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45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潜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尤其是一种潜油泵,用于输送易燃、易爆的轻质油品、化工品等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潜油泵,通常是在泵体的一端设置电机以提供动力,在输送介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电机的冷却靠电机外壳与静止介质的热交换完成,电机冷却效果不佳,温升大,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不好;第二,为了避免电机受输送介质的影响,电机轴上须设置密封结构(如机械密封),电机运转时易泄漏,直接影响到泵和电机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第三,电机轴上的轴承在长时间工作后得不到良好的润滑,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散热良好、运行安全可靠的潜油泵,并进一步改善轴承的润滑条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潜油泵,包括泵壳、电机定子、连为一体的电机转子和电机轴以及电机轴上的叶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位于所述的泵壳内,所述的电机定子与泵壳之间具有外环通道。泵运行时,外环通道作为介质流经的通道,使输送的介质流过电机定子外壁,对电机进行冷却。这种结构的泵,也可以用于输送水。
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壳内置有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所述的上、下轴承座上分别开设与外环通道对应的上座通道和下座通道;所述的连为一体的电机转子和电机轴经轴承定位在上、下轴承座上,所述的电机定子与电机转子之间具有内环通道;所述的叶轮位于下轴承座下侧。特别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潜油泵电机轴上的密封结构,在泵运行时,允许介质进入轴承并在内环通道内流动,对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内壁进行冷却,同时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
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为相互配合的轴向轴承和径向轴承;所述的上轴承座的上侧有一凹槽,该凹槽内置有滤芯;所述的叶轮上开设通孔。滤芯用于过滤杂质,通孔可以平衡叶轮轴向力、控制介质在轴承和内环通道内的流动速度。
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壳内有一台阶,泵壳上端有一端盖,所述的下轴承座、电机定子和上轴承座定位于所述的台阶和端盖之间。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利于维修。
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外分别包覆定子封套和转子封套,用于对电机定子、电机转子进行保护,所述的定子封套上固封引线管,所述的定子封套和转子封套内灌封绝缘胶,使定子封套和转子封套分别与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结合为不可分的整体,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提高了潜油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省去了电机的外壳,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置于泵壳内,使它们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制造成本低;2、将泵壳与电机定子之间的环形空间作为被输送介质的流经通道,在泵和电机工作过程中,流动的介质直接对电机定子外壁进行有效的冷却,冷却效果明显;3、取消电机轴上的密封结构,引导被输送介质流经电机轴上的轴承以及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的内环通道,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同时对电机定子内壁和电机转子进行冷却;4、在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外分别包覆定子封套和转子封套,定子封套和转子封套内灌封绝缘胶,使定子封套和转子封套分别与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结合为不可分的整体,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线管、2-密封圈、3-端盖、4-泵壳、5-上轴承座、6-电机定子、7-定子封套、8-电机转子、9-转子封套、10a-下轴向轴承、10b-下径向轴承、11-下轴承座、12-下座通道、13-缝隙、14-导叶、15-叶轮、16-螺帽、17-进液口、18-键、19-通孔、20-台阶、21-外环通道、22-内环通道、23-上座通道、24a-上轴向轴承、24b-上径向轴承、25-电机轴、26-滤芯、27-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泵壳4、电机定子6、连为一体的电机转子8和电机轴25以及电机轴上的叶轮15;其中泵壳4下端具有横向的进液口17;泵壳的内壁有一台阶20,台阶20上定位下轴承座11;电机轴25的下端由下轴向轴承10a和下径向轴承10b定位在下轴承座11上,并与位于下轴承座下侧的叶轮15通过键18和螺帽16连接,电机轴25的上端则由上轴向轴承24a和上径向轴承24b定位在上轴承座5上;电机定子6位于电机转子8的外侧并由上轴承座5和下轴承座11固定,与泵壳4之间形成外环通道21,与电机转子8之间形成内环通道22;上、下轴承座上分别开设上座通道23和下座通道12;且上轴承座5上侧的凹槽内置有滤芯26;位于泵壳4上端的端盖3压设在上轴承座5上;叶轮15上开设通孔19。为了确保电机定子6、电机转子8能够正常工作,在电机定子的内壁、端面和外壁包覆焊接成一体的定子封套7,定子封套内灌封绝缘胶;在电机转子的外壁和端面包覆焊接成一体的转子封套9,并将转子封套9与电机轴25互相焊接成一体,转子封套内灌封绝缘胶。定子封套7的上端面焊接引线管1用于引出电机导线,引线管1穿过上轴承座5和端盖3并由嵌在端盖内的密封圈2密封。
泵工作时,由于叶轮的抽吸作用,介质经进液口17进入泵壳4,依次流经叶轮15、导叶14、下座通道12、外环通道21、上座通道23到达端盖上的出液口27流入泵外管线。此间,在外环通道里,不断流动的介质与定子封套的外壁不断进行热量交换,使电机定子不会过热。另外,由于叶轮对介质的提升作用,介质在滤芯26上侧腔体内的压力要高于叶轮15进口处的压力,因而还存在这样的介质流动滤芯26→上径向轴承24b→上轴向轴承24a→内环通道22→下轴向轴承10a→下径向轴承10b→缝隙13→通孔19;这一流动一方面润滑和冷却了运转中的轴承,提高了轴承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流动的介质带走了转子和部分定子的热量,使电机定子、转子不会过热。
权利要求1.潜油泵,包括泵壳(4)、电机定子(6)、连为一体的电机转子(8)和电机轴(25)以及电机轴上的叶轮(15),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定子(6)、电机转子(8)位于所述的泵壳(4)内,所述的电机定子(6)与泵壳(4)之间具有外环通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壳(4)内置有上轴承座(5)和下轴承座(11),所述的上、下轴承座上分别开设与外环通道对应的上座通道(23)和下座通道(12);所述的连为一体的电机转子(8)和电机轴(25)经轴承定位在上、下轴承座(5、11)上,所述的电机定子(6)与电机转子(8)之间具有内环通道(22);所述的叶轮(15)位于下轴承座(11)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为相互配合的轴向轴承和径向轴承;所述的上轴承座(5)的上侧有一凹槽,该凹槽内置有滤芯(26);所述的叶轮(15)上开设通孔(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壳(4)内有一台阶(20),泵壳上端有一端盖(3),所述的下轴承座(11)、电机定子(6)和上轴承座(5)定位于所述的台阶(20)和端盖(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定子(6)、电机转子(8)外分别包覆定子封套(7)和转子封套(9),所述的定子封套(7)上固封引线管(1);所述的定子封套(7)和转子封套(9)内灌封绝缘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易燃、易爆的轻质油品、化工品等介质的潜油泵。它包括泵壳、电机定子、连为一体的电机转子和电机轴以及电机轴上的叶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位于所述的泵壳内,所述的电机定子与泵壳之间具有外环通道。它通过设计独特的介质流经通道,使输送的介质流经电机定子外壁,对电机进行冷却;同时取消转子轴上的动密封结构,引导少量经过滤的泵输送介质进入轴承、及电机内部,对轴承及电机进行润滑和冷却;提高了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文档编号F04D13/06GK2578572SQ0226083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8日
发明者徐松樟, 孙洁民 申请人: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