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2562发布日期:2024-04-30 17:02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矿井支护,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煤炭资源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储量最多的常规能源,开采煤炭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井工开采需要在地下掘进巷道直抵煤炭矿层,但随着井工矿煤炭开采产量、开采深度的逐步加大,井下安全保障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井巷支护结构是增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基础结构,同时也是井下安全掘进的前提保障;

2、刚挖掘的巷道或者矿井,在很快的一段时间后顶部或侧面往往会发生小规模的位移,不会造成危险,但是现有的矿井支护装置,都是硬性钢结构搭建,没有缓冲结构,顶部或侧面发生小规模的位移时容易导致钢结构发生变形或损坏,从而降低了矿井支护装置的强度,为此,提出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2、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横梁、连接筒、螺栓、支撑柱、第一弹簧、侧护板、滑槽、滑块、弧形支撑臂、第二弹簧、弧形顶板,所述横梁的底部两侧焊接有连接筒,两个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相远离的一侧均通过多个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侧护板,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臂,两个所述弧形支撑臂的外侧壁通过多个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有弧形顶板。

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相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滑槽的内侧壁两侧。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前表面中心处贯穿有限位柱,所述横梁的前表面两侧和后表面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的外侧壁前部和后部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侧壁。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支撑臂的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筒,两个所述限位筒的内侧壁相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两个所述第四弹簧的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弧形支撑臂的相靠近的一侧中部。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横梁的上表面中部。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支撑筒,两个所述弧形支撑臂的内侧壁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上支撑筒,所述下支撑筒和上支撑筒的内侧壁相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两个所述第五弹簧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下支撑筒的内底壁和上支撑筒的内顶壁。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下表面两侧均开设有上连接槽,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相靠近的一侧上部均开设有下连接槽,所述上连接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臂,所述斜向支撑臂的外侧壁底部连接于下连接槽的内侧壁。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开设有加固孔。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柱和侧护板之间的第一弹簧对矿井侧面的小规模位移进行缓冲,从而防止矿井侧面的小规模位移对支撑柱造成损坏,通过两个弧形支撑臂和弧形顶板之间的第二弹簧可以对矿井顶面的小规模的位移进行初步缓冲,两个弧形支撑臂底部的滑块两侧的第三弹簧和两个弧形支撑臂上的限位筒内的第四弹簧,可以对矿井顶面的小规模的位移进行进一步缓冲,防止弧形支撑臂变形损坏,并通过支撑杆、上支撑筒和下支撑筒对两个弧形支撑臂的支撑,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弧形支撑臂的稳固性,进而提高了矿井支护装置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2),两个所述第三弹簧(22)的相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滑槽(17)的内侧壁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8)的前表面中心处贯穿有限位柱(23),所述横梁(11)的前表面两侧和后表面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24),所述限位柱(23)的外侧壁前部和后部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24)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臂(19)的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筒(25),两个所述限位筒(25)的内侧壁相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7),两个所述第四弹簧(27)的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弧形支撑臂(19)的相靠近的一侧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8),所述支撑杆(28)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横梁(11)的上表面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的上表面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支撑筒(29),两个所述弧形支撑臂(19)的内侧壁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上支撑筒(30),所述下支撑筒(29)和上支撑筒(30)的内侧壁相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柱(31),所述连接柱(3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32),两个所述第五弹簧(32)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下支撑筒(29)的内底壁和上支撑筒(30)的内顶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的下表面两侧均开设有上连接槽(33),两个所述支撑柱(14)的相靠近的一侧上部均开设有下连接槽(34),所述上连接槽(3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臂(35),所述斜向支撑臂(35)的外侧壁底部连接于下连接槽(34)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柱(1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36),所述支撑底板(36)的上表面四角均开设有加固孔(3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矿井支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横梁、连接筒、螺栓、支撑柱、第一弹簧、弧形支撑臂。本技术通过支撑柱和侧护板之间的第一弹簧对矿井侧面的小规模位移进行缓冲,从而防止矿井侧面的小规模位移对支撑柱造成损坏,通过两个弧形支撑臂和弧形顶板之间的第二弹簧可以对矿井顶面的小规模的位移进行初步缓冲,两个弧形支撑臂底部的滑块两侧的第三弹簧和两个弧形支撑臂上的限位筒内的第四弹簧,可以对矿井顶面的小规模的位移进行进一步缓冲,防止弧形支撑臂变形损坏,并通过支撑杆、上支撑筒和下支撑筒对两个弧形支撑臂的支撑,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弧形支撑臂的稳固性,进而提高了矿井支护装置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左雁群,李超,段国宁,武晓晓,张贵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鄂尔多斯市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7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