设有中心流道。本技术公开一种连续油管丢手,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可以屏蔽外部泥浆干扰,仅管柱内液体进行内循环,可以避免外部泥浆在循环的过程中在过流孔等位置造成泥浆中泥沙等杂质的堆积,从而造成过流孔堵塞导致循环失效,造成工具憋压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张科,王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麦斯威石油钻采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