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风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1028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湍流风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湍流风扇(turbulent blower)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的湍流风扇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快速提升,CPU、DRAM及VGA的效能明显提升,使得笔记本电脑扩展到了家电与影音结合的多媒体资讯产品。而为了提高其便携性,各家均致力于减轻机台重量并减少整体厚度。在电子元件运算动作大量增加、内部可使用空间又被压缩的双重限制下,笔记本电脑温度过高成为目前制造商急欲解决的问题。
湍流风扇是目前常用于笔记本电脑机壳中用来散热的装置。参照图1A和图1B,其分别显示已知的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的一种湍流风扇的上视示意图和沿O-O剖线的侧面示意图。湍流风扇通常搭配与散热标的物紧邻的散热鳍片16,以增加散热的效率。湍流风扇的特征在于其离心式扇叶14与其外壳12的间隙(d1、d2、d3)距离会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例如其中d3大于d2,且d2又大于d1。而且,湍流风扇的气流方式是由离心式扇叶14的轴向吸气(流向18或流向20),从径向吹出气体(流向22)。然而,如图1A所示,当湍流风扇的离心式扇叶14逆时针旋转时,其出风口的气流强度不一,其中气流F1大于气流F4,气流F4大于气流F2,气流F2大于气流F3。已知的湍流风扇出风口吹出流量不均匀的气体,不但会使散热效率较差,而且较强的气流F1流经散热鳍片16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
因此,笔记本电脑大厂的结构研发人员,必须针对此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的湍流风扇装置,用以改善湍流风扇出风强度的均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湍流风扇装置。该湍流风扇装置包括离心式扇叶和外壳。离心式扇叶固定于马达的转子上,且外壳将马达固定于其中,并将离心式扇叶包围于其内。此外壳的设计包括入风口、出风口及两弧形部。入风口位于该离心式扇叶的轴向;而出风口位于离心式扇叶的径向。两弧形部分别位于外壳处于离心式扇叶的径向面的近端侧和远端侧,而远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出风口的距离大于近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出风口的距离,借以使出风口的出气强度更均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湍流风扇装置,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所述湍流风扇装置至少包括一离心式扇叶;以及一外壳,其将所述离心式扇叶包围于其内,所述外壳至少包括一入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轴向;一出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以及两弧形结构,其分别位于所述外壳处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面的近端侧和远端侧,其中所述远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所述出风口的距离大于所述近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所述出风口的距离。
为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湍流风扇装置,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所述湍流风扇装置至少包括一离心式扇叶;以及一外壳,其将所述离心式扇叶包围于其内,所述外壳至少包括一入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轴向;以及一出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所述出风口分为近端侧出风部分和远端侧出风部分,其中所述近端侧出风部分的外壳的内壁距大于所述远端侧出风部分的内壁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此湍流风扇装置更可通过缩小远端侧出风口的内壁距,并同时增加近端侧出风口内壁距,用以平衡出风口气流的强度。
由上述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湍流风扇可通过更改外壳设计或出风口设计,来实现出风口气流均匀的目标。出风口气流均匀不但使得散热鳍片的散热功效更佳,并避免因局部出风过大所造成的噪音问题。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A和图1B所显示的是现有技术的用于笔记本电脑中的湍流风扇的正面示意图和侧面示意图;图2A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湍流风扇的示意图;以及图2B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湍流风扇开口的剖面图;以及图2C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湍流风扇的外壳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2外壳14离心式扇叶15马达16散热鳍片18/20/22流向24远端侧25远端侧出风口26近端侧27近端侧出风口28远端侧转折点30近端侧转折点34出风口部36扇形部38入风开口d1/d2/d3离心式风扇与外壳间隙距d4/d5出风口内壁距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湍流风扇的吹出的气流更均匀,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设计湍流风扇的外壳,导引离心式扇叶所驱动的气流,可以均匀的从出风口吹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修改出风口的设计,企图使气流更加均匀的从出风口吹出。以下将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细节。
请参照图2A,其显示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湍流风扇的示意图。该图是离心式扇叶14沿径向的上视示意图。湍流风扇包括一扇贝形的外壳12及离心式扇叶14。离心式扇叶14固定于一马达15(示于图2B中)的转子上,而马达固定于扇贝形的外壳12内。湍流风扇的离心式扇叶14距离外壳12两侧的间隙不一,外壳12因而分成近端侧26和远端侧24。近端侧26是距离离心式扇叶14较近的一侧,而远端侧24则是距离离心式扇叶14较远的一侧。本实施例在近端侧26和远端侧24分别设计出弧形或曲线形出风口,以便使气流更加均匀的从出风口吹出。
请参照图1A和图2A,两图的差异在于图2A在远端侧24多设计出一个弧形,用以降低气流F1的强度,同时增加气流F2、F3、F4的强度。因为离心式扇叶14靠近端侧26较近,因此远端侧24的弧形转折点28距出风口的距离需大于近端侧26的弧形转折点30距该出风口的距离,才能平衡气流F1、F2、F3、F4的强度。
此外,为了要使气流更加均匀的从出风口吹出,本实施例还通过修改出风口的设计来实现此目的。请参照图2B,图中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湍流风扇开口的剖面图。该图是沿图2A中的P-P剖面线剖开的剖面图。通过缩小远端侧出风口25的出风口内壁距d5,并同时增加近端侧出风口27的出风口内壁距d4,用以平衡气流F1、F2、F3、F4的强度。
图2B所公开的风口的设计可以如图2A所公开的设计一样,可搭配使用或单独使用,反之亦然。
请参照图2C,图中所显示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湍流风扇的外壳示意图。湍流风扇的扇贝形外壳12包括一扇形部36和一出风口部34,其中扇形部36是一不完整圆形或弧形。扇形部36可具一个开口38或两个开口(分别位于离心式扇叶14轴向的上、下两侧),且离心式扇叶14位于扇形部的偏心位置(非圆心或距扇形部外壳36的两侧距离不同)。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湍流风扇可通过更改外壳设计或出风口设计,来实现出风口气流均匀的目标。出风口气流均匀不但使得散热鳍片的散热功效更佳,并避免因局部出风过大所造成的噪音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当然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还应当包括以上所述的更动与润饰。
权利要求1.一种湍流风扇装置,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风扇装置至少包括一离心式扇叶;以及一外壳,其将所述离心式扇叶包围于其内,所述外壳至少包括一入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轴向;一出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以及两弧形结构,其分别位于所述外壳处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面的近端侧和远端侧,其中所述远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所述出风口的距离大于所述近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所述出风口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湍流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分为近端侧出风口和远端侧出风口,其中所述近端侧出风口的外壳的内壁距大于所述远端侧出风口的内壁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湍流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的剖面是一扇贝形,且所述扇贝形包括一扇形部及一出风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湍流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是一不完整圆形,且所述离心式扇叶位于所述扇形部的偏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湍流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是一弧形,且所述离心式扇叶位于所述扇形部的偏心位置。
6.一种湍流风扇装置,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风扇装置至少包括一离心式扇叶;以及一外壳,其将所述离心式扇叶包围于其内,所述外壳至少包括一入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轴向;以及一出风口,其位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所述出风口分为近端侧出风部分和远端侧出风部分,其中所述近端侧出风部分的外壳的内壁距大于所述远端侧出风部分的内壁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湍流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于所述离心式扇叶的径向的剖面是一扇贝形,且所述扇贝形包括一扇形部及一出风口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湍流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是一弧形,且所述离心式扇叶位于所述扇形部的偏心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湍流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是一不完整圆形,且所述离心式扇叶位于所述扇形部的偏心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湍流风扇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借以与散热鳍片搭配移除机壳中的热量。该湍流风扇装置包括离心式扇叶和外壳。离心式扇叶固定于马达的转子上,且外壳将马达固定于其中,并将离心式扇叶包围于其内。该外壳包括入风口、出风口及两弧形部。入风口位于该离心式扇叶的轴向;而出风口位于离心式扇叶的径向。两弧形部分别位于外壳处于离心式扇叶的径向面的近端侧和远端侧,而远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出风口的距离大于近端侧的弧形转折点距出风口的距离,借以使出风口的出气强度更均匀。
文档编号F04D25/08GK2699024SQ20042005938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
发明者杨奇学 申请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