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325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泥机,应用于城市、工业给排水工程的沉淀池中排除污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行车式吸泥机,其吸泥原理多数为虹吸式、泵吸式和泵-虹共吸式三种,这类吸泥机工作中经常发生堵塞,堵塞后不易及时发现、及时疏通,影响排泥效率且污泥浓度难以调节。此外,工作桥一般由工字钢、槽钢、角钢以及钢板压形焊接制成或焊接成箱式等。由于焊接量大,焊接应力大,焊接变形大,刚度及强度不高,耗材量大,防腐面积大,所以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堵塞、能及时发现堵塞、及时疏通且污泥浓度便于调节的吸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泥机,具有驱动装置、工作桥、虹吸管、管架、电控箱和真空泵,工作桥上装连驱动装置、电控箱及管架,虹吸管固连在管架上,真空泵与虹吸管连通,虹吸管的进口插在静压槽中,静压槽下部连通静压管,静压槽和静压管固定在管架上,虹吸管出口段接有调节阀。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虹吸管的进口插在静压槽中,静压槽下部连通静压管,因此,吸泥管路不易堵塞;静压槽槽口敞开,可直接观察到静压槽内的水位情况,以判断吸泥管路是否通畅,如发现堵塞,可及时疏通;同时可随时取样,分析槽内的污泥浓度,通过调控虹吸管出口段的调节阀,调节虹吸管出口的流量,实现污泥浓度的调节,排泥效果好,降低后续污泥处理的成本;此外,采用静压与虹吸管路的结合,利用水位差,达到泥水流动,使本实用新型运行所需动力少,降低了水处理的运行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虹吸管的布置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静压槽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泥机,具有驱动装置1、工作桥2、虹吸管3、管架4、电控箱5和真空泵7,工作桥2上装连驱动装置1、电控箱6及管架4,虹吸管3固连在管架4上,真空泵7与虹吸管3连通,虹吸管3的进口插在静压槽5中,静压槽5下部连通静压管9,静压槽5和静压管9固定在管架4上,虹吸管3出口段接有调节阀8。
如图2、3、4所示,为了便于观察和疏通管路,虹吸管3的进口3-1与静压槽5下部的静压管9出口9-1竖向错开布置。当然,虹吸管3的进口3-1与静压槽5下部的静压管9出口9-1也可在同一条竖向轴线上。
如图2、3、4所示,为了便于对整个沉淀池进行均匀、稳定地吸泥、排泥,工作桥2上装连有8组静压槽5、静压管9、虹吸管3及其调节阀8。当然,工作桥2上装连的静压槽5、静压管9、虹吸管3及其调节阀8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一般在2组以上。
如图1、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吸泥效果,静压管9进口端装有吸嘴10。
如图1、3所示,工作桥2为矩形管组成的管内部与外界密封的桁架结构。这样,工作桥2的刚度大,强度高,焊接变形小,耗材量少,便于防腐,造价低,使用寿命长。
如图1、2、3所示,吸泥机的工作桥2由驱动装置1带动,在沉淀池边的轨道上往复行走,同时真空泵7对虹吸管3抽真空,抽完空气后,利用水位差,达到泥水虹吸流动,污泥通过吸嘴10、静压管9、静压槽5和虹吸管3排出池外的排泥渠中。通过调控虹吸管3出口段的调节阀8,调节虹吸管3出口的流量,实现污泥浓度的调节。
权利要求1.一种吸泥机,具有驱动装置(1)、工作桥(2)、虹吸管(3)、管架(4)、电控箱(6)和真空泵(7),工作桥(2)上装连驱动装置(1)、电控箱(6)及管架(4),虹吸管(3)固连在管架(4)上,真空泵(7)与虹吸管(3)连通,其特征在于a、虹吸管(3)的进口插在静压槽(5)中;b、静压槽(5)下部连通静压管(9);c、静压槽(5)和静压管(9)固定在管架(4)上;d、虹吸管(3)出口段接有调节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泥机,其特征在于虹吸管(3)的进口(3-1)与静压槽(5)下部的静压管(9)出口(9-1)竖向错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泥机,其特征在于工作桥(2)上装连有几组静压槽(5)、静压管(9)、虹吸管(3)及其调节阀(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泥机,其特征在于静压管(9)进口端装有吸嘴(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泥机,其特征在于工作桥(2)为矩形管组成的管内部与外界密封的桁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工业给排水工程的沉淀池中排除污泥的吸泥机,它具有驱动装置、工作桥、虹吸管、管架、电控箱和真空泵,工作桥上装连驱动装置、电控箱及管架,虹吸管固连在管架上,真空泵与虹吸管连通,虹吸管的进口插在静压槽中,静压槽下部连通静压管,静压槽和静压管固定在管架上,虹吸管出口段接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观察静压槽内的水位情况,能及时发现堵塞,以便及时疏通,且污泥浓度便于调节,排泥效果好,运行成本低。
文档编号F04F10/00GK2844228SQ200520078200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
发明者张先举 申请人:常州创新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