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51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其包括套管、杆体、增阻结构、牛腿,增阻结构为类圆锥体,且与杆体一体,并匀布有通孔,通孔上附有一层塑料薄膜,下部空腔内充满兼有弹性和破碎性的填充物,当锚杆受力超过杆体与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后,杆体会从套筒里逐渐被拉出,同时压缩下空腔内的填充物,当填充物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填充物会挤破增阻结构的通孔上附有的一层强度较低的塑料薄膜,从而进入上空腔,进而上空腔被填满、填充物压缩,直至所有空腔内填充物达到弹塑性状态,本实用新型在围岩有较大变形的能够同时提供逐步增加的约束力。
【专利说明】
一种増阻大变形锚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土体的支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锚杆。
【背景技术】
[0002]锚杆支护技术已经在国内外矿山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普通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但普通锚杆也有其局限性,当遇到巷道变形较大时,支护效果不太理想。本发明能在围岩有较大变形的同时提供逐步增加的约束力,能在各种巷道的支护、边坡的稳定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以解决现有普通锚杆不能适应围岩有较大变形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技术法案如下:
[0005]—种增阻大变形锚杆,包括套管、杆体、增阻结构、牛腿、托板、螺母、垫片。其中:套管内部经过磨砂处理,外部为螺纹结构;套管内杆体经过磨砂处理,套管外部的杆体增粗并有螺纹;套管与杆体间施加一定预应力,使其有一定初始摩擦力;增阻结构为类圆锥体,与杆一体,并匀布有通孔;增阻结构的通孔上附有的一层强度较低的塑料薄膜;空腔内充满兼有弹性和破碎性的填充物;托板为凸形,上有两个槽,槽内有螺栓,使托板可沿槽有位移而始终固定于岩体之上。
[0006]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托板为圆形或平面形状。
[0007]本发明能在围岩有较大变形的同时提供逐步增加的约束力,能在各种巷道的支护、边坡的稳定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所示A-A截面的剖面图。
[0010]图3为图1所示B-B截面的剖面图。
[0011]图4为图1所示C-C截面的剖面图。
[0012]图5为增阻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中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4]本发明包括套管1、杆体2、牛腿4、螺母7、垫片8、托板9,杆体上有增阻结构3,其中套管、杆体以及其上的增阻结构3、牛腿托板采用金属材料,螺母采用扭矩螺母,螺母与托板间有减摩垫片。
[0015]套管I内壁经过磨砂处理,外壁可采用左旋螺纹结构。杆体2经过磨砂处理。
[0016]套管I与杆体2之间施加一定预应力,使其间具有一定初始摩擦力。
[0017]增阻结构3与杆为一体,是类圆锥体结构,其A-A剖面12匀布2?8个通孔,通孔方向与杆体中轴线平行;其中增阻结构3的通孔上附有一层强度较低的薄膜,可由塑料等材料制成,用以锚杆受力初期,阻止填充物的挤入,牛腿4对增阻结构3提供支撑作用。
[0018]托板9固定于杆体之上,套管I内部被增阻结构3分成上部空腔11和下部空腔10。
[0019]套管I内下部空腔10中充满填充物,该填充物兼具弹性与破碎性双重性质,其中一种填充物配方可为由聚氯乙烯树脂、丁苯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等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套管I内上部空腔11内可不添加任何填充物。
[0020]当锚杆受力超过杆体I与套管2之间的摩擦力后,杆体会从套筒里逐渐被拉出,同时压缩下部空腔10内的填充物,当填充物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填充物会挤破增阻结构3的通孔上附有的一层强度较低的塑料薄膜,从而进入上部空腔11;进而上部空腔11被填满、填充物压缩,直至所有空腔内填充物达到弹塑性状态;当力超过锚杆某一部件的承载力极限时,锚杆方失去最佳效果。
[0021]本发明能在围岩有较大变形时自动拉伸,并提供逐步增加的约束力,因此有良好的支护效果,可用于巷道、边坡和软岩等工程的支护,消除了塌方、冒顶和岩爆等安全隐患。[0022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价格低廉。
【主权项】
1.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包括套管(I),杆体(2),套管(I)与杆体(2)间存在初始摩擦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还包括增阻结构(3)、牛腿(4)、螺母(7)、垫片(8)、托板(9),套管(I)内部经过磨砂处理,外部为螺纹结构,杆体(2)在套管内的部分经过磨砂处理,在套管外的部分增粗并有螺纹,增阻结构(3)为类圆锥体,与杆一体,增阻结构(3)上匀布有通孔,通孔上附有一层塑料薄膜,套管(I)内下部空腔(10)充满兼有弹性和破碎性的填充物。
【文档编号】E21D21/00GK205422763SQ20152082209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发明人】解北京, 栗婧, 邵晟阳, 王启飞, 吕平洋, 牟林桐, 魏怡航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