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63426发布日期:2024-04-25 10:50阅读:3来源:国知局
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发展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发展地下空间,修建地铁隧道,组成相互交错的地下交通运输网。受建筑用地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在既有隧道上方开挖一定深度(3~4m)的浅基坑修筑坡道或者安装管涵之类的施工,而开挖基坑时的卸土操作可能导致地下隧道管片隆起,而造成隧道结构被破坏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着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既有隧道上方进行土体开挖将致地下隧道管片隆起,而造成隧道结构被破坏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包括在待开挖位置周围用于呈竖向打入土体内的外围框、填充于该外围框内的第一加固层、以及填充于该外围框内且位于该第一加固层上方的第二加固层,该外围框由竖向设置的多根围护桩围设形成,相邻两根该围护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

3、本实用新型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加固层由矩阵排列的多根第一竖桩,相邻的该第一竖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

4、本实用新型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竖桩为mjs工法桩。

5、本实用新型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二加固层由矩阵排列的多根第二竖桩,相邻的该第二竖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

6、本实用新型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二竖桩为mjs工法桩。

7、本实用新型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围护桩为mjs工法桩,桩内通长设有型钢。

8、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围框、第一加固层和第二加固层对待开挖周围及下方的土体进行加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既有隧道上方进行土体开挖将致地下隧道管片隆起,而造成隧道结构被破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mjs工法桩可以有效控制土体内应力,减小注浆加固对管片的挤压,对管片变形产生影响;围护桩内的型钢,可增强mjs工法桩整体刚度,具备悬臂支挡土方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待开挖位置周围用于呈竖向打入土体内的外围框、填充于所述外围框内的第一加固层、以及填充于所述外围框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加固层上方的第二加固层,所述外围框由竖向设置的多根围护桩围设形成,相邻两根所述围护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层由矩阵排列的多根第一竖桩,相邻的所述第一竖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桩为mjs工法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层由矩阵排列的多根第二竖桩,相邻的所述第二竖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桩为mjs工法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为mjs工法桩,桩内通长设有型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开挖支护结构,包括在待开挖位置周围用于呈竖向打入土体内的外围框、填充于该外围框内的第一加固层、以及填充于该外围框内且位于该第一加固层上方的第二加固层,该外围框由竖向设置的多根围护桩围设形成,相邻两根该围护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该第一加固层由矩阵排列的多根第一竖桩,相邻的该第一竖桩之间相互搭接并固定。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既有隧道上方进行土体开挖将致地下隧道管片隆起,而造成隧道结构被破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MJS工法桩可以有效控制土体内应力,减小注浆加固对管片的挤压,对管片变形产生影响;围护桩内的型钢,可增强MJS工法桩整体刚度,具备悬臂支挡土方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毕晓波,徐钟,王修璞,李明,郑斯文,陈召强,王子卓,罗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