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14812发布日期:2024-04-30 17:24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采煤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


背景技术:

1、采用井工开采的矿井,巷道是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运输、通风、行人等多个功能,维护巷道的安全有效是各个矿井的重要工作。随着矿井产能的提升,开采强度加大,巷道支护需求不断提高。

2、通常情况下,巷道超前支架为两架一组结构,根据安全规程要求,需要两组或者三组超前支架对巷道支护,前后组支架通过底座之间推移千斤顶连接在一起。两架支架分别布置在巷道转载机两侧,支架通过顶梁连架千斤顶连接在一起,超前支架连接通过转载机拉移座随着综采工作面向前推进。由于超前支架在转载机两侧,转载机上方由超前支架内侧帮板支护,减少巷道顶板掉落物对转载机的损坏。一般超前支架重量较大,运输以及移架比较困难。而且一般超前支架适应矩形或者拱形巷道,对于斜顶巷道的适应性比较差。

3、目前,现有专利所涉及的超前支架一般为两架一组结构,或者是整体重量比较大的一体式超前支架,主要适应正常矩形巷道,不太适应大倾角工作面斜顶巷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发酵罐内的搅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侧铰接有推移千斤顶,所述底座前后两侧上部均固定安装有底调千斤顶,所述底调千斤顶的移动端延伸出所述底座侧面固定安装有底调梁;所述底座上表面远离所述底调梁一侧转动连接有前立柱,所述底座上表面远离所述前立柱一侧转动连接有后立柱,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顶梁,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上端分别与所述顶梁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4、优选地:所述前立柱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前连杆,所述底座前后两侧边沿中间分别转动连接有后连杆,所述后连杆上端转动连接有上连杆,所述前连杆上端与所述上连杆中间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远离所述后连杆一端与所述顶梁转动连接。

5、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形状为门形,所述底座跨在转载机上。

6、优选地:所述底座后侧对应所述推移千斤顶正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推移千斤顶前端铰接的连接扣。

7、优选地: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均为液压缸。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1、通过设置前连杆、后连杆、上连杆和底座组成四连杆支撑结构,上连杆支撑顶梁前后两侧避免侧翻,前立柱、后立柱分别支撑顶梁左右两侧调整支撑高度和角度,实现对顶梁的四点支撑,支撑更稳定,适巷顶类型范围广;

10、2、通过采用龙门式超前支架底座直接横跨转载机落地段,支架横置在转载机的上方,支架宽度减小,外形减小,重量降低,实现了超前支架快速移架,提高工作面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通过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两根行程不同的千斤顶,对斜顶巷道的适应性增强,提高了巷道顶板管理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侧铰接有推移千斤顶(2),所述底座(1)前后两侧上部均固定安装有底调千斤顶(9),所述底调千斤顶(9)的移动端延伸出所述底座(1)侧面固定安装有底调梁(10);所述底座(1)上表面远离所述底调梁(10)一侧转动连接有前立柱(3),所述底座(1)上表面远离所述前立柱(3)一侧转动连接有后立柱(6),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顶梁(8),所述前立柱(3)和所述后立柱(6)上端分别与所述顶梁(8)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3)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的前连杆(4),所述底座(1)前后两侧边沿中间分别转动连接有后连杆(5),所述后连杆(5)上端转动连接有上连杆(7),所述前连杆(4)上端与所述上连杆(7)中间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7)远离所述后连杆(5)一端与所述顶梁(8)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形状为门形,所述底座(1)跨在转载机(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后侧对应所述推移千斤顶(2)正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推移千斤顶(2)前端铰接的连接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3)和所述后立柱(6)均为液压缸。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龙门式自移超前支架,涉及采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前侧铰接有推移千斤顶,底座前后两侧上部均固定安装有底调千斤顶,底调千斤顶的移动端延伸出底座侧面固定安装有底调梁;底座上表面远离底调梁一侧转动连接有前立柱,底座上表面远离前立柱一侧转动连接有后立柱,底座上方设置有顶梁,前立柱和后立柱上端分别与顶梁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底座为门形,跨在转载机上使用,空间占用小,支撑更稳定;设置前连杆、后连杆、上连杆和底座组成四连杆支撑结构,支撑顶梁前后两侧避免侧翻,前立柱、后立柱分别支撑顶梁左右两侧调整支撑高度和角度,实现对顶梁的四点支撑,适巷顶类型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发,崔蕾蕾,李宇航,桑冲峰,孙攀,史朝军,张启龙,唐一飞,索俊杰,刘长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8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