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砂或护岸工程方法和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

文档序号:538849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砂或护岸工程方法和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山间的溪流和其他河川等中不破坏自然环境、简易而且有效地进行溪流和河川的固砂工程、护岸工程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涉及不破坏自然环境、简易而且有效地使山腰的地表稳定的工程方法。
背景技术
山地和溪流的侵蚀和滑坡,主要由于降雨、降雪、地震等引起山体滑坡,此时所产生的泥土砂石向下方移动所致,另一方面,一般河川的侵蚀和滑坡,主要由于洪水所致。但是,由于在这些防止侵蚀和滑坡的技术中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所以以下述及可以用于山地或溪流固砂和护岸的治山工程技术。
不用说,作为防止这种侵蚀、滑坡并使之复原的方法,最好是通过用森林覆盖山地,整治山林环境,以便发挥森林的保水能力和山腰稳定能力,即使有激烈的降雨、降雪等,也能防止、缓和山腰和溪流的侵蚀、滑坡。
但是,由于这种山林环境的整治、维持需要巨额费用和长年累月的时间,所以除了山林环境的整治而外,还要继之以许多人为的工程。这种工程的特色在于,在山地的特定的场所设置独立的建筑物,靠该建筑物的自重或支撑建筑物的基岩等的支撑力,来抑制水和泥土砂石流下的速度和数量。设置具有这种功能的建筑物,需要很多物资、劳力、经费。其概要如下(请参照获原贞夫著.森林理水-固砂(林学讲座第9册).朝仓书店,1953年刊,和武居有恒编.固砂工学.永文堂出版,1993年刊)。1.溪流工程在溪流的侵蚀中,有使河床向下加深的下方侵蚀或纵侵蚀,和使横向侵蚀河岸的侧方侵蚀或横侵蚀。无论哪一种侵蚀,如果发生的话,溪流的两岸就会由于自重而产生崩塌、滑坡等,结果大量的泥土砂石堆积在河床上。堆积在河床上的大量的泥土砂石,被洪水等运到下游,这时形成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的泥石流,在下游周边地区引起很大的灾害。溪流工程是为了防止这种溪流的侵蚀并使之复原而进行者,更具体地说,是以下(1)~(5)中所述者。(1)拦砂坝工程自古以来最广泛地施工的就是拦砂坝(堰堤)工程。此一工程,是在溪流上设置横截它的堰,把砂石截留在它的背后,弄成新的坡度和缓的河床,抑制流水的势头,借此防止下方侵蚀,以此为主要目的者。根据溪流的坡度及其侵蚀的程度,在一条溪流上阶梯状地设置多道坝。坝的设置中所使用的材料及其工程方法,根据所需的坝体强度来选择。在现有技术中,可以设置以下这样的坝。
a.石坝 浆砌石坝···使用灰浆者干砌石坝···不使用灰浆者混合砌石坝··主要部分湿砌,其他干砌者b.混凝土坝c.木坝d.铁丝笼坝e.编栅坝(2)稳固河床工程此一工程具有维持现有河床的目的,护岸靠它们来保护免遭根部冲蚀。这是用石料、混凝土、铁丝笼、编栅、沉排(在木框中填塞石料者)等加固河床的工程。(3)护岸工程是为了保护河床免遭侧方侵蚀而建造一种墙壁者,由于该墙壁与河道相平行地设置,所以可以称为纵向工程。可以用石料、混凝土、铁丝笼、编栅、木栅、板栅等来施工。(4)丁坝工程出于改变河道中心的方向的目的,建造从河岸的一方或者两岸向河道中心、以适当的长度和方向突出的建筑物。可以用石砌或铁丝笼等。(5)河道工程这是指整理河道以便避免湍流,或者从软弱河岸引向强固河岸等的河道改变工程。可以采用砌石、铺石或混凝土工艺来施工。2.山腰工程此一工程的目的可分为两种,即不规则侵蚀地形的整形和地表的稳定。(1)明挖修坡工程这是用来给不规则的侵蚀地形整形(弄成宜林地形)的工程。(2)梯田工程这是在修坡之后的山腰上建造梯田,借此抑制地表流下雨水的速度,同时促进土壤的吸水用的工程。为了保护梯田前表面的陡倾斜面,可以采用以下工艺。
植草皮(利用草皮)修田埂(利用萱草)山腰编栅工程山腰石砌工程(3)山腰覆盖工程这是覆盖土壤缺乏凝聚力的山腰,借此抑制地表流下雨水的速度,阻碍雨滴对地表的冲突的工程。在此一工程中,整个山被覆盖。在具体例子中,有用柴捆网状地覆盖山腰的。(4)山腰河道工程这是指在山腰的凹部,用来保护水汇集流下部分的铺草皮或铺石工程。3.地表滑坡工程这是指为了排除成为地表滑坡的原因的地下水,用柴捆或把石块填塞在铁丝笼中的东西来进行的排水渠工程。4.泥石流工程(1)拦砂坝工程如前所述。(2)砂石堆积地工程这是指在溪流的河道上设置扩张部分,使泥土砂石堆积在该部分,借此来抑制泥石流的势头的工程。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治山工程的技术中,存在着以下将要述及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也适用于一般河川的治水工程。1.需要巨额的经费和劳力如上所述,凡是有山的地方几乎全都需要治山工程,而且,即使就一个治山工程来看,通常其施工对象地也有很大的范围。因而,在多个对象地上设置坝等坚固的建筑物时,需要巨额的劳力、物资、经费。对于国家或地方自治体的有限的财政能力,充分完成的工程是不可能的。这种状态延续下去的话,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只好听任水土流失。2.工程、施工困难治山工程的对象地,几乎全都在山间的险峻狭隘的场所。因而,操作现代的工程机械和搬运机械来建造坚固的建筑物有很大的困难。此外,工程连带的人身危险度也很高。3.需要专门的技术力量设置用来预防不断进行的自然侵蚀、并且使之复原的建筑物,需要高度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仅就坝的建造一项来看,为了确定在什么地方建造什么强度的坝,就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基于科学知识的设计、施工。因此,工程不得不依赖专门的土木业者,可以发挥普通的山林工人的知识和经验的余地很小。4.施工材料的获得困难为了建造坝等,需要大量的铁材、骨架材料、石料、混凝土等物资。这些材料的每一种都难以就地获得,必须从产地长途运输。5.设施的非柔性一经设置的坝等建筑物成为坚固的固定设施,改建、撤除、移动显然都是困难的。6.工程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为了在山地建造大规模的建筑物,有必要破坏山地的一部分,改变其形状。在不少场合山地的自然环境反而由于这样的工程而遭到破坏。此外,这样的建筑物给人以与山地不谐调感,大有损害自然景观之虞。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和图2是用来说明溪流、河川的固砂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图3是用来说明以防止河床侵蚀为目的的工程及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图4是用来说明以溪流的护岸为目的的工程及护岸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图5是用来说明以山腰的泥土砂石稳定化为目的的工程及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图6是用来说明溪流、河川的固砂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图7是用来说明防止山腰滑坡工程及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图8是用来说明溪流、河川的固砂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标号的说明1纵索2据点3羁留物4羁留索5辅助索6连接索7横索8泥土砂石10溪流或河川20山腰
30山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第1形态涉及一种固砂工程方法,包含(a)把至少一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以及(b)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使各羁留物(3)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连接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2形态涉及一种固砂工程方法,包含(a)把至少两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b)用至少一根横索(7)把前述纵索(1)彼此连接的工序,以及(c)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使各羁留物(3)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连接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3形态涉及一种护岸工程方法,包含(a)把至少一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以及(b)至少一个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沿岸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该羁留物(3)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4形态涉及一种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包含(x)把至少一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以及(y)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在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的方向上,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各羁留物(3)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5形态涉及一种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包含(x)把至少两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y)用至少一根横索(7)把前述纵索(1)彼此连接的工序,以及(z)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在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的方向上,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各羁留物(3)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6形态涉及一种固砂工程方法,包含(a)把横索(7)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至少两个据点(2)的工序,以及(b)在溪流或河川内,将至少一个羁留物(3)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靠前述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连接的工序,其中,作为必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前述横索(7)、据点(2)及羁留物(3)的建筑物,使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至少设置两组。
本发明的第7形态涉及一种固砂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纵索(1)、据点(2)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且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地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本发明的第8形态涉及一种固砂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两根纵索(1)、据点(2)、至少一根横索(7)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并靠前述横索(7)彼此连接,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且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地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本发明的第9形态涉及一种护岸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纵索(1)、据点(2)以及至少一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沿岸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本发明的第10形态涉及一种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纵索(1)、据点(2)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且使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本发明的第11形态涉及一种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两根纵索(1)、据点(2)、至少一根横索(7)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并靠前述横索(7)彼此连接,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且使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本发明的第12形态涉及一种固砂用建筑物,包括横索(7)、至少两个据点(2)以及至少一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横索(7)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地存在地,靠前述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本发明的第13形态涉及一种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索、至少一个据点(2)以及至少一个羁留物(3),其中,前述索中的至少一根固定于至少一个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前述索中的至少一根(既可以是固定于据点(2)的前述索,又可以是其他索)来羁留。
关于该发明中的‘索’的概念,包括上述本发明的第1至第12形态中的纵索(1)、羁留索(4)、辅助索(5)、连接索(6)以及横索(7),进而,也包括其他索。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用来说明溪流、河川的固砂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1中,使用一根纵索(1)。纵索(1)直接固定于设在溪流内的混凝土制据点(2)。羁留物(3a、3b、3c)经由羁留索(4)与纵索(1)相结合。虽然在此一例子中,使用三个羁留物,但是羁留物(3b)和羁留物(3c)相对于羁留物(3a),从溪流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空出适当的间隔地存在着。羁留物(3b)和羁留物(3c),彼此并置。此外,羁留物(3a、3b、3c)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换句话说,其纵长方向朝着河流宽度方向地羁留着。结果,羁留物(3b)和羁留物(3c)相对于羁留物(3a),大体上平行地配置,形成阶梯状。在此一例子中,羁留物(3a、3b、3c)是沙袋。
图2也是用来说明溪流、河川的固砂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2中,使用两根纵索(1)。纵索(1)经由辅助索(5)固定于据点(具体地说是树木)(2)。羁留物(3)是木材,它们直接羁留在纵索(1)上。
图3是用来说明以防止河床的侵蚀为目的的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3中,把两根纵索(1)固定于处于溪流之外的大直径的树木(2)和设在溪流中的混凝土块(2′)。也就是说,以沿着溪流的倾斜在陆上自然地存在的树木和作为人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块为据点(2、2′)。在此一场合,当各个据点(2、2′)不那么坚固时,增加其数目就可以了。纵索(1)的长度越长,则纵索(1)等对加在据点(2、2′)和纵索(1)上的向下方和向侧方的张力的抵抗力越大。此一抵抗力的增大,是由随着纵索(1)的长度加长,纵索(1)的自重增大,而且一般来说所需的据点(2)数增加,这些据点(2)引起的抵抗增加所致。
在图3中,作为自然物的木材被用作羁留物(3)。如该图中所示,羁留物(3)可以羁留成搭载于纵索(1)之上(上游侧两个羁留物(3)的羁留方法),也可以羁留成潜藏在纵索(1)之下(下游侧两个羁留物的羁留方法)。对前者而言,纵索(1)的稳定度增加,对后者而言,羁留物(3)的稳定度增加。为了羁留,使用羁留索(4)。此外,在图中的最下游,分别在两根纵索(1)上各羁留一个羁留物(3)。在此一场合,可以使用较小的(纵长方向的长度短的)羁留物(3)。此外,由于河川越到下游河宽越增加,所以,为了适应这样的增加的河宽,有时需要像这样使羁留物(3)横向并置。在图3的例子中,靠连接索(6)把并置的羁留物(3)彼此连接,使羁留物(3)稳定化。
在图3的例子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羁留物(3)变成能发挥坝的功能。于是,把泥土砂石(8)截留在该羁留物(3)的上方,抬高河床,减弱水势,防止河床的纵侵蚀。此外,通过这种泥土砂石(8)的堆积,羁留物(3)不断牢固地固定在一定的场所,定位性增加。在此一例子中,羁留物(3)的数目越多、其间隔越小,则防止纵侵蚀的效果越好。
图4是用来说明以溪流的护岸为目的的工程和护岸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4中,把一根纵索(1)直接地或者用辅助索(5)固定于存在于溪流外侧的陆上的据点(具体地说是树木)(2)。据点(2)沿着受侵蚀的河岸存在。羁留物(3)是把若干根木材连接成帘状者。在此一例子中,羁留物(3)经由羁留索(4)羁留于纵索(1),此外,羁留物(3)靠连接索(6)彼此串联地连接。
此一例子因为是以护岸为目的,故羁留物(3)沿着溪流的岸,换句话说,其纵长方向与流动平行地羁留着。
如果进行这样的护岸工程,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土砂石堆积在羁留物(3)的周围,变成能发挥像修筑了堤防那样的功能,河岸得到保护。
图5是用来说明以稳定山腰的泥土砂石为目的的工程和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5中,在不断滑坡的宽阔的无植被山腰(20)上,以沿着一根纵索(1)固定于若干处据点(2)的方式设置四根纵索(1)。纵索(1)跨越山脊(山顶)延长到未画出的山的相对的一侧。当然,在山的相对的一侧也有据点(2)。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山脊上设置据点(2)。纵索(1)彼此的间隔,适当就可以了。此外,这些纵索(1)彼此间也靠横索(7)来连接。多个羁留物(3)经由羁留索(4)羁留在这些纵索(1)、横索(7)上。此外,羁留物(3)靠连接索(6)彼此连接地并置。像此一例子这样,羁留物(3)配置成其纵长方向对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此外,虽然羁留物(3)这样地放置在山腰,以便使羁留物(3)彼此在山的高度方向上空出适当的间隔地存在,但是羁留物(3)彼此的间隔没有必要全都相同。也就是说,像此一例子这样,也可以阶梯状地不是有规律地配置。把尽可能多的羁留物(3)不规则的羁留在整个山腰上,借此也可以遏制泥土砂石的滑坡,谋求山腰的稳定化。
在图5中所示的例子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土砂石被截留在羁留物(3)的上方,由于山腰(20)被稳定化,所以可以在这些稳定化了的山腰(20)上,进行植树木、铺草皮等。
图6是用来说明溪流、河川的固砂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6中的上游侧的建筑物中,横索(7)固定于树木(2)和混凝土块(2′)。另一方面,在下游侧的建筑物中,横索(7)固定于两株树木(2)。在下游侧,由于在溪流的两岸的几乎相同的位置上,分别存在着适于用作据点(2)的树木(2),所以利用它们作为据点(2)。另一方面,在上游侧,由于在一侧的岸上不存在树木,所以在与有树木的岸相对的一侧的岸的适当场所,打入混凝土块(2′)做成据点(2′)。
在适当的位置上完全没有适于作据点(2)的树木的场合,有必要像这样作出人工的据点(2)。但是,在例如虽然有树木但认为强度不够的场合,也可以在一侧的岸上,把辅助索(5)绕在多株树木上,在这些辅助索(2)彼此的结索部位,结合横索(7)。
在此一例子中,用混凝土块(3)作为羁留物(3),用羁留索(4)把该羁留物(3)羁留在横索(4)上。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之一在于,使用多个羁留物,使发生泥石流等时作用在羁留物等上的力分散。因而,像图6的例子那样,即使在不使用纵索的场合,也有必要建成羁留物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多个。
图7是用来说明防止山腰滑坡工程和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7的例子中,在山顶附近(例如八成高左右),缠绕索(2),用该索(2)作为据点(2)。当然,也可以把该索与混凝土块等据点相结合。在该场合,该索成了用来把纵索(1)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辅助索(5)。
在图7中所示的例子中,纵索(1)仅存在于山(30)的特定的斜面(山腰)上。但是,也可以使纵索(1)存在于山的全部斜面上。此外,纵索(1)彼此的间隔,适当就可以了。纵索(1)靠横索(7)彼此连接。横索(7)的位置,因横索(7)所存在的每一列而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当泥石流等所引起的力(负载)作用于本发明的建筑物之际,无论该力的方向如何都可以柔软地对应之。
羁留物(3)经由羁留索(4)与横索(7)相结合,直接与纵索(1)相结合。
在此一例子中,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土砂石被截留在羁留物(3)的上方,由于山腰(20)被稳定化,所以此后可以进行植树木、铺草皮等。
图8是用来说明溪流、河川的固砂工程和固砂用建筑物的概略图。
在图8的例子中,羁留羁留物(3)的纵索(1)与设置在山的有溪流的一侧的斜面(山腰)上的据点(2)相结合,进而,跨越山脊延长到未画出的山的相对的一侧,也靠在该相对的一侧的斜面上的据点(2)来固定。
其他部分的构成,与图2的例子相同。
在本发明中,纵索(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表现出想要的强度,耐水性优良的东西,什么都可以。作为其一个例子,可以举出钢索。如果具有如今实际供给的钢索的强度,则即使用钢索来羁留木材、石料等,并固定于适当的位置,钢索也不会由于自然力而切断,招致羁留物大幅度移动,一时间大量的羁留物被推动流走等事态。再者,钢索中,有JISG3525中所记载的等各种东西,切断载荷也因其有无表面处理、绞合方式、直径等而各不相同。因而,可以考察本发明的建筑物的设置场所的种种条件,选择适当地使用的钢索。作为钢索(1)的另一个例子,可以举出钢制锁链。
此外,特别是在防止山腰滑坡工程的场合等中,由于即使在工程对象地遍及宽广范围的场合,钢索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调整其长度,所以适于作为纵索(1)或横索(7)。在该场合,覆盖对象地不会有很大困难,此外,由于是柔性结构的工程(也就是说,不一定必须建造强固的建筑物),所以有可能在必要的场所紧急地施工。进而,在柔性结构的工程的场合,还有已经设置的设施的改造、修补、移动容易这样的优点。进而,如果可以跨越山脊,在很长的区间设置索,则各个据点的强度没有必要那么大。因而,即使是在山间偏僻地区进行工程,也不是十分困难的。
作为据点(2),用树木、岩石、混凝土块等人工建筑物。
在使用树木的场合,虽然没有必要是大树,但是必须是根系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在对树木的据点(2)的强度不放心的场合,也可以把一根纵索(1)固定于两株以上的树木。特别是在溪流的固砂、护岸工程中,树木可以有效地用作据点(2)。
此外,在使用人工建筑物的场合,其大小和材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选择。在防止山腰滑坡工程中,由于仅用树木时据点(2)数目不够,有时适当的场所没有树木,所以推荐设置立方形或圆柱形的混凝土块等的据点(2)。另一方面,当在溪流或河川内设置人工建筑物建造据点(2)时,最好是使用具有消波效果的Tetrapod(商标)的混凝土建筑物。
此外,在把本发明的建筑物用于防止山腰滑坡的场合,也可以在山的例如八成高左右的周围缠绕索,用该索作为据点(2)。
在固砂用建筑物和护岸用建筑物中,据点(2)可以设在溪流或河川的岸上,或者溪流或河川之内。此外,也可以在溪流或河川所存在的山的斜面或者山脊上设置据点(2),把纵索(1)延长到该据点(2)。最好是在山的与溪流或河川所存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斜面上设置据点(2),把纵索(1)延长到该据点(2)。在这样的山的相对的一侧可以找到地盘稳定的场所,结果可以确保强固的据点(2)。
在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的场合,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最好是在与羁留物(3)所存在的山腰相对的一侧的斜面上或者根据需要也在山脊上设置据点(2),把纵索(1)延长到该据点(2)。
作为羁留物(3)所使用的是一根木材、成捆的木材、连接成帘状的木材、混凝土块、石料、特别是大石块填塞的铁丝笼、沙袋等。
在不断侵蚀的河床上以适当的间隔单独地或连接地阶梯状地设置作为自然的木材的羁留物(3)的场合,作为木材,如果使用带有根或枝的部分者,则可以增强截留流下的水或泥土砂石的效果。此外,在护岸工程的场合也是,作为羁留物(3),残留着枝或根的部分的自然的木材原封不动地使用是有效果的。
由于在溪流、河川的下游侧,或靠近山脚所设置的羁留物(3),如果仅弄成一个,则需要弄成很长的东西,所以最好是使用两个以上,并置。此外,羁留物(3)彼此宜用连接索(6)相互连接。在该场合,虽然泥砂等的一部分从羁留物(3)之间流落到下游(或山脚)侧,但是由于作用在羁留物(3)上的力被分散,所以可以防止本发明的建筑物的破坏。
在为了预防由山腰滑坡引起的灾害、而设置本发明的建筑物的场合,最好是把纵索(1)越过山脊跨越山的两侧,把羁留物(3)羁留在该纵索(1)的两端。借此,可以应付大范围的,有时是意料之外的场所的滑坡,同时除了据点(2)之外,可以靠未滑坡一侧的羁留物(3)的力有效地截留泥砂等。此外,也可以代替使纵索(1)跨越山顶,使辅助索(5)绕过山的八成高附近固定于据点(2),把多根纵索(1)与该辅助索(5)相结合,把羁留物(3)羁留于各纵索(1)的下端。
羁留索(4)、辅助索(5)、连接索(6)、横索(7)的材质,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最好是使用与纵索(1)相同的材质。
纵索(1)或辅助索(5)对据点(2)的固定,可以用缠绕、靠索具的固定、结索等公知的方法来进行。此外,各索彼此的连接,也是可以使用例如为了把钢索彼此连接而通常使用的索具等,容易地进行。由纵索(1)或羁留索(4)对羁留物(3)的羁留,也不需要特别的方法。总之,只要是发挥索的强度的方法,羁留物(3)不流到下游的方法就可以了。再者,这里的所谓‘靠纵索(1)直接羁留’,是指不用羁留索(4),并不排除索具等附具的使用。此外,即使在使用羁留索(4)的场合,也可以使用索具等附具。
当实施本发明的工程方法时,为了把长大而有重量木材等羁留物(3)搬运、移动相当的距离,配置在所需的场所,可以利用现在广泛进行的靠架线来收集、运送材料的方法。
进而,这些索的设置或木材等的搬运、羁留等,不需要专门的且高度的土木技术。
本发明的建筑物的必要的强度,根据其设置场所而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般来说,强度要考虑设置场所的气象条件或土质、河水的流速或流量等来决定。把考虑到这些因素根据公知的计算式所算出的值,弄成例如1.2倍(安全率为20%),作为所需强度。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之一在于,通过使用多个羁留物,使作用在羁留物上的力分散。但是,本发明并不排除仅有一个羁留物的建筑物。在前述图6的例子中,各建筑物所带有的羁留物数目为1。在本发明的建筑物中,仅有一个羁留物的其他例子,虽然未画出,但是可以举出(a)把索缠绕固定在设置在溪流、河川内的作为据点(2)的Tetrapot(商标)上,把该索的一端缠绕在羁留物(3)的中央附近,或者把两端缠绕在羁留物(3)的两端附近,羁留一个羁留物(2)的结构者;(b)在溪流、河川的一方的岸上所存在的两根树木(据点)上,分别固定各一根纵索(1),靠该两根纵索(1)羁留一个羁留物(3)的结构者;(c)经由羁留索(4)羁留羁留物(3)的纵索(1),固定于设置在山腰的据点(2)(混凝土制者,或者在适当的树木或岩石存在的场合,也可以利用它们)上的结构者。包括设置多个这些建筑物的工程方法,也包含在前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
再者,在由于泥石流等的发生而产生的作用在羁留物(3)上的力的预测值小的场合,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仅有一个羁留物(3)的建筑物。这样的工程方法,包含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思想中。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固砂、护岸和防止山腰滑坡工程中所用的主要材料,是钢索和在山地或河川生产的木材和石料。这些材料,在数量上也好价格上也好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其容易程度是历来的工程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因而,本发明的经济性很高。此外,即使在跨越长距离地设置钢索的场合,如果是在地上设置的话也不需要大型工程。
本发明的方法是简单的,其大部分作为通常的山林劳动的延长,即使由不具备专门的能力者也可以实施。
进而,此一工程几乎没有破坏施工地,而且损害其外观之虞也极小。如果利用自然的木材、石料等的话,则即使在长年累月之间这些东西埋没了腐朽了,也几乎不用考虑由于水质污浊等而破坏环境。因而,本发明也可以说发挥自然的自力再生力,实现自然的东西回归自然的思想。也就是说,本发明不仅可以靠森林(树木)来保护自然,而且就树木来说,在采伐了它们之后也仍然使之发挥保护自然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建筑物中,单个的羁留物的固砂或护岸的效果是小的。但是,在本发明中,通过增加羁留物的数目,作为整体可以发挥不亚于大型的人工坝或护岸工程的防止侵蚀的效果。
对溪流工程所期待的这种坝功能,在以防止不断侵蚀、滑坡的广泛的山腰的滑坡为目的的,本发明的其他建筑物中也可以期待。本发明的其他建筑物,通过把大量的自然的木材或铁丝笼等配置在山腰,靠钢索把这些东西连接、固定来建造。借助于此一建筑物,可以期待在比较短的期间内,使之复原重要的山腰功能。
虽然由人工的混凝土块等构成的固砂、护岸工程,是显著地损害风景胜地的宝贵的自然景观的东西,但是本工程不使用混凝土块等也能进行,在该场合,可以保全不损害景观的自然环境。
像以上这样,如果应用本技术,则可以对付极大规模的溪流、河川或山腰的侵蚀。
在平成4年(1992年)3月末,日本国的陡坡地滑坡危险场所约有19000处,此外按平成5年(1993年)调查,泥石流危险溪流数约有79000处,地表滑坡危险场所约有11000处(请参照治山研究会编.平成8年版治山便览.23页)。此外,平成7年度(1995.4~1996.3)的日本整个的治山事业费总预算约为4530亿日圆(请参照治山研究会编.平成8年版治山便览.87页)。
即使就一般的河川而言,需要固砂、护岸工程的场所数及用于该项的预算,也可以认为有不亚于上述的数字。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要简单得多,由于不需要巨额的工程费用,所以可以大幅度扩大用来防止处于前述那样的危机的情况下的国土、特别是山地中的侵蚀、滑坡,使之复原的工程范围、场所。此外,在本发明中,以木材、石料为主要材料。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至今为止利用价值很小的大量的风倒木、间伐材和溪流的泥土砂石等,提高治山效果。在把本发明用于一般河川的固砂、护岸的场合,也可以实现与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这样的仅考虑效率者有所不同的,考虑自然环境的安全的河川。进而,本发明还可以为一般的林业工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山区农村的发展作出贡献。此外,即使对于直到如今认为几乎不可能施工的山地的大规模的侵蚀、滑坡,通过运用本发明,人为地防止侵蚀、滑坡,和使之复原也成为可能,极而言之,防止富士山的侵蚀不再是梦想。本发明所带来的这种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固砂工程方法,包含(a)把至少一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以及(b)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使各羁留物(3)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连接的工序。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沿着溪流或河川的陆上。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溪流或河川内。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是树木、岩石或人工建筑物。
5.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直接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6.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经由辅助索(5)间接地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7.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可以从由一根木材、成捆的木材、连接成帘状的木材、混凝土块、填塞石块的铁丝笼、以及沙袋所组成的组群中选择。
8.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纵索(1)来直接羁留。
9.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羁留索(4)来羁留。
10.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存在至少三个羁留物(3),包括至少两个被并置并且也可以靠连接索(6)彼此连接的羁留物(3)。
11.一种固砂工程方法,包含(a)把至少两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b)用至少一根横索(7)把前述纵索(1)彼此连接的工序,以及(c)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使各羁留物(3)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连接的工序。
12.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沿着溪流或河川的陆上。
13.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溪流或河川内。
14.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是树木、岩石或人工建筑物。
15.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直接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16.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经由辅助索(5)间接地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17.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可以从由一根木材、成捆的木材、连接成帘状的木材、混凝土块、填塞石块的铁丝笼、以及沙袋所组成的组群中选择。
18.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来直接羁留。
19.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羁留索(4)来羁留。
20.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存在至少三个羁留物(3),包括至少两个被并置并且也可以靠连接索(6)彼此连接的羁留物(3)。
21.一种护岸工程方法,包含(a)把至少一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以及(b)至少一个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沿岸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该羁留物(3)的工序。
22.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沿着溪流或河川的陆上。
23.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溪流或河川内。
24.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是树木、岩石或人工建筑物。
25.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直接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26.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经由辅助索(5)间接地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27.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可以从由一根木材、成捆的木材、连接成帘状的木材、混凝土块、填塞石块的铁丝笼、以及沙袋所组成的组群中选择。
28.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纵索(1)来直接羁留。
29.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羁留索(4)来羁留。
30.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存在至少两个靠连接索(6)彼此串联连接的羁留物(3)。
31.一种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包含(x)把至少一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以及(y)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在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的方向上,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各羁留物(3)的工序。
32.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据点(2)是树木、岩石或人工建筑物。
33.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据点(2)是缠绕在山的周围的索。
34.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直接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35.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经由辅助索(5)间接地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36.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可以从一根木材、成捆的木材、连接成帘状的木材、混凝土块、填塞石块的铁丝笼、以及沙袋中选择。
37.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被羁留成在山腰上阶梯状地存在。
38.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纵索(1)来直接羁留。
39.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羁留索(4)来羁留。
40.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存在至少三个羁留物(3),包括至少两个被并置并且也可以靠连接索(6)彼此连接的羁留物(3)。
41.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纵索(1)跨越山脊而存在于两个方向的山腰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在各山腰上分别使至少两个前述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空出适当的间隔地存在着。
42.权利要求4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在前述纵索(1)的两个下端,分别使至少一个前述羁留物(3)存在着。
43.一种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包含(x)把至少两根纵索(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据点(2)的工序,(y)用至少一根横索(7)把前述纵索(1)彼此连接的工序,以及(z)至少两个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在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的方向上,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各羁留物(3)的工序。
44.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据点(2)是树木、岩石或人工建筑物。
45.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据点(2)是缠绕在山的周围的索。
46.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直接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47.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经由辅助索(5)间接地把前述纵索(1)固定于前述据点(2)。
48.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可以从由一根木材、成捆的木材、连接成帘状的木材、混凝土块、填塞石块的铁丝笼、以及沙袋所组成的组群中选择。
49.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被羁留成在山腰上阶梯状地存在。
50.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来直接羁留。
51.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羁留索(4)来羁留。
52.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存在至少三个羁留物(3),包括至少两个被并置并且也可以靠连接索(6)彼此连接的羁留物(3)。
53.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纵索(1)跨越山脊而存在于两个方向的山腰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在各山腰上分别使至少两个前述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空出适当的间隔地存在着。
54.权利要求5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在前述纵索(1)的两个下端,分别使至少一个前述羁留物(3)存在着。
55.一种固砂工程方法,包含(a)把横索(7)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至少两个据点(2)的工序,以及(b)在溪流或河川内,将至少一个羁留物(3)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靠前述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连接的工序,其中,作为必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前述横索(7)、据点(2)及羁留物(3)的建筑物,使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存在地,至少设置两组。
56.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沿着溪流或河川的陆上。
57.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溪流或河川内。
58.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是树木、岩石或人工建筑物。
59.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直接把前述横索(7)固定于前述据点(2)。
60.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经由辅助索(5)间接地把前述横索(7)固定于前述据点(2)。
61.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可以从由一根木材、成捆的木材、连接成帘状的木材、混凝土块、填塞石块的铁丝笼、以及沙袋所组成的组群中选择。
62.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横索(7)来直接羁留。
63.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羁留索(4)来羁留。
64.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存在至少三个羁留物(3),包括至少两个被并置并且也可以靠连接索(6)彼此连接的羁留物(3)。
65.一种固砂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纵索(1)、据点(2)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且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地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66.一种固砂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两根纵索(1)、据点(2)、至少一根横索(7)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并靠前述横索(7)彼此连接,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以适当的间隔、且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地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67.一种护岸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纵索(1)、据点(2)以及至少一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沿岸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68.一种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纵索(1)、据点(2)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且使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69.一种防止山腰滑坡用建筑物,包括至少两根纵索(1)、据点(2)、至少一根横索(7)以及至少两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纵索(1)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并靠前述横索(7)彼此连接,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山的高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且使其纵长方向与山的高度方向大体上成直角存在地,靠前述纵索(1)和/或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纵索(1)和/或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70.一种固砂用建筑物,包括横索(7)、至少两个据点(2)以及至少一个羁留物(3),进而,也可以包括羁留索(4)和/或辅助索(5),其中,前述横索(7)直接地或经由前述辅助索(5)间接地固定于前述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在溪流或河川内与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对置地存在地,靠前述横索(7)直接地、或者靠与该横索(7)相结合的羁留索(4)来羁留。
71.一种建筑物,包括至少一根索、至少一个据点(2)以及至少一个羁留物(3),其中前述索中的至少一根固定于至少一个据点(2),而且,前述羁留物(3)靠前述前述索中的至少一根(既可以是固定于据点(2)的前述索,又可以是其他索)来羁留。
7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山的有溪流或河川的一侧的斜面上、山脊上、以及山的与有溪流或河川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斜面上的某个场所。
73.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固砂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山的有溪流或河川的一侧的斜面上、山脊上、以及山的与有溪流或河川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斜面上的某个场所。
74.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护岸工程方法,其中,据点(2)存在于山的有溪流或河川的一侧的斜面上、山脊上、以及山的与有溪流或河川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斜面上的某个场所。
75.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据点(2)存在于与前述羁留物(3)所存在的山腰相对的一侧的山的斜面上,前述纵索(1)跨越山脊固定于该据点(2)。
76.权利要求75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还使据点(2)存在于山脊上。
77.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前述据点(2)存在于与前述羁留物(3)所存在的山腰相对的一侧的山的斜面上,前述纵索(1)跨越山脊固定于该据点(2)。
78.权利要求77中所述的防止山腰滑坡工程方法,其中,还使据点(2)存在于山脊上。
全文摘要
通过靠纵索(钢索)(1)羁留木材、石料之类来防止溪流、河川的侵蚀、滑坡。通过靠纵索(1)把木材、石料等羁留物(3)以大体上阶梯状或平行地配置于山腰的侵蚀、滑坡部位附近的地上,来防止山腰滑坡。
文档编号E02D17/20GK1234086SQ97198910
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18日
发明者福井富男 申请人:福井富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