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压缩机和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396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轮压缩机和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利用多个叶轮压缩流体的涡轮压缩机和具备 该涡轮压缩才几的制冷才几。
本申请基于2008年2月6曰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027071号主 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将水等冷却对象物冷却或冷冻的制冷机,已知具备借助叶轮 压缩并排出冷媒的涡轮压缩机的涡轮制冷机等。
在压缩机中,如果压缩比增大,则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升高,容积 效率降低。于是,在如上所述的涡轮制冷机等所具备的涡轮压缩机中, 有时分级进行冷媒的压缩。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77695号公报中, 公开了具备两个具备叶轮和扩压器的压缩级并在这些压缩级中依次压 缩冷媒的涡轮压缩机。
另外,在这样的涡轮压缩机中,有时在涡轮制冷机的待机过程中,
等,在冷媒气体等流通的流路的底部会出现液体积存。如果在该状态 下使涡轮制冷机起动,则液体被涡轮压缩机抽吸并与叶轮碰撞。其结 果为对叶轮作用过大的负荷。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涡轮制冷机的起动/ 待机,有时会发生因液体碰撞引起的叶轮的疲劳破坏。另外,即使不 至于破坏,有时也会发生由于液体的碰撞使叶轮叶片部的表面粗糙度 降低并且压缩性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 叶轮的疲劳破坏并且抑制叶轮的压缩性能降低的涡轮压缩机和具备该 涡轮压缩才几的制冷才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涡轮压缩机中采用以下的构成 该涡轮压缩机具有旋转驱动的叶轮、和设置有上迷叶轮并且气体在其内部流动的流路,该涡轮压缩机对上述流路的上述气体进4亍抽吸并压 缩,其中,该涡轮压缩机还具有将上述叶轮的上游侧的上述流路内的 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在直到叶轮的上游侧的流路 中预先排出并去除液体。其结果为,能够防止积存在流路中的液体与 叶轮碰撞。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上述液体是液化了的上述气体的构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能够排出由于外部气体温度 的条件而产生的液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成上述排液装置具有与上 述流路连接并将上述液体排出的排液管、与上述排液管连接的电磁阀、 和开闭上迷电磁阀的控制装置。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通过电磁阀的开闭,能够进 行通过排液管将液体排出/不排出的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成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叶 轮旋转驱动之前使上述电磁阀开放。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在叶轮旋转驱动以抽吸液体 之前,通过排出液体能够适当地防止液体与叶轮的碰撞。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成设置有多个具有上述叶 轮的压缩级,具有连结第1压缩级和与上述第1压缩级不同的第2压 缩级的绕水平轴形成的第2流路,在成为上述第2流路的底部的每个 位置上设置有上述排液管。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通过从容易积存液体的成为 绕水平轴形成的第2流路的底部的位置的每个分别排液,能够防止液 体与第2压缩级的叶轮碰撞。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这样的构成 一种制冷机,具备将压缩后的 冷媒冷却液化的冷凝器、使液化了的上述冷媒蒸发并从冷却对象物夺 去气化热从而将上述冷却对象物冷却的蒸发器、和将由上述蒸发器蒸 发了的上述冷媒压缩并供给至上述冷凝器的压缩机,其中,作为上述 压缩机具备上述的涡轮压缩机。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具备能够防止积存 在流路中的液体与叶轮碰撞的涡轮压缩机的制冷机。
4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排液装置采用具有与排出上述冷媒的部 位连通并且内部的气压低于上述部位的排液部的构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通过利用气压差将冷媒导入 排液部,使得不需要另外设置泵等,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排液装置采用具有与排出上述冷媒的部 位连通并且设置在上述部位的下方的排液部的构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通过利用高低差将冷媒导入 排液部,使得不需要另外设置泵等,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上述排液部是上述蒸发器的构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本发明中,能够对排出而从流路中去除 的冷媒进行再利用而无需废弃。
才艮据本发明,涡轮压缩机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即该涡轮压缩机 具有旋转驱动的叶轮、和设置有上述叶轮并且供气体流动的流路, 该涡轮压缩机对上述流路的上述气体进行抽吸并压缩,其中,该涡轮
置,在i!"叶轮的上游侧的流路中预先排出'并去除液体,从而能够防 止积存在流路中的液体与叶轮碰撞。
因此具有能够提供能够防止叶轮的疲劳破坏并且抑制叶轮的压缩 性能降低的涡轮压缩机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所具备的涡轮压缩机的水 平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所具备的涡轮压缩机的垂 直剖浮见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所具备的压缩机单元放大 了的垂直剖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起动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制冷机)si的概略构成的
方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渴轮制冷机Sl设置在大厦或工厂中,例如用来生成 空调用的冷却水。如图1所示,涡轮制冷机S1具备冷凝器1、节能器 2、蒸发器(排液部)3和涡轮压缩机4。
在冷凝器1中,供给以气体状态被压缩的作为冷媒的压缩冷媒气 体XI,该压缩冷媒气体XI通过被冷却液化而成为冷媒液X2。如图1 所示,该冷凝器1经由压缩冷媒气体X1流经的配管Rl与涡轮压缩机4 连接,并经由冷媒液X2流经的配管R2与节能器2连接。此外,在配 管R2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媒液X2进行减压的膨胀阀5。
节能器2临时贮留由膨胀阀5减压后的冷媒液X2。该节能器2经 由冷媒液X2流经的配管R3与蒸发器3连接。另外,节能器2经由利 用节能器2产生的冷媒的气相成分X3流经的配管R4与涡轮压缩机4 连接。此外,配管R3设置有用于对冷媒液X2进一步进行减压的膨胀 阀6。此外,配管R4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以将气相成分X3供给涡轮 压缩机4所具备的后述的第2压缩级22。
蒸发器3通过使冷媒液X2蒸发并从水等冷却对象物夺去气化热来 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该蒸发器3经由冷媒液X2蒸发而产生的冷媒 气体X4所流经的配管R5与涡轮压缩才几4连接。此外,配管R5与涡轮 压缩机4所具备的后述的第1压缩级21连接。进而,蒸发器3相对于 涡轮压缩机4配置在下方。蒸发器3经由配管R6与后述的排液装置100 连接。
涡轮压缩机4将冷媒气体X4压缩成上述压缩冷媒气体XI。该涡轮 压缩机4如上所述经由压缩冷媒气体XI流经的配管Rl与冷凝器1连 接。涡轮压缩机4经由冷媒气体X4流经的配管R5与蒸发器3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涡轮制冷机Sl中,经由配管Rl供给到冷凝器1的 压缩冷媒气体XI被冷凝器1液化冷却而成为冷媒液X2。
冷媒液X2在经由配管R2供给节能器2时被膨胀阀5减压。冷媒 液X2在减压的状态下临时賠留在节能器2中。然后冷媒液X2在经由 配管R3供给蒸发器3时被膨胀阀6进一步减压。冷媒液X2以被进一 步减压的状态供给蒸发器3。
供给到蒸发器3的冷媒液X2被蒸发器3蒸发而成为冷媒气体X4,
6并经由配管R5供给涡轮压缩机4。
供给到涡轮压缩机4的冷媒气体X4被涡轮压缩机4压缩而成为压 缩冷媒气体X1,并再次经由配管Rl供给至冷凝器1。
此外,在冷媒液X2 fi留在节能器2中时产生的冷媒的气相成分X3 经由配管R4供给至涡轮压缩机4。气相成分X3与冷媒气体X4 —起被 压缩,并作为压缩冷媒气体X1经由配管Rl供给至冷凝器1。
另外,在这样的涡轮制冷机Sl中,在利用蒸发器3使冷媒液X2 蒸发时,通过从冷却对象物夺去气化热,来进行冷却对象物的冷却或 冷冻。
接下来更详细地i兌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即上述涡轮压缩才几4。 图2是涡轮压缩机4的水平剖视图。 图3是涡轮压缩机4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涡轮压缩机4所具备的压缩机单元20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4具备马达单元10、压 缩机单元20、齿轮单元30和排液装置100 (参照图1和图4)。
如图2和图3所示,马达单元10具备具有输出轴11并且用于驱 动压缩机单元20的成为驱动源的马达12、和包围上述马达12并且支 承上述马达12的马达壳体13。
此外,马达12的输出轴11被固定在马达壳体13上的笫1轴承14 和第2轴承15支承成能旋转。
此外,马达壳体13具备支承涡轮压缩机4的脚部13a。另外,脚 部13a的内部是中空而用作油箱40。在油箱40中回收并且贮留供给到 渴轮压缩机4的滑动部位的润滑油。
如图1所示,压缩单元20形成冷媒气体X4流通的流路,在该流 路中对冷媒气体X4进行多级压缩。压缩单元20具备吸入并压缩冷媒 气体X4的第1压缩级21、和对被第1压缩级21压缩后的冷媒气体X4 进行进一步压缩并将其作为压缩冷媒气体XI排出的第2压缩级22。另 外,第1压缩级21和第2压缩级22通过连接流路(第2流路)25连 接。
如图4所示,笫1压缩级21具备第1叶轮(叶轮)21a,对从 轴向供给的冷媒气体X4作用动能并将其沿径向排出;第1扩压器21b, 将第1叶轮21a作用于冷媒气体X4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从而将冷媒气
7体X4压缩;第1涡旋室21c,将被第1扩压器21b压缩的冷媒气体X4 导出到第l压缩级21的外部;和吸入口 21d,将冷媒气体X4吸入并供给 到第1叶轮21a。
此外,第1扩压器21b、第1涡旋室21c和吸入口 21d的一部分通 过包围第1叶轮21a的第1壳体21e形成。
第1叶轮21a固定在旋转轴23上,旋转动力从马达12的输出轴 11传递至旋转轴23从而使其旋转,由此驱动第1叶轮21a旋转。
第1扩压器21b环状地配置在第1叶轮21a的周围。另外,在本 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4中,第1扩压器21b是具备多个扩压器叶片 21f的有叶扩压器,该扩压器叶片21f使第1扩压器21b中的冷媒气体 X4的旋转速度降低并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压力能。
此外,在第1压缩级21的吸入口 21d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第1 压缩级21的吸入容量的入口导向叶片21g。
各入口导向叶片21g能够借助固定在第1壳体21e上的驱动机构 21h旋转,从而能够改变从冷媒气体X4的流动方向观察的外观上的面 积。
第2压缩级22具备第2叶轮22a,对被第1压缩级H压缩并从 轴向供给的冷媒气体X4作用动能并将其沿径向排出;第2扩压器22b, 将第2叶轮(叶轮)22a作用于冷媒气体X4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从而 将冷媒气体X4压缩,并作为压缩冷媒气体X1排出;第2涡旋室"c, 将从第2扩压器22b排出的压缩冷媒气体XI导出到第2压缩级22的 外部;和导入涡旋室22d,将被第1压缩级21压缩的冷媒气体X4引导 至第2叶轮22a。
此外,第2扩压器22b、第2涡旋室22c和导入涡旋室22d的一部 分通过包围第2叶轮22a的第2壳体22e形成。
第2叶轮22a以与第1叶轮21a背对背的方式固定在上述旋转轴 23上。旋转动力从马达12的输出轴11传递至旋转轴23从而使其旋转, 由此驱动第2叶轮22a旋转。
第2扩压器22b环状地配置在第2叶轮22a的周围。另外,在本 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4中,第2扩压器22b是不具备使笫2扩压器 22b中的冷媒气体X4的旋转速度降低并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压力能的 扩压器叶片的无叶扩压器。第2涡旋室22c与用于将压缩冷媒气体Xl供给至冷凝器1的配管 Rl连接,将从第2压缩级22导出的压缩冷媒气体X1供给到配管R1。
另外,形成连接流路25的一部分的第1涡旋室21c和导入涡旋室 22d通过绕在图4中沿纸面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轴形成的未图示的外部 配管相互连结。将由第1压缩级21压缩的冷媒气体X4供给至第2压 缩级22。另外,第1涡旋室21c和导入涡旋室22d同样也是绕该水平 轴形成流路的构成。
另外,在连接流路25的上述外部配管上连接有上述的配管R4 (参 照图1 ),将由节能器2产生的冷媒的气相成分X3经由上述外部配管供 给至第2压缩级22。
另外,旋转轴23被第3轴承24和第4轴承26支承成能旋转,所 述第3轴承24在第1压缩级21和第2压缩级22之间的空间50中固 定在第2压缩级22的第2壳体22e上,所述第4轴承26在马达单元 IO侧固定在第2壳体22e上(参照图2)。
如图2所示,齿轮单元30将马达12的输出轴11的旋转动力传递 至旋转轴23。齿轮单元30收纳在通过马达单元10的马达壳体13和压 缩机单元20的第2壳体22e形成的空间60中。
该齿轮单元30通过固定在马达12的输出轴11上的大径齿轮31、 和固定在旋转轴23上并且与大径齿轮31啮合的小径齿轮32构成,齿 轮单元30将马达12的输出轴11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旋转轴23,以便相 对于输出轴11的转速增加旋转轴23的转速。
另外,涡轮压缩机4具备润滑油供给装置70,该润滑油供给装置 70将ji&留在油箱40中的润滑油供给到轴承(第1轴承l4、第2轴承 15、第3轴承24、第4轴承26)、叶轮(第1叶轮21a、第2叶轮22a ) 和壳体(第1壳体21e、第2壳体22e)之间、以及齿轮单元30等的 滑动部位。此外,在附图中润滑油供给装置70仅图示了一部分。
此外,配置第3轴承24的空间50和收纳齿轮单元30的空间60 通过形成在第2壳体22e上的贯通孔80连接。空间60和油箱40连接。 因此,供给到空间50、 60并从滑动部位流下的润滑油回收在油箱40 中。
接下来说明将积存在涡轮压缩机4中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100 的构成。排液装置100将第1叶轮21a、第2叶轮22a的上游侧的流路的液体排出。如图1所示,排液装置100是具有排液所流通的排液管 110、与^^液管110连接的电磁阀120、开闭电磁阀120的控制装置130 的构成。
排液管110形成抽吸并排出积存在涡轮压缩机4中的液体的排液 流路,与液体容易积存的位置(例如形成有凹陷的位置等)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排液管110A与第1叶轮21a的上 游侧的吸入口 21d的吸入口底部21dl连接,排液管110B与第2叶轮 22a的上游側的第1渴旋室21c的第1涡旋室底部21cl连接,排液管 110C与第2叶轮22a的上游侧的导入涡旋室22d的导入涡旋室底部 22dl连接。排液管110形成分别从这些连接部向下方伸长的排液流路。 该排液流路前端分别与配管R6连通,排液在配管R6中汇合。
此外,如图1所示,配管R6是与蒸发器3连接并且形成直到蒸发 器3倾斜的排液流路的构成。
电磁阀120限制流通于排液管110的流体的流动。电磁岡120是 通过电流的0N、 OFF使内部的螺线管可动从而进行排液流路的开放、 封闭的构成。另外,电磁阀120在常态下封闭排液管110的排液流路, 在电流流动期间开放排液流路。另外,在排液管110A上设置有电磁阀 120A,在排液管110B上设置有电磁阀120B,在排液管110C上设置有 电磁阀120C。
控制装置130 (在图4中未图示)控制电磁阀120的开放、闭合的 动作。如图l所示,控制装置130与电磁阀120A 120C分别电连接, 通过电流的0N、 0FF进行使电磁阀120A 120C开放或闭合的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4起动 时的动作。
图5是表示涡轮压缩机4起动时的状态的图。
如图5所示,在涡轮压缩机4中,在待机过程中充满在涡轮压缩 机4内的冷媒气体X4在外部气体温度的条件下液化。然后在冷媒气体 X4流通的流路的底部,液体L形成液体积存。在图5中液体L在吸入 口 21d、第1涡旋室21c、导入涡旋室22d和第2涡旋室22c的底部形 成液体积存。
接收到使用者的起动信号的涡轮压缩机4首先使润滑油供给装置 70和排液装置IOG动作。如图2所示,润滑油供给装置70从油箱40对涡轮压缩机4的各 滑动部位供给润滑油,以备马达12的驱动。起动时的该给油动作结束 后,马达12被驱动。马达12的输出轴11的旋转动力经由齿轮单元30 传递至旋转轴23。从而驱动压缩机单元20的图5所示的第1叶轮21a 和第2叶轮22a旋转。
因此,排液装置100防止了形成液体积存的液体L被该旋转驱动 抽吸而与第1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碰撞。为了获得该效果,排液 装置100在第1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被驱动旋转之前,在润滑油 供给装置70所进行的起动时的给油动作中进行动作。
接收到动作信号的控制装置130 (在图5中未图示,参照图1)分 别对电磁阀120A~ 120C供给电流,4吏排液管110A~110C的排液流路 分别开放一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1分钟~2分钟)。这时, 排液管110A~110C以及与它们连接的配管R6直到蒸发器3分别向下 方倾斜。
因此,通过使排液流路开放,利用高低差,从吸入口底部21dl抽 吸积存在吸入口 21d的液体L,并将液体L经由排液管110A排出,从 第1涡旋室底部21cl抽吸积存在第1涡旋室21c的液体L,并将液体 L经由排液管110B排出,进而从导入涡旋室底部22dl抽吸积存在导入 涡旋室22d的液体L,并将液体L经由排液管110C排出。
此外,被排出的液体L在配管R6中汇合,并导入到蒸发器3,然
后被再利用(参照图1)。
然后,控制装置130结束液体L的排出,在经过上述一定时间后, 停止对电磁阀120A~120C的每个供给电流,使排液管110A~110C的 排液流路分别封闭。以该动作结束一连串的排液装置100的排液动作。
涡轮压缩机4在排液动作结束后,驱动第1叶轮21a和第2叶轮 22a旋转,借助第1压缩级21和第2压缩级22的作用对从吸入口 21d 流入的冷媒气体X4进行多级压缩,并使其成为压缩冷媒气体X1,然后 经由图1所示的配管Rl供给至冷凝器1。此外,积存在第2涡旋室22c 中的液体L借助第2叶轮22a的旋转驱动被送至冷凝器1。因此,液体 L不会与第l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碰撞,特别不需要利用排液装置 IOO进行排液。但是,也可以是在该部位也进行排液的构成。
因此,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4具有旋转驱动的第1
ii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和设置有第1叶轮21a和笫2叶轮22a并且 供冷媒气体X4流动的流路,该涡轮压缩机4对上述流路的冷媒气体X4 进行抽吸并压缩,其中,该涡轮压缩机4采用具有将第1叶轮21a和 第2叶轮22a的上游侧的上述流路的液体L排出的排液装置100的构 成。这样,在直到第1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的上游侧的流路中预 先排出并去除液体L。因此能够防止积存在流路中的液体L与第1叶轮 21a和第2叶轮22a碰撞。
因此,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提供防止第1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 的疲劳破坏并且能够抑制这些叶轮的压缩性能降低的涡轮压缩机4的 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液体L是液化了的冷媒气体X4的构成。 这样能够排出由于外部气体温度的条件而产生的液体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液装置100采用具有与上述流路连接 并将液体L排出的排液管110、与排液管IIO连接的电磁阀120、和开 闭电磁阀120的控制装置130的构成。这样,通过电磁阀120的开闭, 能够进行通过排液管110将液体L排出/不排出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30采用在第l叶轮21a和第2 叶轮22a旋转驱动之前使电磁阀120开放的构成。这样,在第1叶轮 21a和笫2叶轮22a旋转驱动以抽吸液体L之前,通过排出液体L能够 适当地防止液体与第1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碰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冷媒气体X4进行多级压缩而设置 有具有第1叶轮21a的第1压缩级21和具有第2叶轮22a的第2压缩 级22,具有连结第1压缩级21和第2压缩级22的绕水平轴形成的连 接流路25,在连接流路25的第1涡旋室底部21cl和导入涡旋室底部 22dl上设置有排液管IIOB和排液管IIOC。这样,能够从容易积存液 体L的成为绕水平轴形成的连接流路25的底部的位置的每个分别排 液。因此能够防止液体L与第2叶轮22a碰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涡轮制冷机SI具备将压缩冷媒气体XI 冷却液化的冷凝器1、使冷媒液X2蒸发并从冷却对象物夺去气化热从 而将上述冷却对象物冷却的蒸发器3、和将由蒸发器3蒸发了的冷媒气 体X4压缩并供给至冷凝器1的压缩机,其中,作为上述压缩机具备涡 轮压缩机4。这样能够获得具备能够防止积存在流路中的液体L与第1叶轮21a和第2叶轮22a碰撞的涡轮压缩机4的涡轮制冷机S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液装置100采用具有与排出液体L的 部位连通并且设置在上述部位的下方的排液部的构成。这样,通过利 用高低差将液体L导入排液部,使得不需要另外设置泵等,能够有助 于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排液部是蒸发器3。这样能够对排出 而从流路中去除的液体L进行再利用而无需废弃。另外,由于蒸发器3 的内部气压低于冷凝器1和节能器2等,所以具有容易将排液导入的 效果。
以上参照

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 上述实施方式,而仅由附上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 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形状和组合等是一个示例,能够根据设计要求等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排出的液体L导入到设置为比排 出液体L的部位靠近下方的蒸发器3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成。
例如,在蒸发器3设置为比排出液体L的部位靠近上方的情况下, 也可以是使蒸发器3比排出液体L的部位压力低,利用气压差将液体L 导入到蒸发器3中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另外设置泵以搬送液体L 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L的导入目的地不限于蒸发器3,例如也可以 是冷凝器1或节能器2。另外也可以另外设置贮留液体L的排液部。在 该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如果是利用高低差、气压差或泵将排液导入的 构成,则更为优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排液装置100在涡轮压缩机4起动 时动作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排液装置100并不限于与涡轮压缩机4 的起动对应地总是进行排液动作的构成。本发明的排液装置100也可 以是设置有判断在液体L容易积存的部位是否有液体L的传感器,并 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排液动作的构成。
另外,也可以是根据检测外部气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推测在涡轮压缩机4内是否积存有液体L并进行排液动作的构成。另 外也可以构成为,计测涡轮压缩机4的待才凡时间,在所计测的待机时 间超过既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液体L积存,并进行排液动作。另外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的构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涡轮压缩机,具有旋转驱动的叶轮、和设置有上述叶轮并且气体在其内部流动的流路,对上述流路的上述气体进行抽吸并压缩,其中,该涡轮压缩机具有将上述叶轮的上游侧的上述流路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 是液化了的上述气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液 装置具有与上述流路连接并将上述液体排出的排液管、与上述排液管 连接的电磁阀、和开闭上述电磁阀的控制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 装置在上述叶轮旋转驱动之前使上述电磁阀开放。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具有上述叶轮的压缩级,具有连结第1压缩级和与上述第1压缩级不同的第2压缩级的绕 水平轴形成的第2流路,在成为上述第2流路的底部的每个位置上设置有上述排液管。
6. —种制冷机,包括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却液化的冷凝器、使象物冷却的蒸发器、和将由上述蒸发器蒸发了的上述冷媒压缩并供给至上述冷凝器的压缩机,其中,作为上述压缩机,具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压缩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液装置部。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液装置 具有与排出上述冷媒的部位连通并且设置在上述部位的下方的排液 部。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液部是 上述蒸发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轮压缩机和具备该涡轮压缩机的制冷机。涡轮压缩机具有旋转驱动的叶轮、和设置有上述叶轮并且气体在其内部流动的流路,该涡轮压缩机对上述流路的上述气体进行抽吸并压缩,其中,该涡轮压缩机具有将上述叶轮的上游侧的上述流路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
文档编号F04D17/12GK101504006SQ200910003828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6日
发明者杉谷宗宁 申请人:株式会社Ih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