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8992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一)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炭生产的储运设施,特别涉及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
[0003](二)
【背景技术】
[0004]井下煤仓是井下煤流运输的重要中转站,针对特大型矿井而言,在井下煤流系统设计中,就应在适当地点设置煤仓的位置,使矿井煤流系统运行合理、简便。针对30.0Mt/a矿井而言,井下合理的煤仓布置,直接影响矿井的煤炭提升能力。目前技术下,一般设计的形式为井下单煤仓布置,不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需要。
[0005](三)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煤流运输提升能力高、安全高效、煤炭运输成本低、施工工期短、施工工程量小的井下煤仓布置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包括主斜井,其特征是:所述主斜井底部斜坡段串联有第一煤仓和第二煤仓,第一煤仓左侧连接设有第一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第二煤仓右侧连接设有第二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
[0009]所述主斜井末端左侧连接设有第一盘区辅助运输大巷,右侧连接设有第二盘区辅助运输大巷。
[0010]所述主斜井正下方左侧设有第一盘区回风大巷,右侧设有第二盘区回风大巷。
[0011]所述第一煤仓和第二煤仓的直径为10m,第一煤仓的高度为35m,第二煤仓的高度为 25m。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减少了煤仓的施工工期,又省去了仓底转载皮带巷等工程量,实现了煤流提升系统的连续运输,使煤流运输距离更短;有效的提高了井下煤流运输提升能力,为矿井开拓开采节约了工程量,为矿井生产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有效的发挥两个煤层的利用价值。大大缩小了煤流的冗余运输,也提高了煤仓的利用率和施工安全性。
[0013](四)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为附图2的1-1剖面示意图;
[0018]图中,I主斜井,2第一煤仓,3第二煤仓,4第一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5第二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6第一盘区辅助运输大巷,7第二盘区辅助运输大巷,8第一盘区回风大巷,9第二盘区回风大巷。
[0019](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主斜井1,主斜井I底部斜坡段串联有第一煤仓2和第二煤仓3,第一煤仓2左侧连接设有第一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4,第二煤仓3右侧连接设有第二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5。主斜井I末端左侧连接设有第一盘区辅助运输大巷6,右侧连接设有第二盘区辅助运输大巷7。主斜井I正下方左侧设有第一盘区回风大巷8,右侧设有第二盘区回风大巷9。第一煤仓2和第二煤仓3的直径为10m,第一煤仓2的高度为35m,第二煤仓3的高度为25m。
[002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此矿井为特大型矿井,为满足矿井煤流系统需要,设计提出采用直径1m煤仓两个,仓高分别为25m、35m,既解决了矿井煤流提升大的问题,又充分考虑了主斜井I落底标高和运输大巷的层位关系,为一种更加实用、效果更好的新型煤仓设计。该矿井采用主斜井I提升,煤流系统集中通过主斜井I运输,煤仓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煤炭的提升,传统设计井下一般为单煤仓布置,本矿井单煤仓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设计提出了第一煤仓2和第二煤仓3沿主斜井I串联布置,煤仓落底主斜井I斜坡段,该布置方式既减少了煤仓的施工工期,又省去了仓底转载皮带巷等工程量,实现了煤流提升系统的连续运输,使煤流运输距离更短。此煤仓布置方式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结合了井下开拓布局、盘区划分、东西运输大巷位置及主斜,I落底层位等诸多因素,意将矿井后期30.0Mt/a的提升能力发挥到极致。矿井前期开采一、二盘区,一个煤仓不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需要,本次设计提出了两个盘区分别布置第一煤仓2和第二煤仓3,并且将两个煤仓有效的结合,集中主斜井I皮带运输。因此,第一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4和第二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5两翼布置,煤流自主斜井I两侧分别进入两个煤仓,有效的发挥两个煤层的利用价值。大大缩小了煤流的冗余运输,也提高了煤仓的利用率和施工安全性。
【主权项】
1.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包括主斜井(I),其特征是:所述主斜井(I)底部斜坡段串联有第一煤仓(2)和第二煤仓(3),第一煤仓(2)左侧连接设有第一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4),第二煤仓(3)右侧连接设有第二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斜井(I)末端左侧连接设有第一盘区辅助运输大巷(6),右侧连接设有第二盘区辅助运输大巷(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斜井(I)正下方左侧设有第一盘区回风大巷(8),右侧设有第二盘区回风大巷(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煤仓(2)和第二煤仓(3)的直径为10m,第一煤仓(2)的高度为35m,第二煤仓(3)的高度为25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炭生产的储运设施,特别涉及一种井下煤仓布置结构。该井下煤仓布置结构,包括主斜井,其特征是:所述主斜井底部斜坡段串联有第一煤仓和第二煤仓,第一煤仓左侧连接设有第一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第二煤仓右侧连接设有第二盘区胶带机运输大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减少了煤仓的施工工期,又省去了仓底转载皮带巷等工程量,实现了煤流提升系统的连续运输,使煤流运输距离更短;有效的提高了井下煤流运输提升能力,为矿井开拓开采节约了工程量,为矿井生产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有效的发挥两个煤层的利用价值。大大缩小了煤流的冗余运输,也提高了煤仓的利用率和施工安全性。
【IPC分类】E21F13-04
【公开号】CN204457856
【申请号】CN201520037357
【发明人】于飞, 王晓勇, 杨安震, 张磊, 陶可, 张荣营
【申请人】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